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习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逸农农 2020-04-20

【经方习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论:10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功效配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本方是以半量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桂枝、茯苓、铅丹、大黄组成。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清疏胆火,扶正达邪;因有邪热与水气弥漫,故去甘草之甘缓,加桂枝发表通阳,化气行水;加大黄泄热和胃;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理怯定惊;加茯苓淡渗利小便,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和少阳,清胆火,除烦镇惊,安神定志。
上十二味药,水煮,再入大黄,煮一两沸,去滓,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少阳烦惊谵语证。症见伤寒八九日,胸满,心烦,谵语,惊惕,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伤及正气,使病邪内陷少阳,弥漫全身,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误下后邪陷少阳,经气郁滞,枢机不利则胸满;胆火上炎,兼胃热上蒸,心神被扰,轻则心烦,重则谵语;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决断失职,心神逆乱,故惊惕恐惧;三焦决渎失职,水道不畅,则小便不利;邪气郁于半表半里,内外气机阻滞,阳气内郁而不得宣达,三阳经气不利,故一身尽重而不可转侧。本证涉及脏腑经络较多,病机复杂,但仍以少阳与三焦为病变重心,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泄热,疏通三焦,镇惊安神。

【用方思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包含和解、泄热、镇惊、利饮诸法,治疗兼顾面广。在小柴胡汤变化方中,该方最具特异性的功效是有和解镇惊作用,故后世医家多用于治疗惊、悸、癫、狂之类精神异常疾病。方中铅丹有毒,须谨慎应用,或用生铁落、磁石、代赭石替代。本方临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癫痫、脑外伤后综合征、高血压病、戒断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医案举例】


谭子虎医案:王某,女,14岁。患儿自幼胆小,性格孤僻。3年前因惊吓后出现四肢抽动,摇头,两眼直视,有时喊叫,每次持续几分钟,每日发作10多次,平素精神、睡眠差,多梦,烦躁,有恐慌感,伴纳差,大便溏,舌红,苔薄白,脉浮弦而滑。脑电图检查显示异常,诊断为癫痫。曾服苯巴比妥、安定、苯海索等药,但发作次数未见减少。辨证属肝阳横逆,上扰清窍,蒙蔽神明,治以育阴潜阳,柔以制刚。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g,黄芩6g,桂枝12g,半夏12g,党参9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茯苓12g,生大黄9g,生姜6g,大枣7枚。
7剂后,发作次数减少。守原方加龙齿15g,珍珠母15g。20剂后未再发作,加朱砂1g(冲),连服10剂,后改朱砂安神丸继服10余天。随访1年未再复发。[陈克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的体会.湖北中医杂志,2008,(6):46.]

拓展阅读:精选医案




(1)癫痫

张某,男,28岁,农民。患癫痫十余年,每月必发一次,发则突然倒地,昏不知人,口吐白沫,数分钟后逐渐苏醒,除感觉全身疲倦之外,一如常人。1971年春节初诊:观其人体质壮实,查其心肺无阳性体征,肝脾未扪及,脉弦滑,舌苔白腻,舌边尖赤,思当以豁痰镇惊为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5克,党参30克,半夏15克,黄芩15克,桂枝4.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远志9克,菖蒲9克,茺蔚子30克,胆星9克,竹沥30克,茯苓15克,生姜3克,水煎2次,去渣,混合,分早、中、晚三次服。连续服药16剂,停止发作。至今已有二年未见复作。(《陕西新医药》1974年5期54页)

按:此方善治癫痫,清代名医徐灵胎在《伤寒类方》中谈到本方:“能治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报道尚有此方加减(党参、龙骨、茯苓各9克,柴胡、桂枝、黄芩、大黄各4.5克,半夏6克,牡蛎12克,甘草、广丹各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大黄、明矾各2.4克)治愈一例数日一发或日二三发的癫痫患者(《浙江中医杂志》1964年7期19页);亦有用此方加减(党参、龙骨、茯苓各9克,柴胡、桂枝、黄芩、大黄各4.5克,半夏6克,牡蛎12克,甘草、广丹各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治愈一例顽固性癫痫(《新中医》1974年1期24~25页)。

(2)狂躁

李某,男,43岁,通渭县冉家山坪人,农民。1952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于半月前因受精神刺激突然大吵大闹,发为狂躁,通宵不眠,乱跑乱跳,毁物打人,赤身露体,不避亲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脉弦数。
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柴胡4.5克,生牡蛎、生龙骨、黄芩、生姜、党参、茯苓、铅丹、桂枝、半夏各4.5克,大枣2枚,大黄6克(另包后下),水煎诸药后入大黄再煎,一次温服,2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变为安静,但心烦通宵不眠之症仍在,脉细数。又用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阿胶9克(另包烊化),白芍6克,黄芩3克,鸡子黄1枚(化服)。水煎分两次服,2剂。

服上药半年后追访,病情痊愈,再未发作。(《权依经医案》)

(3)狂证(精神分裂症)

