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争做小编剧—《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教学趣探

 GXF360 2019-09-28

【案例背景】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都有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的就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本篇课文出自部编教材九下第六单元,旨在借此让学生感受古代人的政治生活,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案例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本身比较浅白易懂,对于文本内容,学生理解上难度不大,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好文本体会邹忌形象,感受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推进学生更深广的生成、习得,是教师应好好琢磨的。于是一个大胆的创想应运而生,就是让学生把《邹忌讽齐王纳谏》改成课本剧,去确定剧幕来了解情节,通过台词来串联故事内容,通过增加舞台说明更具体形象地感知邹忌、齐威王的形象,理解邹忌讽谏的特点,在明确戏剧冲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高超的讽谏艺术。由此,既复习了戏剧的常识性知识,又用学习过的知识更好地指导了教学实践,也更具体地理解了舞台说明对于体现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境一:各抒己见话剧本

1,你会为这个历史小故事设计几幕呢?请说明理由。

学生示例1:分成3幕。分别是:进谏前(进谏的缘由),进谏中(进谏的内容),进谏后(进谏的举措及影响)。理由是:紧紧围绕“谏”字,按照情节发展。其主要对话方式是对白。

2#'Alzheimer's disease'or'Alzheimer's'or'AD'or'dementia';

学生示例2:分成4幕。进谏前(问妻妾客),进谏前(和徐公会面及暮寝思之),进谏中(进谏的内容),进谏后(进谏的举措及影响)。缘由是:正是因为邹忌与徐公会面后,真切感受到自己不如徐公,并没有沉醉在妻妾客的赞美和奉承中,而是有自己的判断思考。这一环节,适合用内心独白的方式。

学生示例3:分成4幕。进谏前(进谏的缘由),进谏中(进谏的内容),进谏后(进谏的举措),进谏后(进谏的影响)。缘由是:为了突出邹忌进谏的强大作用,突出齐威王广开言路,齐国大治,特把进谏的影响单独一幕,这一幕可以用旁白的方式处理。

学生示例4:分成4幕。分别是:进谏前(齐国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进谏前(进谏的缘由),进谏中(进谏的内容),进谏后(进谏的举措及影响)。理由是:把当时战国各国争雄,各国招揽人才以期来治国安邦,而齐国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齐威王很受蒙蔽。这个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交代的,因为能凸显出邹忌作为齐国大臣的高度责任感和忠于职守的形象。

……

如此,在学生们的丰富讨论下,《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历史故事的情节、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戏剧台词的类别及如何更好地安排人物台词,两种文体,两种思考的维度完美融合。

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专业是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这意味着未来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2]。

情境二:绘声绘色读剧本

1.学生朗读剧本片段,其他学生评选出优秀剧本。

2.学生思考总结优秀剧本与课文相比最大的添改在哪里。

陆叔叔关上推拉窗,说了句“你们随意参观”,就走到两口铁锅旁点着火,准备工作。他把几大块蜡料丢进铁锅中,然后找来一块大石膏,开始制作模子。

利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提出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失踪物体在落水后,将会在风、流和浪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离开初始事故地点[11],当漂移到岸边后,将会由于水深较浅而停留在岸边。

学生自由发言:

邹忌问妻、妾、客时不同的语气、动作、表情;

妻、妾、客回答邹忌问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

邹忌见徐公时的动作、表情、心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降低列车的速度、缩短列车切断牵引的时间、缩短列车施加制动的时间、提高列车的保障制动率均可优化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其中,列车的牵引切断时间、列车施加制动时间和列车的保障制动率均为列车固有参数,所以本节将重点分析列车的速度、车站停站时间对于正线追踪间隔的影响。

邹忌暮寝时的动作、心理;

齐威王聆听邹忌进谏时的表情、动作;

齐威王说“善”时的语气、表情、动作……

(见图1、图2)

在学生的展演、讨论下,大家明白了剧本与课文相比,最大的添改在于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会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道具,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舞台说明非常重要,对于推动剧情发展,丰富人物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三问三答,人物身份不同,回答的语气、表情、回答的句式各不相同。至此,一个在妻子面前自得自如的邹忌,一个面对小妾略带威慑力的邹忌,一个不好意思在外人面前谈论外貌的,小心试探的邹忌;一个深爱夫君的妻、惧怕老爷的妾、有求于大臣的门客形象立刻鲜活起来。一个冷静睿智、有高度责任感的、勤于政事、忠于职守的大臣形象,一个开明大度、从谏如流、有行动力、锐意进取的君主形象,已深入学生心中。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铿锵有力的步伐不断向前发展,迈上崭新高度。

图1

情境三:理解戏剧冲突,学习高超的讽谏艺术

1.作为臣子的邹忌就不怕自己的进谏不得君心,招来杀身之祸吗?

图3

2.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语句,说说邹忌的劝谏有何高妙之处。

PS:邹忌当然怕,但是邹忌责无旁贷。作为臣子,作为想要兴旺齐国的有抱负的臣子,邹忌必须这么做。这就是冲突,臣的劝谏与君的威望之间的冲突。同时正是在这种冲突下,凸显出邹忌的才智双全。他以“治家”喻“治国”,把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由自己的“弊”来婉转地讽喻“王之弊”,由闺房趣事引出严肃的谏题。类比说理,推己及国,赤子之心,爱国热情,齐威王欣然接受。

图2

【案例反思】

作为九下最后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应对文言文虚实词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乃至主旨立意都不存在大问题。但是老师们是教孩子们学习这些知识,还是教会孩子们运用知识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面对部编教材改革后的第一次中考,面对变化不定的考题,面对大数据全新时代下孩子们应当具备怎样的思维深度、学习能力……我们教师真的应该审慎地思考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我们绝不能把孩子们教愚钝了,固化了。

温儒敏教授在解读部编教材时讲到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要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基于这几点要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构想是合乎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的。用课本剧的方式串讲文言历史故事,这样人人争当优秀小编剧,以历史故事为抓手,整合了剧本知识,读写互动,听评结合,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学习实践系统。这一做法,既打破了文章体例的壁垒,又打通了文言文教学与戏剧活动探究课的边界;融合并整合了文体的基本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创造且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生成并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对于剧本的撰写可谓字斟句酌,细细打磨,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于历史人物的形象、留给后世的影响等概念化的一些东西,理解起来更自然,更立体全面。

研究发现,镁能够减少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此外,在给一些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氧化镁,给镁后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阻力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下降,而左右心室充盈压未受影响。这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得心脏后负荷减轻,因而可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关系。

同时从课文所处的教学位置来看,用课本剧的方式串讲历史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积极有效的。因为部编教材九下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这种安排,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勾连所学知识来创新地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的实践中全面细化、拓展了旧知识。这种做法是站在了初三下新课教学的一个新起点,如此能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把综合性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这颗小小的种子真正种在学生心里。同时,中考在即,只有平日里经过有素的训练,真正拥有创新整合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中考语文中以不变应万变。

由此观之,面对全新的部编教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会他们创造、创新,这样才能培养有眼界的、跨界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真教育。愿你我都能稳步走在开放、回归、求真的教学之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