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化州族谱序

 荷香月暖 2019-10-03
                       化州族谱与照片
    
    宋澶(淳)熙甲午年1174年)仲春上浣四日国子监祭酒蔡维卿顿首拜撰; 宋嘉定八年(公元1216年)乙亥岁夏朔日大理寺少卿陈一振顿首拜撰;宋嘉熙三年岁(1239)在已亥孟春吏部侍郎改授国子监司业陈埙(1197~1241)顿首拜撰;即1174~1239相距65年。


     董宽,景定癸亥年迁徙化州。景定四年1263年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8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彻底灭亡,四十八年与蒙的抗衡完结。因此,景定四年距离南宋最后一个皇帝灭亡1279年相距16年,距离南宋朝廷灭亡实际13年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1156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
     从“宋澶(淳)熙甲午年(1174年)仲春上浣四日国子监祭酒蔡维卿顿首拜撰”看,时间与蔡伸(1088—1156)下一代的时间基本一致。
     蔡洸: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子平。蔡伸子。以荫补将仕郎。历大理评事,出知吉州,召为刑部郎,又以户部郎总领淮秦军马钱粮。除知镇江府,颇有惠政。后进户部尚书,未几奉祠归。卒年五十七。字子平,祖籍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徙居霅川。以荫补将仕郎。中法科,除大理评事,历司农少卿、户部侍郎、试吏部尚书等,未几求去,奉祠归。为官清廉,去朝之日,囊无余资。http://www./renwu/14128o/
     
      景州隶属于河北省的衡水市,因为地处河北省的东南方向,衡水市在东部与它相连,并且它又与德州市比邻。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斯国铭这枚“天昌通宝”与笔者所获“天昌通宝”银钱应为同模钱。至于北国盈泉博文考证的契丹文钱“大辽天昌”(附图12、)钱,实应是契丹文国号年号一体钱“大辽咸雍”,直译或称本义译应为“天德”。虽然盈泉友的考释未能解答“天昌元通宝”的身世之谜,但它却在契丹文年号的汉译差异方面,为我们正确揭示诸如“天昌元通宝”类辽风钱身世之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开辟了一条新坦途。大辽的契丹文年号直译汉文年号,在大辽、西辽、西北辽、东辽、后辽等后续契丹人政权大都得到了使用,甚至在奚人、渤海人、女真人政权中也得到了使用。这种来自大辽契丹文直译汉文年号钱,虽然多数不在历代年号表中,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确认它肯定是契丹人或契丹人辖治下奚人、渤海人、女真人政权年号。因为它们的材质、时代风貌、特征、形制、书体、铸制工艺、锈色都已告诉了它们的归属。遇到这种年号钱,你尽可在大辽、西辽、西北辽、东辽、后辽等后续契丹人政权或契丹人辖治下奚人、渤海人、女真人政权铸币去寻找,你也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9e63e0102v664.html

    
    

       南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朝廷谴使奉表称臣于元,临安的南宋王朝崩溃了。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主战大臣拥主入闽,迁都福州,五月,益王赵 即位于福州,为端宗,改景炎元年(1276),封弟赵 为卫王。十一月,元将阿刺罕兵到福州,福州知军王刚中同福建招抚使王积翁献城降元,张世杰、陆秀夫诸大臣和大军护端宗,杨太后、卫王赵 及宫女等,分水陆两路迁都兴化(莆田)大军从陆路撤退兴化,驻扎东埔等地。宋主、杨太后、卫王及文武诸大臣和宫女等从水路迁都至兴化湾埭头登陆,经大蚶山至兴化军城,宋主和文武大臣酝酿成立东宋王朝,端宗皇帝还在樵楼前宣布:南宋迁都兴化改为“东宋”。文天祥亲到兴化军敦请勤王顺路到涵江港头村老朋郑颐颉府第造访,敦请勤王,郑曾任尚书与文天祥同僚,因奸相陈宜中擅政,愤而辞官归里。文天祥抵时,那里正建里社,咸请文天祥为里祉题名,文乃手书“新有社”为匾,落款宋,文天祥;又到白湖陈文龙府造访,传谕“复以陈文龙为参知政事”。陈文龙和文天祥原同朝为官,同为主战派,相见时格外亲热,陈文龙设宴款待文天祥、酒至数巡,陈文龙恳请文天祥题诗留念,文天祥即席吟《题陈正献公六梅亭》诗一首,云:“相府庭前梅六株,四周香影护琴书,月华犹带玉堂色,风味曾分金鼎余,五柳门前空寂寞,三槐堂上竞萧蔬,唯渠不变凌坝操,千古风际只自如”。陈正献即南宋抗金名相陈俊卿,赐谥正献,陈文龙是他五世从孙,这首诗的大意是:效陈俊卿效陈俊卿坚持抗金爱国、不要学陶渊明种柳空寂寞,王佑种槐“竞肃疏”,追求安逸舒适无所作为消极苟安的生活,要奋起抗元保宋”凌坝操的大志。于是,陈文龙同意出来为宋抗元。倾家资募义军在兴化军部署保宋抗元,在囊山设伏重创元军,以三千兵力,同号称十万元军在囊山展开殊死战斗,取得大捷。

