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况空前 何邦辉 220cm×180cm 中国画 林木(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院研究员)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届展览整体感觉生气勃勃,值得中国骄傲的很多地方都涉及到了,手法也非常多样。 同学 齐然 190cm×165cm 中国画 九届、十届、十一届……每一届工笔画的比例都在55%以上,前几届,有一届进京展,只有一幅是“不太标准”的水墨写意。所以对于本届来说,标准的水墨写意进京比例已经达到33%,水墨写意的质量还相当高,本届全国美展对于水墨写意来说也算是大获全胜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光明使者 范敬伟 200cm×200cm 中国画 第二的变化就是有一种趋势——工笔和写意融合的成分在增多。过去的那种“很标准”的工笔画在大大减少,陈治、武欣这种笔墨非常精到的,算是“成熟画家”,希望他们继续走下去,跟风的最好减少。现在变线为面的、画面淡雅的多了起来。为了打破画照片的复制感,很多人开始切割和打破照片,这是很大胆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些用工笔精细的线条,去处理豪放的形式。工笔画的模式在改变,写意画也弱化了水墨的豪放。一些小写意的作品,朝淡色线的路子走,没有墨法。还有的画只有墨块,有工、有写。 春意正当时 石劲松 230cm×190cm 中国画 “写意”这个名词是从元朝才开始有的,过去都是提“粗笔”和“细笔”,“工笔”这个词,大概从上世纪20年代才开始用。所以从上一届全国美展和这一届全国美展来看,有了一个很有趣的苗头,就是工笔和写意在融合,就是除了标准的工笔和标准的写意之间,有了很多融合的作品,这类作品大概占这一届的30-40%,恢复了我们古代的非常宽泛的自由创作状态。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是很丰富的,有多种支流和支脉,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苗头,希望下一次全国美展,这个“问题”更不是“问题”。 福满枝头 苏茂繁 240cm×200cm 中国画 还有一些作品很粗糙,粗糙的不能容忍。有的粗糙的作品好像有点创新,我们就对他们比较宽容。还有一些“儿童画式”的作品,可能原来作者画得比较严谨,现在开始画一些“儿童画式”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