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传统武术击打头部的动作比较少?

 九天凌霄阁 2019-09-29

很多看过拳击比赛的人,会发现拳击选手会重点攻击对手的头部。可是学过武术的朋友会知道,在传统武术里击打头部的动作是比较少的;而且很多所谓的传武大师、掌门上擂台比武时,往往很容易被人击打头部而倒地,这导致有不少人说传统武术走错路了,不行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拳击比赛:拳击比赛是只允许击打腰部以上位置的正面与侧面,这导致了它的防守面积大幅度减少,要攻击对手,只有身体和头部的选择。

由于拳击手要戴手套,戴上拳套后,拳头的体积会增大,这样攻击的压强会减少,化为冲击力。同时身体部位的肌肉比较多,也容易锻炼抗击打能力,这进一步降低了伤害;再加上对手也戴上手套后,防守面积增大了,只要稍为注意就能护住身体的要害,所以拳击比赛中想靠击打对手身体来取得胜利是不容易的。

而击打对手头部,手套的攻击力却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因为一旦击实,这种冲击力可以震荡到人的脑部,使人脑震荡,从而丧失战斗力,甚至可以直接KO掉对手。即使对手防守住了, 也会因为手部的防守动作挡住视力而受到不利的影响,这就是拳击重点击打头部的原因。

可以说拳击比赛以击打头部为主的打法,是因为他的具体比赛规则来决定的。可是真到现实争杀比斗时,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当你击打对手头部时(这里以两个人身高相近来论),你的手臂是稍微往上的,这样力量就形成了一个向前和向上的力量。这样对手只要稍微一猫身,一个向上的格挡,你的手就被崩上去了。

这时,你的中门就会大开,根本没办法防守,所以传统的武术在击打对手头部的动作,相对比拳击自然就要少很多了。

当然如果是碰到普通人,也就是碰到对手也没怎么锻炼功夫的人,拳击的攻击力是很强的。因为常人碰到打斗时,看到有拳头往脸上打来,会很慌乱;同时没有经过专业的锻炼,想要防住对头部的攻击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什么练过拳击的人,只要稍有水平,很容易击倒普通人的缘故。

而那些上擂台比武的所谓大师,掌门,能算练武的人么?都是活动家(天天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练功的人)。真正的练功夫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天闻鸡起舞。从早上三、四点就起床练功,练到七、八点钟,晚上有时间还要再练,就是说你一次练功的时间没有四五个小时,那不能算练功。

当然这是按宗风武学的标准而言,而且这个练是指一练就不能停,一个功夫一练就四、五个小时。你不能按社会上现在套路的练法,练完一套十来二十分钟,然后收功再练一遍,这样气机都不能循行,能练出功夫来吗?

更何况很多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传承,传统武术里的类似阴阳荷叶肘,倒提金枪,玉女穿梭,云手的功夫,这些他们有过专修吗?没有经过这些专门的操修,碰到别人攻打你头部时,你就没法子应对。

用拳重点攻打对手的头面部,攻击力上来的同时,也导致自身的中盘和下盘空虚,这是传承不全的缘故。而中国传统武术则是未虑胜而先虑败,先把自己守住了再求攻击对手,这是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西方技击追求速成,易学而难精;传统武术则是重于全面,先求根基扎实,而后再求精进,贪多求快是练不好功夫的。实际上拳击想练好,重点也不在于直拳,勾拳和摆拳的练习。他真正的成功,是因为他有很多功夫下在了速度、力量、耐力、对抗(包括抗击打,对练等)的训练上。

如果一个人到了拳击馆,就天天对着沙包练拳击,然后有空就和人对练着玩(很多人所谓的实战训练),可以肯定的说,你就算练上十年也没什么大用,这就是传统所说的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原因。

写这些,是让人们知道真正的传统功夫,很多人是不懂装懂,结果误导了世人。传统武术击打头部的动作比较少,是因为他的攻击手段众多:踢打擒拿摔,头手脚肩背,无处不可攻击。攻击目标也多,从上到下:头、肩、胸、腰、腿胯、膝、足;以及胁部,腋下,腰背等,是处处都可击打。当然这种打法就需要下很多功夫,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天赋才情方可,并不是普通人应该追求的。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第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第19代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