  陈文龙在兴化军城与民同仇敌忾誓死保城,元军屡攻不克,多次向陈文龙劝降,都被拒,又迫其姻亲致书劝降,陈文龙焚书斩使,复书不降。为防元军再攻,陈文龙派部将林华往福州侦察敌情,不料林华叛变,与福州降将王世强交结,暗引元军到城下,诈称“宋兵来援”,通叛曹登孙见势不妙,开城降元,陈文龙被执,兴化军城遂被元军攻破。

  南宋既定迁都莆田,临安和(福州)的官民就陆续来莆,在华亭建起国家级城隍庙仁和庙(即临安府(杭州)辖二县:仁和钱塘)1276年由宋端宗、陈文龙、陆秀夫等所建,在华亭镇柴楼里(街上)彼时携带仁和庙及一些文物,仁和庙在临安已有150年历史(1127-1276年)用原名以志怀思故国。当时浙江省长也随君臣来莆,也在兴化城南门外建一座浙江庙。宋亡后,仁和庙一直存在,但主神不称城隍爷,只称太师爷,但忌日都用神隍爷陈文龙的,因兴化城破后陈文龙就义。宋帝封他为城隍爷。        




        

董氏族谱原序一(宋蔡维卿撰)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论物之生而不原于天,是不知其本也;论人之生而不原于祖,是亦不知其本也。传言都邑之士,则知尊祢,学士之家,则知敬祖,其在斯乎?若未知其所自,更宜寻其先人之实,斯亦人之美事。及被命均量南(鱼+剑之右,或为南蓟)西邑氏官,既罢而还里,特详究其族之本源,适有兴化府首僧,谓予日:此处有董氏二族,一居之楼头,一居莆之楼后,去此七里,乃本院之檀越也。遂召其族人问之,其大理寺评事莅(或为谱文之“三点水+位” ,安南尉)公之子告予日:自吾祖盐运使铜公至少监巨材------尚书(王+比,葬钱贯山后)公世居莆之楼后;铁公子孙居于莆之楼头。而家焉。厥后出其家谱,并其篇咏数百,号昼锦堂昼锦堂,位于河南安阳古城内东南营街。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并据《汉书·项籍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之句,反其意而用之,故名昼锦堂。昼锦堂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是号称三绝的昼锦堂记碑。被河南省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蔡襄《昼锦堂记》的书法,据宋董遒《广川书跋》云:蔡君谟(蔡襄)妙得古人书法,其《昼锦堂记》每字作一纸,择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连成碑形,当时谓'百衲碑 《广川书跋》中国南宋碑帖考释论著董逌(字彦远)撰此书和其所著《广川画跋》均为世重。据其后人董孤序云,董生而颖悟,刻苦务学,博极群书,对书中所述材料,除自藏者外,曾多方求访,石刻则传拓墨本。至其辨真伪、订源流、求旁证,都相当严谨。 峡山头韩氏始祖韩赝胄(1096—1176),字勉夫,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家谱载其由周礼举进士,累官端明殿大学士,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庄宣。赝胄后裔在峡山头生息繁衍,已有900多年历史,传28世,有580人,析居外地的韩氏子孙,遍布萧山乃至杭州地区,有的还成村落。如山下韩、韩家陇、韩家埭等。韩氏后代人才辈出,原浙江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韩祯祥先生,即湘南韩氏第27世孙。

