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世界大同观(24届世界哲学大会未通过评审文章)

 qzsywfj8658 2019-09-28

 

 

 

尊敬的投稿人吴玉中:

     
很遗憾您的论文老子的世界大同观没有通过评审,评委给出的意见为:
     
文章不符合学术规范,不是一篇哲学论文,不适合参加世界哲学大会。文章对老子的世界大同观没有严谨、细致的学理分析和逻辑论证,对于世界大同两种不同的观念如何关联缺乏令人信服的阐述,形而上的何以产生或引导形而下的社会,后者是否会损及道的理念,老子之道能否落实为构建大同社会的根基,文章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老子之道比儒家的世界大同更具有实践上的操作性,何以数千年来并未在中国这一道的原生地实现?又何以期待它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俊然不同的其他文化或文明世界中推行?

 

                                    非常感谢您对大会的支持,谢谢!

 

       

 

 

附文:

老子的世界大同观

 


 

[摘要]与儒家的思想、康有为的思想不同,老子的世界大同观不是直接寻求人人在物质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也不是提倡大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而是基于对形而上的“道”的认知,理解了一切形而下的存在的运动变化规律后,旨在让人类社会效仿“道”的规律运作从而达到人人各得其所的大同社会。

因此,老子所构建的大同世界,是要思考解决外部环境如何确立与变化;人的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如何结合;财富如何产生、分配与转移;事物新旧如何交替运作;人的认知的变化如何生成与衔接;如何确保人类自身拥有相同的发展权力和人类自身的主动与互动所带来的效益等等的问题。老子强烈反对统治阶级干涉整个社会的运作,认为统治者应当“无为而治”,要“以百姓心为心”,即各项政策的制定以民意为基础,使整个社会“顺其自然”地向前发展。总之,老子的世界大同观更注重社会体系与秩序的构建与维护以及在此之下的变化发展,从而使整个人类社会达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境地。同时老子反对战争。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正是因为对于“道”的认知,老子自信人类命运将殊途同归。“天人合一,世界大同”,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与天道的运作规律终将吻合;所以,世界大同,唯道是从。

 

[关键字]   老子 世界大同 顺其自然

 

一、老子的世界大同观的理论基础。

老子的世界大同观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道”的认知之上。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而这“道”让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变化与消亡的根本原因、前提和原动力。

那么,这个“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就以人类的肉身来说,一个人的肉身可以分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等。它们之间既有此消彼涨各自的利益,又有互生互根的整体利益,就像太极图中的黑鱼与白鱼一样。

 

老子的世界大同观(24届世界哲学大会未通过评审文章)

太极图(图片来自网络)

再细分下去,如消化系统又可以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而消化管又分为食管、胃、小肠、大肠等;还可以分割至细胞乃至DNADNA还可以再分,永不停息地分割,这就是无限分割的状态。只要是可以分割区别,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着这种此消彼涨,互生互根的关系。

我们再加上时间轴,开始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然后不停地分裂生长,乃至胚胎,经过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最终死亡。

把人生的这段时间无限分割,乃至细分到几亿分之秒,我们将得到什么?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存在实际上是由无数细微到极致的片段不断地替换结合,建成DNA,而无数的DNA等又建成细胞,而无数的细胞又建成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如此一层一层地变化驱动上升,同时不停地新旧淘汰,直至维系着一个人的一生。这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让某人处在某一时空中。

万事万物也是这样存在,相互作用,既有横向之间的此消彼涨,互生互根,又有纵向的之间的新旧替代,继承发展,生老病死,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这不就是所谓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吗?

