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光辉rlbr1vjwmb 2019-09-30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01

一般人读历史,比较关心“大事件”,比如帝王将相的成长史。而那些维持朝廷基本运作的人和事,往往无人深究。《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从基层政治层面以及底层人民生活为出发点,详细描述了大明王朝成立后,为控制人口流动,是如何严格确立户口管理制度的,为摸清天下户粮档案,那坐落于玄武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的前世今生,以及,“皇权不下县”里暗含的微妙的官场平衡之术和肮脏的胥吏手段。

好了,在开始讲解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马伯庸。马伯庸,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称。说起马伯庸,有些人可能一时没反应过来,但说起“马亲王“,说起他编剧的《长安十二时辰》,相信各位朋友会马上恍然大悟。没错,马伯庸正是网络名人“马亲王”,《长安十二时辰》正是他的另一部作品。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02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前面讲过,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正是改编自马伯庸的作品。这部剧因其历史细节的严谨广受好评,由此可以想见,《显微镜下的大明》必定也是同出一脉。

马伯庸写《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动念,是基于听到朋友讲到的万历年间的一桩税案。这桩税案在正史《明实录》中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记录。但马伯庸不满足于此。他通过查找当时涉案的官府文书、信札、布告、奏章、笔记等还原了一副明朝时期地方政治全图。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经过这件事之后,马伯庸意识到,历史,不可只注目于朝堂,更要听到最底层的呐喊。因此,在《显微镜下大明》中,他收录了那些关乎普通百姓的人口流动、黄册档案的收集管理、基层政治生态的资料,编篡成一个个普通人的传记。

史学名家李义琼说过她的心愿:“让史学走向大众”,她希望给大众普及极富故事性的历史知识。马伯庸不负其厚望,成就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用轻松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极其宝贵的明朝底层史料,让我们在关注朝斗宫斗之余,更贴近了那一段遥远的烟火生活。

在这里,为方便代入理解明朝普通人的生活,小播以唐朝大诗人李白穿越到明朝生活为视角,以《显微镜下的大明》为蓝本,来带领大家领略一番明朝人的生活。

03

本书主要讲述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李白若是生活在明朝,能不能像在唐朝一样,四处潇洒?

第二个内容:李白若是在明朝考取功名后,没当官之前,会干些什么?

第三个内容:李白在明朝若是当了个基层官儿,如何应对那些官场老油条和退休的老同志?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第一个内容:李白若是生活在明朝,能不能像在唐朝一样,四处潇洒?

我们都知道,李白在唐朝,是个仗剑吟诗走天下的人。他游览大好河山不得一日空闲。汪伦想要约他,还要骗他说自个家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才让李白挤出点时间屈尊前来。

可见得,李白在唐朝是玩得很潇洒的,有太多风景名胜,名山大川等他去游幸,一般的风景都不能吸引他去赏光。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但若是他生活在明朝呢?

对不起,大概率上他是很难像在唐朝时那么放纵不羁爱自由的。

为何李白在明朝寸步难行?皆因为明朝对人口与户籍管得很严。

04

明朝接的是元朝的烂摊子。元朝是一个很奇葩的朝代,它的户籍体系叫作“诸色户计”,十分繁复琐碎。一般人很难扯得明白。在元朝,户籍的分类让人眼花缭乱。有按职业分的,如军户、民户、匠户。有按交税类型分的,如姜户、藤花户、葡萄户;有按宗教信仰分的,如僧、道、也里温;有按给贵族服务分的,如养老户、江南钞户等。

在同一类户籍下面,还按财产数量分为九个等级。而且,这些户籍的管理归口单位也交叉混杂。比如江南钞户名义上归户部管,税收却要上交诸王与驸马们。

表面看来,元朝把天下户籍分得清楚明白,实际上,体系混乱,错综复杂。马伯庸调侃道:那时候又没有电脑,如此乱局,就是有一百个耶律楚材也没有办法!

