分享

神经鞘瘤除了鼠尾征,还有靶征

 亚伟大帅 2019-09-26
周围神经鞘瘤是指发生在脑、脊髓等中枢神经以 外的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鞘Schwann(施万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我们对神经鞘瘤超声表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肿瘤两端与神经干相连而呈“鼠尾征”。

年轻女性,发现小腿包块伴疼痛一周(术后病理:胫后神经鞘瘤)↑

理想中神经鞘瘤的超声图像是这样的,肿块两端与神经干相连,像老鼠的尾巴,看到这样的图像真是太完美,虽然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有时并不好区分,但至少我们能肯定肿块是神经来源的,同样神经来源的神经鞘瘤要比神经纤维瘤常见的多。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是这样的,鼠尾在哪里,真心找不到↓

这个皮下肿块看不到鼠尾征,因为皮下神经细小超声很难显示,但是这个肿块却有神经鞘瘤另外一个特征性表现,即我们今天要说的“靶征”。何为靶征,即当肿瘤内有簇状、云团状或靶状高回声区时 (靶区回声水平高于毗邻肌肉组织回声, 靶缘区的瘤体回声则低于肌肉组织回声, 且最厚处>1 mm) , 定义为靶征。我们再来看这个肿块,瘤体中央区呈团块状高回声,瘤体边缘呈低回声,完全符合靶征特点。

术后大体剖开图↑(图片来自杨帆,陈贤翔,朱吉发等,周围神经鞘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对照研究)

组织学上,神经鞘瘤由两个部分组成:Antoni A区(细胞成分)和Antoni B区(黏液成分),Antoni A区由致密的梭形细胞组成,密度较高;Antoni B区细胞稀疏,细胞呈多形性,囊性变主要位于Antoni B区;神经鞘瘤以Antoni A区为主,边缘可见细窄的Antoni B区或无明显Antoni B区。靶征形成的机制可能是Antoni A与B 区之间由于组织密度不同,导致存在声阻抗差,从而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较强烈的声反射界面。靶征在MRI 诊断神经鞘瘤中的价值已经得到 广泛认可,MRI 下靶征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 59%(这句话的意思是,MRI下出现靶征,59%概率为神经鞘瘤,如果没有靶征则100%不是神经鞘瘤)。虽然并不是所有神经鞘瘤都出现靶征,但一旦出现则提示我们要考虑神经鞘瘤的可能性。

中年男性,发现腘窝偏下方包块6年,逐渐增大,无疼痛(术后病理胫神经鞘瘤),两端可见高回声三角区,此外图像上还可见靶征↑
除此之外,神经鞘瘤与神经干相连的两端往往可出现高回声三角区,提示肿块为神经来源,为肿块与正常神经干过渡区域。

中年女性,无诱因发现左侧颈部不适一年,超声检查肿块呈无回声区;增强CT示颈部肿块内部呈囊性,无强化(术后病理迷走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囊性变也很常见,有的肿块内部会全部囊变,内部充满黏液,变成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囊性包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