董逌(生卒年未详,1129年尚在世),字彦远,东平府(今山东东平)人,一说益都府(今山东青州)人。因其郡望广川(今河北景县一带),故所著皆以广川冠之。北宋政、宣年间,曾为秘书省校书郎,历考秘阁所藏古器图书。靖康朝,官国子监司业。靖康二年(1127)三月,权(伪楚)国子监祭酒 (注: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去,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

。予将所得其先人事迹,编为一册,本末详备,披览卷端,若其人存焉!况得其真人乎?噫!李唐朱梁之交,天下纷扰,而盐运使公,历仕三朝,久臻华要,操履不二,保全以归,身被美名,泽流后世。非明哲之土,其能然乎?至于一吟一咏,追溯风雅,超出俗外,其文藻秀发,又不待言可知也。摘之编录既毕,谨书其事,以示后之来者,愿勿忽焉!

       

宋澶(淳)熙甲午年(1174年)仲春上浣四日国子监祭酒蔡维卿(  ( 蔡洸字子平。徙居雩川。父伸,中大夫。南渡初,戚方降而复叛,伸单骑往招安之,一州赖以全活。洸事亲孝,曾祖襄未易名,请于朝,得赐谥。所得俸每以赈亲族之贫者,去朝之日,囊无余资。仕至户部尚书、徽猷阁学士。从子戡,居毘陵,乾道(1165-1173)中登第,历事光宗(1174-)、宁宗(1195-),终宝谟阁直学士。)顿首拜撰


董氏族谱原序(二)

 

董氏流传久而谱牒(册、书籍)明。作者固难,而述者尤难。何难乎?尔谱也者,所以纪世代,序昭穆(宗庙排列的次序),辨亲疏,知本末者也。然非创始与续修者,咸得其人焉?则世代之远近,昭穆之尊卑,亲疏之厚薄,本末之次第,何自而纪之、序之、辨之、知之也哉?此非作者之难,而述者尤难乎?

观陇西董氏之谱,盖可见矣。其赐姓命氏自董父至今上下三千五百余岁,论其世则自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至于世世之久,论其居则景州而闽而楚之盛,论其人则绳绳蛰蛰(?),不知其十而百而千而万也。其间仆射公侯、剌史大夫与夫郎署令长丞尉司隶。或文以登科而釋褐拜官,或武以统众而传圭袭组,炳炳乎如玉贯珠联,交辉相映。谱牒如此信乎?前后作述之有人,不可诬也。宜其世代昭穆、亲疏、本末灿然而明矣。

今年夏其熵传裔孙太仆寺正卿名冈字道隆,一日造予语曰:“吾董族之先谱系最明,而其后不无散佚遗坠,既与二子尝修之已获就绪,虑后世弗克知祖宗源流之盛之美,愿先生识一言于谱,使后之子若孙咸知先世积累之由,固非崛起于一日者也,庶几乎知所戒谨焉。

予谓惟天昌人之宗,必与之以贤子孙,然既贤而不显,于世时则贤遂泯矣。贤且显矣,而所继者非其人则显,亦遂微矣。而今董氏不惟贤者多,而显者尤多也。不惟贤而显者多而继者累累出焉。何天厚于董者若是哉!盖一脉之传,譬如泰山长谷,雨露千百年之滋培其间,蕃植亚砭(右为吃之右部)有余润,虽一枝一叶无不发荣而华茂者。今而后为董之子孙荀能思先世之盛,以尊祖敬宗,战兢惕励,于前作后述之难者而用心焉则谱牒世代之纪昭穆之序,亲疏之辨,本末之知。岂但今日之明,将百世亦永传而不替矣。

