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为调和肝脾发愁?扎心的肝脾不和,这3个办法简单好用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9-10-02

还在为调和肝脾发愁?扎心的肝气郁结,3个办法简单好用!

还在为调和肝脾发愁?扎心的肝脾不和,这3个办法简单好用

第一个办法:四逆散

主要作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适合人群:用于肝郁厥逆之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者;肝脾不和之胁肋胀痛,脘腹疼痛,脉弦者。

它立足于肝脾功能调理,气血并调,升降同用,被后世所看重,并拓展为疏肝理脾的基础方,如张景岳由此衍化出的柴胡疏肝散,就成为普通人都能经常使用的名方。

肝脾不和,是党建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既可以是本脏本腑的独立疾病,又可能是出现在其他病患中的兼夹症状。

这是因为“肝为将军之官”,有好战的一面,其侵袭对象主要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脾。于是乎,就有了肝气犯脾、肝气乘脾等一系列病证,直接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从表现看,或肝强,或脾弱,或二者兼有之。本方之因,重在肝强,故主旨在疏肝一项,兼顾脾气的协理。“四逆”之说,是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的表现,“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本质上不同于阳衰阴盛的手足厥冷。

第二个办法:逍遥散

主要作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适用人群:用于肝郁血虚脾弱之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它立足于肝脾同调,以疏肝为主;气血兼顾,以理气为先的治则,立法严谨,组方合理,后世演变出多首调肝养血的名方,成为内科、妇科等的重要法宝。

肝脾不和,事发两端:一曰肝郁,治当疏解;二曰脾虚,治当滋补。

养肝之法,世以酸味为尚,源于祖先训示,自不敢怀疑。窃以为,其法绝非唯酸一条,本方体现出的以柔为养,柔中疏解,当是方家治肝的一大巧处。

物极必反,味极必败,肝气本易过位,过酸犹如为虎作伥,置其更伤于脾之地。肝脾之治,宜适酸增甘,护本及标,平衡饮食,调理情志,方能达逍遥自在之目的。

还在为调和肝脾发愁?扎心的肝脾不和,这3个办法简单好用

第三个办法:痛泻要方

主要作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适用人群:用于脾虚肝郁之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痛减,舌苔薄白,脉左弦右缓者。

它针对之泄泻,责于木乘脾土,脾运失常之故,为治疗痛泻之代表方。正如《医方考》所云:“泻责之于脾,痛责之于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它为改善痛泻而设,功效确切,无愧于“要方”之称谓。病必求于本,泄泻本在于脾,固脾求本,一治也;治必明于因,疼痛责之于肝,疏肝解郁,二治也。

它肝脾同治,小方大理也。方中3味炒药,妙不可言;一味防风,功莫大焉。防风不仅有人们熟知的“治风”药性,而且有广泛的亲和力,与多种药物配伍后显示出多重双向调节的功能。

当不可轻之:如与荆芥、薄荷合,表里双解,能发汗又能止汗;与柴胡、枳壳合,疏泄双功,能止泻又能通便;与地榆、侧柏叶合,通涩双性,能止血又能通经。

还在为调和肝脾发愁?扎心的肝脾不和,这3个办法简单好用

总之,还在为调和肝脾发愁?没必要,令人扎心的肝脾不和,用这3个办法就够了,简单又好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