朱元璋接手这个烂摊子后,内心是无比郁闷的,但要他就此放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个,朱元璋同志,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第二个,人说了,“夫有户口而后田野辟,田野辟而后赋税增”,说白了,就是治理天下,得把人口厘清了,田地归口了,才好收赋税啊。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朱元璋

基于这些原因,朱元璋先想了个救急的办法,号召各级官吏晓谕天下百姓:你在元代是什么户籍,现在还是什么户籍,别自己乱改。

05

到了万历年间,户口制度渐渐成形,《大明会典》里着重强调了:所有军人、农民、驿站工作人员、盐场工人、医生、天文星象观察者、工匠、乐工,都不可以擅自转行。如果偷偷改变户籍记载的职业,想换轻松工作的,抓住你就要打八十杖。

这种制度弊端很多,几乎牺牲掉了社会活力和个人自由,但是非常适合维持稳定。在朱元璋心里,老百姓最好老老实实待在土地上,别到处溜达生事。

那么李白在这个样子的明朝,怎么动弹得了?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在唐朝,李白的出身一直存在争议,有人推断他出自李唐宗室,很有可能是废太子李建成后裔。

如果李白在明朝,也属于逃亡贵族,那么他肯定不敢抛头露面,不可能去从军从商,那些职业都要查背景,要有清晰的继承脉络。也就是,得交待自己的祖宗从事过这些职业,李白怎么交得出来?

他只有冒充流民,在明初一片混乱之际,只有失地农民们流离失所,他们可以按照洪武三年的特别要求:就地入籍。

06

何谓就地入籍?元末明初天下流民逃户太多,朝廷要求他们返回原籍所在地,但如果有人不愿意回去,也没关系,可以在本地落藉,一样可以授田登记。

就这样,李白趁着朱元璋急欲招收流民种田交税的心理,可以择一地当农民。

但李白苦哈哈地当了农民,也别想着凭自己的满腹才华去流浪。因为他被户籍钉死了,前面讲过,明朝的户籍制度是不可以改职业,也不可以乱跑出户籍地的。

那怎么办?我们浪漫多情,豪气万丈的大诗人从此就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窝在那块地里了?

既然不能换职业,那能不能不要这个职业去流浪?就是遁入空门去当和尚也比这好呀。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此高压的户籍政策之下,也不是没有人钻过空子。

大明对于户籍的管理,以里为单位,每一百一十户人家编为一里,一里造黄册一本,写明各户的丁壮、事产,凭此收税。这些人家中,如果一户人家壮丁断绝,就会被归类为绝户,自然也就不用缴税了。

因此民间就悄悄出现了一种作弊手段,就是让家里的丁壮逃离原籍,然后再向官府报备绝户,从此留在原籍的家人就可安享免税之福。

07

正德元年,曾经有个法号叫法椿的高僧,据说就是绝户逃出来的独子。

人逃出来怎么办呢?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成为没有户口的流民,浪迹天涯。第二个,出家为僧、道,成为方外之人,只要寺观肯接纳,取得度牒,就有了合法身份。

李白会怎么选择呢?成为流民?这不太现实,他在唐朝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若是现在成为睡天桥底下,成日捉虱子的脏汉子,不符合他的人设。

成为和尚道人?这个好,说不定可以云游天下!但是慢着,和尚道士清规戒律甚多,不能近色倒也罢了,关键还不能喝酒!这一条太苦了,不行,不喝酒弄不出诗百篇。

《显微镜下的大明》普通人的视角看明朝,明朝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还有个更隐秘的理由:他李白是有政治理想的,在唐朝时,又是和贺之章混,又是在玉真公主面前献殷勤,为的是什么?还不是要在世上干出一番事业?

做一个不能喝酒的和尚道士,又还从此绝了仕途?那还是算了吧,不如就守着一亩三分地,先熬着,夜里多读读书,想想科考的辙吧。

好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这些,小播将陆续分享这本书其他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