庸言为序。

                     宋嘉定八年(公元1216年)乙亥岁夏朔日

大理寺少卿  陈一振

 顿首拜撰



董氏族谱原序(三)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论物而不原于天是不知本也,论人而不原于祖是亦不知本也。是故先王以孝治天下,首隆庙祀,所以尊祖,即所以亲族也。夏建七庙,而商因之,周建九庙,而增重焉。自是而下诸侯、五大夫、三适士、二官师一莫不缘分,自尽以遂其报本锡(通“赐”)类之心。广其义,学士兆庶亦合族而建厥庙,以祀其先,岂非木本水源之重族类之不可忘耶?独是本深者末茂源远者流长,荀不谱以志之,将祖宗之垂裕与后人之继述,何所稽以求其世德,房分之亲疏,与支派之流衍何所辨,以敦睦其宗族,欲溯流穷源追远,报本其可得乎?埙自吏部之暇,改授国子监司业,得与祭酒穆公周旋,亲见其家谱并其篇数百,韦号昼锦堂集(注:翁承赞仅存《昼锦堂诗集》辑本传世)。披阅卷端,而知其先德之厚与今日之盛也,公谓予曰:吾祖仲舒公自广川一脉相传迄,节度使铁公子孙居莆之楼头  盐运使铜公子孙居莆之楼后,嗣后十传至   峰公为湖广武昌府江夏司户。因而家湖盖自川而闽而楚。虽绳武有人,本源连接,而世远年湮,恐久而失绪。得先生一序为吾后之遁鉴,俾无忘所自始,无薄所从出。予乃唯爱因公之志,公之族原其所传作者无谀词,当之无愧色,后之为公子孙亦志公之志,思先祖之德,隆孝敬之心,思同宗之谊,兴恩爱之念。则孝恩不匮,本源澄澈,支派衍长,百代如一日矣。遂笔之。

   宋嘉熙三年岁(1239)在已亥孟春吏部侍郎改授国子监司业陈埙顿首拜撰


附注】:陈埙,字和仲,庆元府鄞人。大父叔平与同郡楼钥友善,死,钥哭之。埙才四岁,出揖如成人。钥指盘中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问何所据?对以杜诗鹦鹉啄金桃。钥竦然曰:亡友不死矣。长受《周官》于刘著,顷刻数千百言辄就。试江东转运司第一,试礼部复为第一。

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调黄州教授。丧父毁瘠,考古礼制时祭、仪制、祭器行之。忽叹曰:俗学不足学。乃师事杨简,攻苦食淡,昼夜不怠。免丧,史弥远当国,谓之曰:省元魁数千人,状元魁百人,而恩数逾等,盍令省元初授堂除教授,当自君始。埙谢曰:庙堂之议甚盛,举自埙始,得无嫌乎?径部注处州教授以去,士论高之。

理宗即位,诏求言,埙上封事曰: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上有安泰之心,下有忧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故为天下而忧,则乐随之。以天下为乐,则忧随之。有天下者,在乎善审忧乐之机而已。今日之敝,莫大于人心之不合,纪纲之不振,风俗之不淳,国敝人偷而不可救。愿陛下养之以正,励之以实,莅之以明,断之以武。而埙直声始著于天下。与郡守高似孙不合,去,归奉其母。召为太学录,逾年始至。转对,言:天道无亲,民心难保。日月逾迈,事会莫留。始之锐,久则怠。始之明,久则昏。垂拱仰成,盛心也,不可因以负有为之志。遵养时晦,至德也,不可因以失乘时之机。上嘉纳之。迁太学博士,主宗正寺簿。都城火,埙步往玉牒所,尽藏玉牒于石室。诏迁官,不受。应诏言应上天非常之怒者,当有非常之举动,历陈致灾之由。又有吴潜、汪泰亨上弥远书,乞正冯榯、王虎不尽力救火之罪,及行知临安府林介、两浙转运使赵汝惮之罚。人皆壮之。

迁太常博士,独为袁燮议谥,余皆阁笔,因叹曰:幽、厉虽百世不改,谥有美恶,岂谀墓比哉?会朱端常子乞谥,埙曰:端常居台谏则逐善类,为藩牧则务刻剥,宜得恶谥,以戒后来。乃谥曰荣愿。议出,宰相而下皆肃然改容。考功郎陈耆覆议,合宦者陈洵益欲改,埙终不答。

