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经方

 独孤求败007 2019-09-27

(15)若上述肝炎证候,其人面色黛黑,带有油垢,体重逐增,背臂时发酸麻或胀,舌苔厚腻,服药难于褪落,脉弦而濡软无力。此乃湿热之邪较前为重,有痹郁之势,于上方(柴胡解毒汤)再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竹叶,双花。此方名柴胡三石解毒汤,对治疗肝炎各病有清热解毒、降酶褪舌苔的现实意义。

(16)若兼见黄疸,一身面目悉黄,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欲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疼胸满,不进饮食,小便黄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此为湿热之邪,蕴郁肝胆,胆液失常,发为黄疸。可于本方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大黄、栀子。此方名柴胡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肝炎,往往两三剂便可收功。如黄疸虽退,而小便黄赤未已,或大便灰白未能变黄,便不可停药过早,应以治愈为限,以免反复而不愈。

(17)若兼见胸满而惊、谵语、心烦、小便不利苓证。此乃气火交郁,心神被扰,不得潜藏的反映。于本方减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此方名柴胡加龙骨牡砺汤,有开郁泻热,镇惊安神的效果,又治小儿舞蹈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应以病机属于肝胆者有效。惟方中的铅丹有毒,用时剂量宜小不宜大,宜暂而不宜久服,用时以纱布包裹扎紧入煎。 附医案以资参考.

一、尹xx,男,34岁。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纷纭,时发惊怖,精神不安,自汗出,大便不爽。既往有癫痫史,此病得于惊吓之余。视其人神情呆滞、面色发青,舌红而苔白黄相兼。脉来沉弦,辨为肝胆气郁,兼阳明腑热,而心神被扰,不得潜敛之证。治宜疏肝泻胃,镇惊安神,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9克,龙骨15克,牡蛎16克,大黄6克(后下),铅丹4.5克(布包),茯神9克,桂枝4.5克,大枣六枚。服一剂大便畅通,胸胁满与吃语皆除,精神安定,不复梦扰。惟欲吐不吐,胃中似嘈不适,上方加竹茹、陈皮服之而愈。

二、李xx,女,54岁。右胁疼痛,掣及胃院,不可忍耐,惟注射“杜冷丁”方能控制不痛。视其人体肥,面颊绯红,舌质红绛,舌根苔黄腻,脉沉弦滑有力。问其大便已四日未解。口苦时呕,不能饮食,西医有诊为胆囊炎,有诊为胆结石。余认为症见胁痛而大便不通,口苦而呕,舌苔黄腻,脉来弦滑,乃肝胃气火交郁,气血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为甚。治宜两解肝胃,泻热导滞。处方: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郁金9克,大黄9克,枳实9克,陈皮12克,生牡蛎12克,煎汤,分三次服。一服,疼痛减轻得睡,二服,大便解下一次,从此胁痛与呕俱解,转用调理肝胃药而安。

三、刘xx,男,54岁。患肝炎而腹胀作泻,不欲饮食,胁痛及背,服药无数,效果不显。某君请余为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此乃肝病及脾,脾阳先衰之象,为疏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克,黄芩

4.5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花粉12克,牡蛎12克。凡四服而腹胀与泻俱止,饮食较前为多,精神亦有好转。后以肝脾共调,佐以利湿之品,转氨酶日趋正常而告愈。

四、徐xx,女,29岁。病呕吐已三年,食后即吐,酸苦带涎,右胁发胀,胃院作疼,脉沉弦,苔白滑。此证胁胀,呕吐酸苦,脉弦滑,主肝胆气郁,内生痰饮,以使肝胃不和,疏泄不利所致。治宜:疏肝胆之郁,利痰热以止呕。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陈皮9克,竹茹9克,香附9克,郁金g克,牡蛎12克,党参6克,甘草3克。三剂见效,照方又服三剂痊愈。

以上概括介绍了小柴胡汤加减证治,虽列举一十七方,仍为举一反三而设,不能尽其所有。其中参以临床经验,而与《伤寒论》不尽全合。

经方一得谈(刘渡舟)

清人陈修园曾说“经方效如俘鼓”,而并非夸张,乃是信而有征。兹不揣冒味,谨选经方临床治验二例, 以提供临床治疗之参考。

一、 胸满心悸证

我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愈一例心悸,胸满、短气的重证。考《伤寒论》第23条(据成本条数,下同)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此证下后脉促,则不能目为阳盛;然脉虽促而不结胸,又不得视为欲愈。此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