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扩张了几百年,却只能靠武力维持,为何罗马始终没能形成大一统

 不沉俾斯麦 2019-09-30

罗马在完成领土扩张后疆界稳定了几百年,但是文化上始终没有完成同化,各行省的离心倾向始终存在。而同期的中国秦汉,在统一之后很快就把中国捏合成了一个整体,此后中国虽然也有分裂,但各分裂出来的政权都在致力于统一,而且互相之间虽然敌对,但似乎也并没有把对方当外国人,所以中国总是能大一统。为什么罗马几百年的时间要靠武力来维系统一,始终都不能在统治区实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呢?

公元117年的罗马帝国疆域,图片/网络。

要说清楚这一问题,还要说说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

罗马帝国内的文化认同还是有的,否则也不会有延续到1805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国号,“罗马”两个字就足以说明一切。史实证明,这种认同不仅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还很强烈。从毛里塔尼亚到达契亚,从英格兰到叙利亚,主要的交流语言都是拉丁语,都认同皇帝的统治,这就够了。古代中国也不过比这稍微强点而已。

相较于历史上面积相仿的第一波斯、奥斯曼等帝国,罗马人(至少是晚期的帝国公民)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至于经济上的统一云云,考虑到罗马公路和地中海水路的交通之便,罗马帝国经济的统一程度要远远超过近代以前的任何一个帝国(包括中国,中国的文化统一主要归功于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似性,运河的作用当然有,但不是那么强烈)。只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这种古典帝国的政治统一被蛮族入侵所打破了,才有了今天欧洲及地中海世界的分裂局面

公元117年的罗马帝国疆域,图片/网络。

基本上罗马公民的认识,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普及罗马都做了。东罗马帝国实际就是中国的南朝,不过中国当时经济北朝还是比南朝强,而罗马地中海世界正好相反,依靠地中海的贸易和财富,东罗马比南朝延续时间长的多。而西罗马崩溃主要是因为蛮族入侵,而且是连续入侵,本来已经比较罗马化的蛮族被东罗马打垮了,后续的蛮族如法兰克查理曼这批重建罗马帝国以及罗马化的努力又失败了。和同期中国比,五胡的起义和入侵也一样导致北方民族复杂,不过北魏这个中国的法兰克成功顶住了柔然这新一波的入侵,而且快速中国化,重建了帝国。而法兰克的罗马化努力到查理曼之后就完蛋了。

公元410年,蛮族入侵罗马,图片/网络。

至于割据政权致力于统一的问题,要知道即使在三世纪大危机的时候,各个皇帝也是致力于帝国的统一的。包括直到查理曼乃至后来的神圣罗马诸帝,也是努力想将整个欧洲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没成功不代表没有去做。

关键问题是,中国是北方发达面对胡人入侵,南方不发达未开发但是无胡人入侵威胁,而罗马正好相反,西部落后野蛮人威胁小而东部发达面对敌人多威胁大,这是很关键的。中国北方发达,新入主中原的胡人有足够的农业和文化基础来利用汉化和重建帝国。而南方未开发不发达,偏安的南朝正好可以负责开发之,而且南方无南部外敌入侵威胁,这样就可以很从容的开发,然后等待北方彻底汉化和自己统治集团衰败后北朝接受继承。

魏晋时代的名士,图片/网络。

而罗马杯具在于,更有利于野蛮人罗马化的东部被偏安的东帝国守住了,而西部经济文化比东部落后的多,核心的意大利还是和东帝国的争夺区,这就大大局限了蛮族罗马化的可能,查理曼帝国的失败从根本来说是建立罗马化帝国的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在落后的高卢地区完全不具备了。这样尽管蛮族有重建罗马和罗马化之心也做不到了。而更糟糕的是东部帝国面对的敌人太多,如果说波斯帝国这个老对手还不是什么难题的话,阿拉伯人的崛起彻底撕碎了统一的地中海世界,把北非,西班牙,和地中海东岸从罗马世界中分割出来,斯拉夫蛮族的新一波入侵巴尔干则彻底把东部和西部分割开来。最后等阿拉伯帝国彻底衰落后,从中亚来的新一波野蛮人浪潮把小亚这个东罗马的复兴基础都被伊斯兰化了。

鼎盛时期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复原图,图片/网络。

也就是阿拉伯把帝国三分之一收了。西罗马剩下的三分之一不具备重建的条件彻底蛮族化了。最后三分之一在后边一波波的野蛮人进攻中逐渐崩溃了。

另外,前期希腊哲学盛行,后期天主教盛行,但是罗马人作为主体民族人数太少,而且后期越来越少。相比较下,汉人在东亚始终保持人口优势,因此也更容易同化其他族群。


说到底,与其说罗马没有形成足够凝聚再次统一力量的文化,不如说,环地中海的“罗马世界”,在三次蛮族入侵,伊斯兰崛起之后,彻底瓦解了。物质基础都没了,自然外在的文化,也就流于表象了,难以和新形成的有物质依托的文化所抗争。

注:、本文由生嚼高丽棒、联共(孟)中央、SS3、小个焉、ACGman、赤竹等北朝网友的精彩发言总结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