李全在楚州有异志,埙以书告弥远:痛加警悔,以回群心。蚤正典刑,以肃权纲。大明黜陟,以饬政体。不纳。未几,贾贵妃入内,埙又言:乞去君侧之蛊媚,以正主德;从天下之公论,以新庶政。弥远召埙问之曰:吾甥殆好名邪?埙曰:好名,孟子所不取也。夫求士于三代之上,惟恐其好名;求士于三代之下,惟恐其不好名耳。力丐去,添差通判嘉兴府。弥远卒,召为枢密院编修官。入对,首言:天下之安危在宰相。南渡以来,屡失机会。秦桧死,所任不过万俟禼、沈该耳。侂胄死,所任史弥远耳。此今日所当谨也。次言:内廷当严宦官之禁,外廷当严台谏之选。于是洵益阴中之,监察御史王定劾埙,出知常州,改衢州(1234)。

寇卜日发漈坑,遵江山县而东。埙获谍者,即遣人致牛酒谕之曰:汝不为良民而为劫盗,不事耒耜而弄甲兵,今享汝牛酒,冀汝改业,否则杀无赦。于是自首者日以百数,献器械者重酬之,遂以溃散。改提点都大坑冶,徙福建转运判官。侍御史蒋岘常与论《中庸》,不合,又劾之。主管崇道观。逾年,迁浙西提点刑狱。岁旱,盗起,捕斩之,盗惧徙去。安吉州俞垓与丞相李宗勉连姻,恃势黩货,埙亲按临之。弓手戴福以获潘丙功为副尉,宗勉倚之为腹心,盗横贪害,埙至,福闻风而去。贻书宗勉曰:埙治福,所以报丞相也。传间实走丞相,贤辅弼不宜有此。宗勉答书曰:福罪恶贯盈,非君不能治。宗勉虽不才,不敢庇奸凶。惟君留意。及获福豫章,众皆欲杀之,埙曰:若是则刑滥矣。乃加墨徇于市,囚之圜土。以吏部侍郎召,及为国子司业,诸生咸相庆,以为得师。

未几,兼玉牒检讨、国史编修、实录修撰,乃辞兼史馆。历陈境土之蹙,民生之艰,国计之匮,既无经理图回之素,惟有感动转移之策,必有为之本者,本者何?复此心之妙耳。又言:履泰安而逸乐者,有习安致危之理。因艰危而克惧者,有虑危图安之机。明用舍以振纪纲,躬节俭以汰冗滥,屏奸妄以厉将士,抑贵近以宽粜,结乡社以防窃发,黜增创以培根本。今任用混殽,薰莸同器,遂使贤者耻与同群。谏议大夫金渊见之,怒。埙乞补外,不许,又辞免和籴转官赏,亦不许。知温州,未上,以言罢。

埙家居,时自娱于泉石,四方学者踵至。轻财急义,明白洞达,一言之出,终身可复。忽卧疾,戒其子抽架上书占之,得《吕祖谦文集》,其《墓志》曰:祖谦生于丁巳岁,没于辛丑岁。埙曰:异哉!我生于庆元丁巳(1197),今岁在辛丑(1241),于是一甲矣。吾死矣夫!

 

注:据《化州董氏族谱》陈埙1239年为族谱作序,言此举为国子监祭酒穆公所托。据史书记载,董道宋靖康1126-1127年间任国子监祭酒董逌(生卒年未详,1129年尚在世),字彦远,东平府(今山东东平)人,一说益都府(今山东青州)人。因其郡望广川(今河北景县一带),故所著皆以“广川”冠之。北宋政、宣年间,曾为秘书省校书郎,历考秘阁所藏古器图书。靖康朝,官国子监司业。靖康二年(1127)三月,(伪楚)国子监祭酒;

又:陈埙(1197~1241),字和仲,号习庵,鄞(今浙江宁波)人。宋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黄州教授。理宗即位,召为太学录。绍定年间通判嘉兴府(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六),后召为枢密院编修官。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知衢州(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二),徙福建转运判官。历浙西提点刑狱、吏部侍郎。淳祐元年卒。有《习庵集》(《金陵诗征》卷八),已佚。《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注:陈作序期间与当吏部侍郎时间相当。



世代

名字

进士

任职简介

官职

一世

董仲舒

 

汉相少治,春秋下帷讲授三年目不窥园梦蛟龙入怀

汉相

二世

 

河南太守

太守

二十五世

 

汉金吾大将军

大将军

 

