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之三阳经的根结所在与病证治法》

 野之老 2019-09-30

首先,足之三阳经,当然是指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少阳胆经了。对于此三条阳经经脉的“根结”所在,经文有着详细的记载。


经文曰:“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就是说,足太阳膀胱经的下端根部,在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面部的命门;而所谓命门,就是指目内眦的睛明穴。


而“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所谓“颡大”是穴名,此处指头维穴。整条意思是说,足阳明胃经的下端根部,在足大趾外侧之次趾前端的厉兑穴;其上端结于额角处的颡大。而所谓颡大,则是指钳束于耳之上方、额角部人发际处的头维穴。


至于“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此意思是说,足少阳胆经的下端根部,在足小趾内侧之次趾前端的足窍阴穴,其上端结于耳部的窗笼;而所谓窗笼,就是在耳孔前面、耳屏之前的凹陷中的听宫穴。


关于此三条足之阳经经脉的“开、合、枢”,经文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瞧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其本也。”这段经文包含的意思较多,故在这里分开解析。


首先在人体生理情况下:太阳经为三阳之表,主表而为开;阳明经为三阳之里,主里而为阖;少阳经介乎表里之间,转输内外,如门户之枢纽而为枢。其次在病理情况下,会有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由于太阳经主表为开,敷布阳气以卫外,所以开的功能如果受损.则就会使表阳不固、皮肤干枯,外邪易于侵袭人体而出现急暴发作的病证。而所以对于这类暴发的病证,就可以取用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然后根据病情的虚实,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来进行治疗。

第二,文中所谓“肉节渎”的“渎”字,是指皮肤肌肉干枯消瘦而萎弱的意思。因阳明经主里为阖,受纳阳气以供养内脏,所以倘若阖的功能受损,那么阳气就会因“无所止息”而引起四肢痿软无力的痿疾。所以对于这类痿疾,治疗就应当取用足阳明胃经的腧穴,然后根据病情的虚实去泻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来予以治疗。这里所谓“无所止息”的意思,是说如果胃气不运,则就会导致真气留滞不行,病邪盘踞不去而发生痿疾。

第三,少阳经介乎人体表里之间,转输内外,故可出可人而为枢。所以如果枢的功能受损,则就会发生骨繇病而站立不稳。所以对于骨繇病,施针者就可以取用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再根据病情的虚实予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来进行治疗。所谓骨繇病的患者,就是指骨节弛缓不收;这里之所以称它为“骨繇”,就是因为其患者骨节缓纵而会出现身体动摇不定的病状。


最后经文总结概括道:对于以上各种病证,医者都要根据三阳经开、阖、枢的不同作用和相应的病候,从各种病证的具体病象中找出其致病的真正根源所在,然后才能给予正确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