当我们把这种存在的运作模式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时,就表现为由于对时间与空间无限分割的深处的无数个少阴、少阳不停地产生、结合,盘旋上升,推动着所有的事物的变化。好比,八八六十四卦中的阴阳结合,形成了一次盘旋上升,就有了三十二卦;而三十二卦的阴与阳又相互结合,又是一次盘旋上升,就有了十六卦;这十六卦又重复地阴阳结合,又是一次盘旋上升,就有了八卦;而这八卦也是同理阴阳结合,盘旋上升,这样就有了四象;四象里的阴阳结合,就有了两仪。

 

老子的世界大同观(24届世界哲学大会未通过评审文章)

六十四卦图(图片来自网络)

 

而八八六十四卦的太极图,只是截取了这种形而上的规律的一部分,并把它表述出来。我们发现,阴阳结合能生出新的少阴与少阳,而少阴与少阳结合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取代原有的阴与阳,这种奔腾不息的变化运作,就是道的运动模式。之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老子的世界大同观(24届世界哲学大会未通过评审文章)

太极图的运动模式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苟”。所以,老子的世界里,在构建生的繁荣时,也在构建死的萧疏。这不是人为的想当然,而是天道使然,是一种理性的,具有可行性的构想。

 

二、世界大同社会的模式。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老子是如何构建一个世界大同的社会呢?

在经济生活中,以买卖汽车为例。假设你看中了某一辆车子,心理价位是十五万。你的收益为十五万元减去售价,售价越低越好。而对汽车制造商而言如果一辆汽车的成本是十万的话,当然是售价越高越好。买方与卖方经达讨价还价,最终的价格会趋于十二万五千元,双方各收益二万五千元,皆大欢喜。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见阴阳有各自的私利需要满足,可以把讨价还价理解为买卖双方在“冲”,通过“冲”而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的价格就是“和”。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指和谐的根本是利益均分。

层层细分下去,汽车制造商购买钢铁、油漆、玻璃、橡胶、机器设备、厂房,以及购入劳力。与任何一方的关系,也是利益均分,冲气以为和。

以橡胶供应商为例子,在他之内也存在着这种关系。他要购地,购树苗,要取胶,制成成品,还要销售。再细分下去,如果他雇佣了五十个人来取胶的话,那么他与每一个工人形成了这种此消彼涨,互生互根的利益关系。

同理,我们再加上时间这个因素,也有无中生有,有中含无的新旧交替变化。会有新的人员加入,新的技术出现,新的产品出现,不断地冲击原有的关系,从而形成新的关系,不断地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分工细化到极致而专业化,促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也会有可观的利润,比如生产钮扣,吸管的企业,也能赚大钱。

所以,整个社会的运作也是符合形而上的道的运作模式的。这样的社会是良性社会,是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新旧交替,优胜劣汰,顺其自然的社会。

 

三、老子反对统治阶级干预的思想与反对战争的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多次强调要避免统治者实施错误政策,损害社会合理的运作。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也就是不要以任何形式介入社会的治理。同时,老子强调民意的显现,以百姓心为心,甚至是赞成不同的观点,对立的观点的并存,从而促成时变法亦变,使社会顺其自然变化发展。强调始终以社会的所有政策都要以使整个社会的运作符合道的运作规律而运作为基本原则,从而达到长治久安。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道德经》之22章)

译:所以,有道的人(圣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之49章)

译:圣人没有自己的主观成见,以老百姓的心意为自己的心意。善的人,圣人善待他们,不善的人(持不同意见者),圣人也善待他们,这样,圣人得到顺其自然发展之善。所持观点有人相信的人,圣人相信他们;所持观点没有相信的人,圣人也相信他们,这样得到自然淘汰的信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之57章)

译:所以,有道的人(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上轨道;我不搅扰,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人类战争的两种类型,其一是老百姓反抗统治者的压迫,其二是因各国之间的相互争战。任何战争者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道德经》之75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道德经》之30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道德经》之31章)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还是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战争。都会给人类自身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老子强调要避免战争。

  

 总之,老子的世界大同观与儒家的世界大同理想相比更有可操作性,与康有为的绝对平均主义相比更符合客观规律。它是在构建一个以效法道的运作的前提之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有个体的利益,又有整体的利益,既考虑了平面的相互结合双赢生利又兼顾了纵向的新旧交替,整体提升,彻底消除了统治者意志与老百姓意志不一致的矛盾而带来的社会动荡,使人人的自由意志在道的客观规律框架内自由活动变化,从而达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类大同社会。

虽然,“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但“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无论是走什么路,最终还是会顺道而行,实现全世界大同,因为这是符合天道的!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 中华书局.2003

2]孙振声.《易经入门》.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2003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 商务出版社.2003

4]杨天才.《周易》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

5](美)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