 

 

 

 

 

 

 

 

 

二十九世

 

开元辛酉【开元九年,辛酉(公元721年)】濯第为司空卫尉

司空卫尉

三十世

 

征辽大将军

大将军

三十一世

 

 

 

 

三十二世

 

居阳太守

太守

三十三世

煜(改火旁为树心旁)

 

大中大夫

大夫

三十四世

 

 

 

三十五世

 

谏议大夫

大夫

三十六世

咏(口在右侧)

 

荆州刺史,立庙闽省莆田县仁德里白云院边史氏一子

刺史

三十七世

 

唐司法参军迁闽始祖恭人李氏二子葬于东岭伏兔望月

司法参军

三十八世

戊辰进士

唐戊辰【】进士官中丞大夫淑人宋氏一子葬三山朴坑后青龙下水

中丞大夫

 

 

官中丞

中丞

三十九世

+

进士

字汝诚成通【】进士初授台州推官后迁端州刺史安人王氏二子

刺史

四十世

+

 

字体刚唐龙纪三年【龙纪三年(891】少习礼中乡试赴京释褐任陆州参军迁节度史夫人方氏莆之楼头基祖

节度史

 

+

896

字体健唐乾宁丙辰【唐乾宁丙辰(三年,896)进士初授京兆府参军光化二年迁德清尉天复三年【天复三年(903】择秘书郎天祐元年【天佑元年(甲子,公元904年)】奉使赍册于闽王审知后梁开平四年【开平四年,公元910】奉同翁承赞再赍册于萧琐既而复命乾化三年【乾化三年913】授福建内厂盐运使加。。。

内厂盐运使

 

 

外鹭鹚展翼夫人王氏三子莆之楼后基祖。

县丞

四十一世

+

 

字伯上粹文学授长沙县丞孺人郑氏五子葬清平里太平山名仙人大座有墓铭

县丞

 

 +

公元939年或941

字伯平后晋天福已丑【查:估计是天福四年己亥年公元939年,或六年辛丑941进士官福州推官迁员外郎安人林氏合葬太平里了岭南名双马饮泉一子

推官

 

+

公元942

晋天福七年【公元942】试五经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迁鸿胪寺正卿又迁兵部侍郎、夫人金氏一子葬赤岭牛头山名仙人负剑。

兵部侍郎

四十二世

+一度

960

字守常甫入大学宋太祖建隆元年【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进士第授协律迁循州(广东龙川)司户开宝三年【970】授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元年【太平兴国元年(976】入讲书殿宣问致仕还乡葬楼头山坑名仙叶还珠

礼部员外郎

 

+一广

 

字守宽雍熙四年【雍熙四年(987】由乡荐任官检校孺人陈氏葬坑(?)后半月下田。

官检校

 

+一序

960

字守伦宋建隆【960】登进士第任县尉升南刘少府安人颜氏葬本里山仙人负剑一子。

县尉

 

+一才

 

字守贤宋开宝六年【 开宝六年(973】由乡荐任泉州府散曹迁长安令安人邱氏避寇不任而归葬一山堡圣院东名风吹罗带一子。

 

四十三世

一序+

 

字子仁宋景祐元年【景佑元年(甲戌,1034】由乡荐授宣义郎迁中书舍人安人王氏。

 

 

一才+不要右侧)

1024

 字子焰宋仁宗天圣二年【天圣二年(甲子,1024】登宋郊榜进士七年【1029】授侍郎除徐州府长史历户部尚书夫人周氏御葬保丰里螺仔山南丰院后名婆斯养乳一子

长史历户部尚书

四十四世

 

 

 

四十五世

+

1037

字世光景祐四年丁丑【景佑四年(丁丑,1037进士官大理寺评事庆历三年【庆历三年1043年)】迁鄱阳令安人赵氏葬本村东澳边名仙人拜月。

大理寺评事

 

+

 

字世荣宋宝元元年【宝元元年1038】由乡荐授漳浦县尉再授江西吉安府刺史淑人徐氏葬本里三子

刺史

四十六世

 

 

+琉:字汝玉哲宗元祐四年【元祐四年1089】以文学授东平教谕绍圣元年迁长史崇宁二年【崇宁二年1103】致士还乡葬新岭兜名凤凰展翼。

 

