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昵称32901809 2019-09-28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文学最经典的三种体裁就是诗、词、曲。其中,以诗的意境最为广阔,字句最为凝练,是三种体裁中最浪漫自由的一种。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同时,诗也是最古老的和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其最初源自于古人劳动时的号子和民歌,诗歌也因此得名。熟读唐诗的读者不难发现,由于诗这个题材本身的特性,对字的提炼要求相当高,一个普通的汉字,在诗句中不但要表现出情感,还得平仄相对,表达诗句意思。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所以,不难发现,每一首留芳千古的诗,都是对字的提炼达到了极致,每个字都物尽其用,不会有任何一个废字。譬如,唐朝诗人贾岛曾写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经典句子,后来,他遇到了韩愈,两人就这个“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起了很大的争执。两人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敲”比较合适,贾岛和韩愈也因此成了很好朋友。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由此可见,一个字的取舍,对于诗的创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其能决定最后的情感和意境。但其实,在诗刚刚诞生之时,并不是这个样子。字的运用可以说是相当自由,并没有唐朝那么多的章法。就拿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来说,里面有很多诗集在遣词造句上和后来的诗有着很大出入。

而《诗经》里,就有这么一首诗,全诗一共分为3章,每章都是39个字,但每章这39个字里,只有3个字发生了变化,其余36个字都是一味的重复。但就是这样一首诗,竟然流传千古,还留下了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千古名句。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这首诗叫《国风·王风·黍离》全文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这么对比,不难看出,全诗只变化了“苗”“穗”“实”还有“摇摇”“如醉”“如噎”这9个汉字,平均每一章变了3个,其余36个字都是一模一样的重复。

为啥这么“敷衍”的一首诗能流传这么久呢?原来,这是东周时期都城洛邑的民歌,其中的“黍”值得是农作物,也暗喻家乡。而仅用“苗、穗、实”三个字的变化,就体现出了时间的变迁,和周王朝覆灭,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还展现了诗作者自己的成长,不可谓不精妙。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此外,《诗经》中的大部分诗都喜欢用叠词,这是一种古代歌谣号子的原始记录,同时也能让情感变得回味无常,更加深沉。一个“摇摇”无不体现内心的挣扎与忧愁,这是看到周王朝灭亡后,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后来的“如醉”“如噎”有着明显的递进关系,情感也由浅入深,这个变化同样是伴随年龄一起成长的。

全诗相当于构造了一个固定却又变化的场景,通过农作物的变化展现固定场景里时间的变化,情感上也是颇有层次,一个漂泊异乡,国破家亡的思家游子形象跃然纸上。虽然整诗每章才替换了3个字,但展现出来的效果却是相当到位的。

最“敷衍”的一首古诗,39字重复36字,只剩3字精髓让其流传千古

这也是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的原因。各位读者读完之后,是不是也同样感受到了诗人的那份感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