高某,女,25岁,咸阳市民。于1976年6月26日就诊。

患者新婚半年,平素多疑多虑,近因婆媳不和,受精神刺激而发狂。患者精神错乱,秽洁不分,沿街叫骂,语无伦次,不食不眠,无端哭笑,昼夜哭闹不休,两目发直,面红目赤,夜间弃衣外跑,不避亲疏,曾服西药镇静剂不效。三天未大便。经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舌淡红苔黄腻,脉实滑有力。

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24克,党参9克,黄芩18克,半夏9克,茯苓3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大黄30克(单包,后下),桂枝6克,生铁落(先煎)30克,菖蒲9克,枳实9克,水煎服。

服上方3剂,腹泻2次,大便已通畅,能睡四个小时,意识稍清,正能认人,开始要吃要喝,舌上黄腻苔已退去,脉由实滑转细弱;上方减去枳实,将大黄由30克改为6克,又服3剂,已可安睡,言语清楚,可与之交谈,但精神恍惚,倦怠欲睡;令服归脾汤3剂,诸证消失而愈。后追访一年,未见复发,并生一子。
(4)少阳坏证

马黄氏,年30许。偶以口角关系,为同乡人马某所殴。此旧社会时之恶俗也。经外科调治,但小腹处之伤痛未止。转见午后潮热、谵语,憔悴日甚,仰卧难动,昏不知人。医者谓其“死血落孔”,术穹听天。其家翁为办身后事,购备草席,请余最后一治。

斯时黄氏之面色青黄、目闭、唇微红,气咻咻(xiū,呼吸的声音)然,声虽微而骂申申,力虽弱而手提提,其有蕴结于中,而形于外可知。脐下痞满,瘀肿未消,按之,其容有蹙。据其亲属云:事起月余,不见潮信,小便少,数日不大便,灌水可入口,时似畏缩,又或喝骂状。脉之,则小紧,断其为伤后正虚邪实,错杂混淆之坏证,所幸未绝者。以气短而非喘,小便少而不遗,脉小紧而未乱耳。冲任二脉,起于胞中,胞为血海,邻于厥阴(肝经),因伤血而血不荣,则经水断。肝在志为怒,怒时而作骂。肝之病发惊骇,骇之状为畏缩。肝开窍于目,内郁而目闭。青黄为土(脾)受木(肝)克,土燥故不大便。阳明旺于申酉(下午3到7时),故午后潮热,甚则谵语。病久气虚,故无力与不知人。少阳经脉行身之侧,邪气互结,则卧而难动,此虚实互交。《伤寒论》谓“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此也。即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入桃仁9克,去半夏之辛温,以辰砂易铅丹,参、枣养正气,柴胡推陈致新。服后,腹中辘辘转声,下黑色臭秽之溏便盈碗,声大呻,腹满消,谵语止。

再服,去桃仁、大黄,热退神气清。转用芍药甘草汤加丹皮、丝瓜络、柴胡,已能起床,复服丽参数次而愈。(《广东中医》1963年4期37~39页)
(5)夜游或睡中喊叫
冀某,男,59岁。二十多年来,每至夜间熟睡时,突然大声喊叫,歌唱,睡醒后一无所知。最近几年来日渐加重。几乎每夜必发,每次三五分钟至半小时左右,胸满烦躁,嘈杂泛酸,舌苔薄白,脉弦。诊为肝郁气结,心阳不振,痰浊不化,胃热上冲之证。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气化痰,泻火镇惊。柴胡6克,半夏9克,黄芩9克,花粉9克,桂枝9克,党参9克,茯苓9克,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大黄3克。服药3剂后好转,继服6剂而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4期29~31页)
(6)阳痿
陈某,男,41岁。频繁遗精七八年,针刺治疗后,非但遗精不减,且发现阳痿,前后服龟灵集、三肾丸及温肾壮阳之剂达三百多剂无效。近年来,亦感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缓。综观脉证,辨为三焦气滞,寒湿不化,心肾不交,命火失养。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三焦,化寒湿,交心肾。
柴胡6克,半夏9克,甘草6克,川军3克,黄芩9克,党参9克,桂枝12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生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3剂阳痿好转,继进20剂诸症均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4期29~31页)
(7)半脸或半身出汗

康某,男,成年人。左脸汗出,右脸无汗,时轻时重半年多,轻则微微出汗,重则汗出如珠,顺颊而下。曾以中药止汗剂三十余剂而无效。舌苔白,脉弦紧,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甘草,3剂效,10剂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4期29~31页)

(8)阴茎麻冷

耿某,男,56岁。少腹阴茎麻冷五年多,前医以大剂附、桂、硫黄、鹿茸之属数百剂无效。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苔薄白,脉沉而弦。证脉合参,辨为肝失条达,痰浊中阻,心肾失交。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克,肉桂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干姜3克,大枣7枚,半夏10克,大黄3克,茯苓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服药5剂,阴茎、少腹麻冷顿然消失,继服4剂而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4期29~31页)

作者/张建荣,作者:孙溥泉。编辑/刘继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