  

+

 

字汝瑞宋元符庚辰【1100】甫入大学铨中及第授承务郎安人吴氏。

 

 

+玭(音PIN

1100

字汝祥元符三年【元符三年1100】登监榜进士大观元年【大观元年(1107】授员外郎政和二年【1112年)】迁太子洗马七年【1117】升户部侍郎又升屯田尚书致仕荣归夫人方氏葬钱贯山后负剑琴书四子。

尚书致仕

四十七世

+

 

宋绍兴十九年【绍兴十九年1149】以太学生选无为州长史安人陈氏三子葬本里定仔里名三星引月。

州长史

 

+

 

为宋教授。

 

 

 +(三点水加字)

 

宋绍兴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由乡荐授大理寺评事再授安南尉安人方氏。

安南尉

 

+

1172

  字乾道壬辰【乾道壬辰(1172)】登进士第初授迪功郎淳熙乙末【淳熙乙末(公元1175)】授太。。。

 

四十八世

+

 

为安南尉

 

 

+

 

 

 

 

+

 

 

 

 

+

 

 

 

四十九世

+

1181

淳熙八年【淳熙八年1181】登进士第为祁门尉迁湖广武昌司户籍湖始祖葬江夏县壶公山(可能有误,壶公山在福建莆田市)西某士三子。

司户

五十世

+

 

 

 

 

+

 

 

 

 

+

1195

宋庆元元年【庆元元年1195】登进士第授礼科给事升太仆寺少卿安人方氏。

太仆寺少卿

五十一世

+

 

字道隆官太仆寺正卿葬江夏县西门小麓山右一鸟独宿二子。

 

五十二世

+

 

 

 

 

+

 

四子。

 

五十三世

+

 

宋淳祐四年【淳佑四年1244】由乡荐官至寺丞安人李氏

寺丞

 

+

 

葬松柏根龙马饮泉。

 

 

+椿

 

宋淳祐七年【1247】由乡荐登国子监助教安人赵氏。

国子监助教

 

+

1259

宋开庆已未【1259进士任刑部司务迁史科给事升国子监祭酒夫人吴氏,御葬九峰山三子。

国子监祭酒

五十四世

+

 

宋宝祐二年【1254】由乡荐官至中丞安人叶氏葬文昌县美女怀胎三子。

中丞

 

 +

 

宋宝祐四年【1256】以文学赴京授助教迁侍郎安人吴氏葬青山村虎头下落。

 

 

+

 

宋宝祐六年【公元1258】由里选出身知县安人花氏葬锦亭左明月光照。

知县

五十五世

+

 

 

          

          

 

 

 

+

 

 

 

 

+

 

字世广号居一谥简敏,迁高凉籍石龙(即化州市)始祖(紧接接下谱)。世  宽:字世广号居一原籍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宋景定癸亥【 “癸亥是南宋景定四年(1263】由乡荐任高凉石龙教谕附籍兴贤坊都九甲郭水东岸塘表居焉李氏合葬西角塘岭坐乾一子九世福贵两房建祠分设祀租。

 

 

统计分析:1、从29世代到55世代董宽(化州始祖),共49人,30人县尉等大官,9人为小官,11人为平民。且其中进士达14人,占29%;当官39人,占80%;其中大官61%为较高数量,家族显赫。

   2、以29世代董中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濯第为司空卫尉55世代董宽南宋景定四年(1263)由乡荐任高凉石龙教谕附籍兴贤坊都九甲,相距542年,基本为29代的年数,则每一代间隔差距20年。每一代2025年基本符合。

   3、进士考取时间分别为(公元年):8969399429601024103711001172118111951259

统计其中两次时间差,分别为43386413637291564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那么,按照每三年一次考取进士,也就是两次考取的时间间隔差距是2年。现在从时间间隔统计来看,初步分析是与实际不符合。

    4、从这样的人才辈出,且家族显赫的情况看,应该在世上和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从38世代至55世代,除了第444850525455世代以外,皆出进士?那么留下的文物当然不少?

