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饭和血糖有啥关系?有抗性淀粉的米饭,能放开吃吗?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9-30
了解原理,才能学会吃米饭

米饭,是最常见的主食。血糖异常的人越来越多以后,很多人只能被迫更改自己的饮食习惯,望饭兴叹,怕吃多米饭,使血糖升高。这本来是个普及率挺高的常识。但是,近期,事情起了变化。有传言说,选好锅,做出的饭 ,血糖高的人也可以敞开吃。这说法,是不是有点逆科学?胆小的人,是害怕背锅的。咱不敢说锅,只说米饭,说说米饭和血糖的关系。

在较早前,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荟萃分析得出结论,白米饭会使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7%,在亚洲地区尤其如此。所谓白米饭,是指去除稻米外层部分的精制米,这种米,有别于糙米等稻米品种,其升糖指数要高于其他粗粮。这个问题在亚洲地区显得更为突出,是因为该地区的人们白米饭吃得多,有人可达到每天3顿,而在西方,平均每周才吃1到2次。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是淀粉。

学界早就发现,淀粉的消化吸收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而餐后血糖应答,取决于食物的种类、数量、消化特性。具有缓慢消化性质的淀粉,可以维持餐后血糖稳态,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降低餐后胰岛素分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对于血糖异常的人,在选择主食的时候,要关注食物的摄入量,也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性质。在1992年的时候,就有学者通过体外酶测量,根据淀粉的消化率,将淀粉分为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快消化淀粉,RDS,在小肠中20分钟内能够被消化吸收;慢消化淀粉,SDS,在20到120分钟才能够被完成消化吸收;抗性淀粉,RS,超过120分钟也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但可以到达结肠被微生物发酵,因此被看成是膳食纤维。

咱们必须要提醒,主食的消化速度及血糖反应,有众多指标,并不是只由抗性淀粉的含量所决定。就米饭而言,其影响因素包括稻米的结构、颗粒形状、颗粒大小、胚乳疏松性、分子量、直链淀粉含量、直链与支链淀粉比例、抗性淀粉含量、非淀粉多糖含量、烹饪方法、糊化程度、加工方法、冷藏方法等。这一堆影响因素,是一个锅可以解决的吗?就学界的研究而言,目前比较推崇的指标是淀粉消化指数,其概念有点复杂,咱们就略去吧。

米饭,做法不同,是不是可以改变抗性淀粉的含量呢?这个问题,在4年前的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由斯里兰卡学者进行过演示。具体方法是在蒸米饭时,先在开水中加入1茶匙的椰油,然后加半杯水,小火蒸40分钟,然后,将蒸熟的米饭放入冰箱冷藏12小时。据介绍,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抗性淀粉的含量增加10倍。原理是油改变淀粉粒的结构,使之无法被消化酶分解;冷却也很重要,可溶的直链淀粉在糊化过程中会脱离淀粉粒,冷藏12小时,米粒外的直链淀粉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变成抗性淀粉。

这个方法看起来简单有效,但是,学者们并不建议血糖异常的人,敞开吃这样的米饭 。首先,加入油的米饭,整体的能量可能并不会减少,因为油是脂肪,每克椰油供能9千卡,如果蒸米饭放入30毫升油,大约供能270千卡,这个能量相当对1碗米饭。另1个问题是,放入冰箱12小时后,会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直接吃凉米饭,胃肠受不了;放点油再加个蛋炒炒?那不是比吃热米饭的能量更高?有实验室做过研究,米饭再次加热后,血糖反应仍然很高,如果是糯米饭,再次加热后对血糖控制更为不利。在人体实验中,还发现,加油蒸的米饭,饱腹感会较差,吃完容易饿,这可能让人吃下更多东西,血糖也就较难控制啦。

爱吃米饭,又想控血糖。要从2个角度来思考,1是控制摄入量;2是要提高饱腹感。白米饭,易消化,餐后血糖反应快,解决方法是考虑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黑米、紫米、糙米等来替代精米,或者在白米中加入粗粮杂豆,这样做出的米饭或粥,饱腹感增强,消化速度可减缓;此外,要注意烹饪方法,浸泡、增加水量、延长蒸煮时间等,都会加快淀粉消化速度,因此,蒸饭时,米不要浸泡,不要煮太软、太烂。最后,煲仔饭或石锅拌饭等,吃着挺香,但是做饭时需要放肉,特别是腌肉或腊肠等食材,还要加油、放盐,会增加能量摄入,为了控制血糖,最好是忍住嘴馋吧。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