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腿新秀:戳脚—文趟子拳

 等着l70smp782j 2019-09-28

北腿新秀:戳脚—文趟子拳

胡星五先生的虎步拳式

'戳脚'是以腿功为主的拳术,是在我国北方流行较广的拳种之一。

由于所传支派不同,现在各地的戳脚拳法也多有不同之处,并有不同程度的演变与发展,以至形成了各地区的不同流派,如河北代表人刘观澜,北京代表人魏老方,辽宁地区代表人胡奉三、郝鸣久和杨俊峰等。

辽宁的胡奉三与郝鸣久、杨俊峰三人,当时合称'三老',对于关外戳脚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胡奉三是在河北饶阳段老绪、段老永兄弟处学得戳脚拳法;郝、杨二人是从来东北传艺的河北人徐兆熊处学得戳脚拳。他们不仅传授该拳法,并且有所发展,形成了两个风格不同的戳脚分支,即胡氏戳脚--文趟子拳(趟字原来是蹚字)和郝氏戳脚一武趟子拳。

胡奉三是关外著名的武术大师,人称'花枪胡老奉'。他不仅精通戳脚,对形意、八卦、翻子等十余门拳术和器械都有较深的研究。他在戳脚拳的低腿法的基础上,集内、外拳法的长处,形成了以八根、八母、八法、三十二字根本用法为核心,以刚柔相济,贴靠近战,手法缠绵,腿法刚劲为主导的独特拳术风格,进而形成了完整的拳术体系。在该体系中包含了拳术、枪术、刀术等,无论是拳术还是器械都有手动足进,直中用斜,变化多端,招式连环的风貌。正是这个原因,再加上他高超的武功,使他成了一代宗师。

文趟子拳和武趟子拳的区别主要是:在拳貌上,'文' 显紧凑短巧,小架;'武'显舒展大方,大架。在腿功上, '文'重低、中腿法;'武'重高、中腿法。在手法上, '文'重化劲;'武'重克劲。在战法上,'文'尚以静制动;'武'重直取强攻。文、武趟子拳相辅相成形成了东北地区戳脚拳流派。

文趟子拳由于技击性强,招式精奇,得到该拳法的人多为看家用,不肯轻传,这是文趟乎拳流传面窄的原因之一。当时从学于胡奉三的人有于伯谦、廖景华、巩天民〈曾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尚奇英、白岐山、温宝山、张学增《张作霖之子)等。另外,在胡奉三任东北军武术教师时, 也有部分东北军军官学过该拳法。

胡星五先生是胡奉三长子,沈阳著名拳师。他是文趟子拳的主要传播者。胡老曾教了不少学生,其中潘清福、史春林等人在武术界作出了一些成绩。晚年,还多次在沈阳巿以及沈阳巿大东区举办的武术学习班里传授家传绝技,受到武术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小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去大连出差,在书店里购得了一本《戳脚—文趟子拳》,这可能是唯一正式出版的关于该拳的书籍了。全书共分七章,对文趟子拳的拳理、拳法、练功、拳术套路和技术方法等作了较系统的介绍。

北腿新秀:戳脚—文趟子拳

书中除了谈及该拳的行拳和技击特点外,还谈到了健身特点。文趟子拳健身的突出地方是腿的锻炼。在练习拳法的时候气行于腿,既强健了腿部的筋骨又增加了腿的耐力和力量,即使人老而腿不衰。另外,由于腿法的练习多借助于脚和地面的相互作用,对于脚底的穴位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这样就对全身都可以起到调整的作用。所以,文趟子拳刚柔并济,手脚齐动,不仅对于青少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拳种,对于脑力工作者和老人来讲,也都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

基本功法中的虎步功,既是本拳的基础功法,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久练可以强健筋骨、身轻臂活、胆气壮实。

具体练法如下:

以左式为例(右式相反,要求相同),身体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左脚前迈,距右脚一步远(两脚尖朝向与前进线成45°角)。随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提起,边提边转两手心向上。同时用鼻缓缓吸气,当两手内收于胸部两侧时,两手手心外翻朝前,然后松肩沉肘,再含力向前缓缓推出,同时上身下沉,左腿弓起,右腿弯曲(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胯下坠),动作要慢,两腿成虎坐步。左大腿要平,右膝尽量下沉,同时用鼻缓缓吸气,意想有一股气从鼻下落到小腹丹田处。头似顶物,含胸拔背,塌腰下胯,裆要提起,左臂略屈,左手为大八字手型,虎口尽力绷圆,指端上挑,右肘下沉微贴右肋,右手扬起,置于左肋下方,手心朝左前方,意守丹田。以后即以这种姿势站立。开始不能站立很长时间,但要努力坚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当感到腰背发热,额部冒汗,心跳加速, 面色发红,两腿酸痛时,要努力挺下去。一会儿就会全身出汗,汗出后心跳恢复正常,两腿酸痛减轻,全身如同卸去重物,再过一会即可收功。以后练功时间逐渐加长,能达三十分钟即可为功成了。

北腿新秀:戳脚—文趟子拳

虎步功姿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