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

 GXF360 2019-09-28

一、反复吟咏,在回味中体验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教学建议。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想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收获,应该改变以往教师的教法,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应重视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自己感悟。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观书先须读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从中可以看出读的重要性,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取多种读法对作品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情感,受到情感的教育。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穿透文本,理解文本所蕴含的独特的情感,就必须过好诵读这一关。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诵读对感悟的作用已经为我国几千年的语文教学所证实。现在入选课文的每一篇文章,无不文句精美,内涵丰富,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反复涵泳诵读,加深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如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描写谈迁在《国榷》初稿丢失后,第二次广泛搜集资料撰写新《国榷》的片段,语言简练文句优美,写出了谈迁为了新《国榷》而含辛茹苦、孜孜以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并没有将自己的体会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通过让学生经过反复的诵读和想象来理解谈迁在著述时所遭受的辛酸经历。同学们经过反复的高声诵读,终于理解了谈迁严谨的治学精神,明白了什么是厄运打不垮的精神。随后我让学生夸夸谈迁,此时学生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谈迁的敬佩之情化作课堂上林立的小手和一声声的赞叹。可见,要读懂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就得先过好诵读这一关。

二、激活文字,在联想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点拨,激活文本中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文本的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干瘪为丰满,变静态为动态,以便让学生在阅读时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意象,让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独特的体验形成和谐的共振。

气象部门应该执行全方位、多角度调研活动,按照农村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气象普宣教育制度。参照农村气象的服务需求持续调整相关的科普教材,确保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涉及到当地特征,主要包括气象预报的合理运用、避雷防雷技术、气候资源合理使用、种植业服务指标等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根据气象信息传递万家工程建设进程,采取手机短信、气象12121咨询电话、现场咨询、互联网、专题资料、广播电视等媒介传播气象知识,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普深度和广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当地学生参观气象科普中心或气象部门,真正意义上做到科普工作从孩子做起。

例如我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文中聂将军面对战场上俘获的日本小姑娘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在联想中体会聂将军的精神。我通过让学生读“残忍”这个词语,然后通过联想的形式回忆以前看过影视作品中日本侵略军残忍屠杀我国人民时惨不忍睹的情景,随即在学生心中激发起对敌人的仇恨的感情。这样老师无须累言,学生就理解了“残忍”一词的意思,同样也唤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然后我再让学生读聂将军的话,学生猛然顿悟,对聂将军宽阔胸怀和对和平期望的理解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经过联想体验符号化的文字真正变成了意义和情感的统一体。

三、整合媒体,在感知中体验

小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有限,对许多课文的描述,在阅读时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美而具体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尽量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获得美感,进而引发起强烈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学生对于作者描写的在谷底时那种如置身于乐池的感觉无法体会,特别是对于“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难以理解,在教学时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播放黄果树瀑布急速飞泻而下的壮观场面,同时让学生和着画面聆听瀑布巨大的轰鸣声,听着听着,学生仿佛也和作者一样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然后再让学生对照多媒体内容,细细品读、揣摩、感悟,与作者共同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

同样在教学《二泉映月》中描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这一课文的难点和重点段落时,也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作情感铺垫,为阅读体验造势,让学生仔细聆听,披文入情。然后再做精读感悟,圈画文中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表达丰富内涵的语句,反复吟诵。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旋律与文字相对应,在读中动情,在感悟中融入真情。这样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领会阿炳流露在乐曲中的悲与苦,恨与怒,以及他对音乐、对生活、对家乡热爱的复杂情怀。然后再配乐让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反复涵泳,揣摩意蕴,达到深入感悟语言美和音乐美的境界。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五年发展规划;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进一步将“千年大计”表述为“根本大计”,这是新时代对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地位和重要性的进一步强调。

四、角色转换,在换位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的教育,教师本身就要先与作者产生共鸣。罗曼·罗兰指出:“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自己要认真钻研教材,用心去体会教材中的思想感情,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做到与作者同悲喜,共爱恨,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在讲课中,特别是在范读时重现出来,力求做到在激昂处激昂,在婉转处婉转,力求做到声情并茂。以教师表现出来的情感去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教师与作者产生的情感共鸣中实现与作者的共鸣,受到情感的教育。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将学生自己转变为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本进行体验,解读与再造。经过角色换位,学生就能更好地揣摩作者的语言,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进而抒发出自己真实的情怀。

(2)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通过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评分,按照评分的高低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80~9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0~60分)。

例如,《海伦·凯勒》一文中的小海伦,她从小就经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这样的人生不幸。但小海伦却身残志坚,在两位家庭教师的启蒙教育下,海伦通过顽强的努力不仅学会了识字和说话,还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残疾人事业。在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伦的精神,我让学生采取了换位思考转换角色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为身遭不幸的小海伦,想象在此情形下会想什么,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入情入境的探究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加丰富、深刻地体会文本的内涵。

总之,教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有许多,如何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独特的体验,接受情感的教育和熏陶,还有待于我们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去继续探索和丰富。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争平,丁志鹏.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 冉茂香.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