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谈养生,记住这三字。

 徐你一世 2019-10-02

温补润肺

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沙参、麦冬、百合、银耳、燕窝、雪蛤等都是秋季养生常用的药膳,老同志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汤饮用。

早晚添加衣服

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但为了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老同志应适当进行“秋冻”,少穿些衣服,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与抗寒能力。

防止“悲秋”情绪

秋季落叶萧萧,容易给人悲伤的情绪,所以这时的精神调理很有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多多外出运动,多看一些让人心情愉悦的事物,都能让你远离悲伤。

养 生 贴 士
过量食蟹会致肠胃炎

秋分前后,螃蟹开始黄肥肉满。,因贪图美味,吃出病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等。

脾胃病科专家提醒,螃蟹首先要蒸熟煮透,吃蟹时还要除去蟹的腮、胃、心、肠等脏器。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三高症”少吃月饼

中秋刚过,不少人家里还有很多月饼“存货”,有些朋友可能会把月饼当早餐吃。专家提醒了,月饼是高糖、高脂食品,过量食用还可能引起胃满、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等不适症状。

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秋收防感冒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

秋季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较低,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锻炼后,还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秋天重在防燥

秋分时节,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是凉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像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都是调养佳品。

秋天注意传染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