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尔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鉴益堂 2019-09-30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首位分离结核杆菌的人——特鲁多的座右铭。1837年,只有24岁的特鲁多还在医学院学习时,不幸得了结核病。在那个年代,肺结核是不治之症,被人们誉为恐怖的白色瘟疫。

   受不了结核杆菌折磨的特鲁多只身来到了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等待死亡。回忆过去,间或在湖边散步、垂钓。可是没过多久,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体力在慢慢地恢复。最后居然顺利地完成了医学生的学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可奇怪的是,每当特鲁多在城市里住上一段时间,肺结核就会复发,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畔,又会慢慢地恢复体力。

    1884年,特鲁多用朋友捐赠的钱在撒拉纳克湖畔创建了美国第一家专门治疗结核病的村舍疗养院1915年,特鲁多最终死于结核病,死后就被埋葬在撒拉纳克湖畔,他的墓志铭显得格外温情和柔软: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的经历使得现代生物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又一次清晰地显现在人类面前。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更多依赖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而现代生物医学是否能降低人类疾病总发病率,或者提高治愈率,则一直饱受争论。医学是一门以生命为代价,经历无数失败才发展起来的科学。我们无意贬低人生命的价值,但应当理解医学的价值与无奈。

      而特鲁多的墓志铭则进一步深化了他对医学的认识。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是站在医生的角度,也不是站在患者的位置上,而是站在人的角度上说话。

    现代人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治疗也不应仅针对疾病,更要呵护心灵。要把患者看成是一个人,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和重视,学会换位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