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识马步,还有“马窜皮”。 大概十来年前,我一个朋友偶尔带我去一家马场骑马,没想到骑了一次就喜欢上了,以后就三天两头去,又是入会员,又是买马具,骑得不怎么样,装备倒是整得挺齐全。 骑马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刚开始由教练带着在小圈里慢慢遛,待识得一点马性、有了一点骑感了,再慢跑。马跑起来,你一定要双腿夹抱着马肚子,跟着马的节奏“起浪”,好像要用腰胯腿来消化马的颠动,如果你不顺应马的节奏,马真的跑起来,一下就把你掀飞起来了。 马镫是用来保持平衡的,不能用力踩,主要是要靠双腿的夹抱,就好像手臂一样,抱住马的腰腹,裆里是空的,不能抵紧马鞍,屁股要腾起来,腰杆必须挺直保持有力,这样才能消减马的颠簸力。所以,骑马是很累的,当然信马由缰的感觉也很好! 你跟马熟了,配合就默契了,你腿上夹紧点它就快,放松点他就慢,不需要用嘴喊。所以,骑马的话,主要功夫在腿上。 我们从小练武术,站马步总是第一要练的。学的那时候,要求两脚尖内扣,双膝盖外撑,裆里边要圆,塌腰挺胸。哈哈,这一骑马,发现这都是骑马的要求啊!原来马步真是效仿骑马的技巧来的。也许古人练拳是为了将来练习马战,所以先在地上练骑马的基本功啊! 不过练了骑马以后,发觉对马步的理解又进了一层。这马步应该是活的啊,两腿要蓄着活力,不能站死了,要有两腿向上提缩于腰胯的劲意,这样才能腰马合一啊!两脚脚尖向内扣,趾尖尖要提起来指向裆内(上回看一位咏春的老师说他们的步型是“二趾钳阳马”,深以为然。),胯根绞住劲,这样下盘才能合抱一体。腰杆直硬是必须的,腰杆子一直一硬,任他千斤力也动不了你分毫,这是脊椎着力啊! 这样一提高认识,立马感觉拳术也有了长进,更整更活了,尤其是下盘,以前以为练下盘就是低就可以了,现在看来那是傻练,徒增腿力而已。其实下盘主要练的是活,是整,是活中整,是整中活。 另外,长期与马接触,我发觉马有一个特性,就是它身上的任何部位,你用力去摸,它皮下一个抖动,就能把你的手弹开,这个劲儿一窜就到,窜得很明显。我靠,要是我们人能练出这个劲儿,那就牛逼了。以前老前辈也传说有这种“马窜皮”的劲儿,但是没见过,要是这有,那该有多么牛逼啊! 后来我就一直想着这个劲儿,想模仿出几分来,不过一直不得要领。这个应该是植物神经的本能反射吧,估计马也是凭本能而不是有意控制的。 不过这样想来收获还是有几分的,虽然做不到马的那种本能反射,但是通过身体劲力网的定位拉伸,用重力启动,是可以一下把劲儿“窜”到发力部位的,又快又整,这个我试了不少,感觉很好用。哈哈…… 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爱一样东西必然处处留心,触类旁通,也许也是捷径呢!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