5、隋文帝在开元九年灭了陈国,全国实现了统一 。而二十九世,董中,开元辛酉【开元九年,辛酉(公元721年)】濯第为司空卫尉。则为唐开元九年。这可以从后面的后裔任官职时间可以佐证。那么,从第25世代董国,到第29世代董中,间隔4个世代,却相距近500年?这是极不合理的。

6、四十九世:董峰,淳熙八年【淳熙八年(1181)】登进士,到五十四世,董凌:宋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由里选出身知县。相距77年,共6代,间隔5代,每一世代15年?其他不再统计。与上面分析同样,令人难以信服。

7、按照进士或初任职时间统计:40世代至55世代的材料统计分别【()内为公元年】;为:40891,896);41939,942);42960,987,973);431034,1024);44();451037,1038);461089,1100,1100);471149,1162,1172);48();491181);501195);51();52();531244,1247,1259);541254,1256,1258);55**1263);那么从数字分析,考取进士或开始任职之间的代数间隔差,基本等于代数间隔差。可以与对比的间隔在世代数()内,无法用数字统计用*连着出现下一数字后的平均数。分别为:40*);4148);4221);4374);44*2);45*,);4652);4760);48*16);49*16);5014);51*16);52*16);53*16);5410);559

 
         201210712:25 


              化州宽公九世后裔迁徙考

 

一世 :宽,字世广,号居一,谥简敏。原籍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宋景定癸亥由乡荐任高凉石龙教谕,附籍兴贤坊,都九甲,郭水东岸塘表居焉。李氏合葬西角塘岭坐乾,生一子:纯重。九世福贵两房建祠,分设祀祖。

二世: 纯重,庠生,字仪表,号静斋,谥严允,李氏生三子:晓、政、操。

三世 晓:字光普,号澄溪,谥达惠,王氏。生二子:希明、希华。

政:陈氏,止。

操:李氏,止。

四世:希明:廪生,字通远,号照川,谥敏正,李氏生三子:隆、善、旦;

希华:杨氏,止。

五世:隆:庠生,字建盛,号亘洲,谥慎明,黄氏生一子:脩(音修)

善:陈氏,一子:感;

旦:李氏,一子:契

六世:脩(音修):增生,字彦饰,号勉斋,谥俊雅,李氏生二子 :汉杰、汉儒;

感:杨氏,止。

契:余氏,止。

七世:汉杰:字俊卿,号清湖,谥信贞,李氏生二子:振宗、昌宗;

汉儒:黄氏,止。

八世:振宗:庠生,字仲玉,号瑞峰,谥肫温,黄氏、续容氏,生三子:文孙、福孙、贵孙

昌宗:张氏、续吴氏,一子:元孙;

九世:文孙、福孙、贵孙。按九世文孙公为长房。昔文祖公迁居吴邑,地垸人隔,依前谱遗嘱往梅录吴川叙其尊卑世次。

文孙:字华甫,迁吴邑,居梅录。明成化间,以子贵受封宜人,黄氏合葬麻坡岭坐东灰坟有碑一子:济。公为长房祖。

福孙:庠生,字达甫,号泽远,谥厚谨。原居兴贤坊,都九甲,陈氏

四子:仲仁、仲义、仲智、仲信,公为二房祖。

贵孙:荣甫,号显远,谥端友,分户本都一三五甲,申六。吴氏续

容氏,生二子:廷实、廷辅。公为三房祖。

元孙:全氏,止。

十世:济:明成化间任湖广济川,正统间诰父母葬梅录,税山水桂岭时,称名墓潘氏宜人,葬化州平定劳竹。生子一:衍盛

仲仁,生子三:琼崖、琼瑶、

仲义,琼珠、琼琳、琼荣、琼儒、

仲智,生子一:琼璋。

仲信,生子四:琼琚、琼显、琼璘、琼琏

廷实配王氏,止

廷辅,生子六:先佑、先恵、先茂、先郁、先盛、先厂

十一世:衍盛,生子二:泽、生子四:仁隆、义隆、道隆、德隆(殇)

  琼崖,生子一:任光

琼瑶,生子一:蔡顺

琼珠,止,无后

  琼琳,生子五:挺、度、谦、渊、正

琼荣,生子二:敬、哥三

琼儒,止。

琼璋,生子六:熙、器、澍shu、济、淮、汃

琼琚,生子,本、浈、源、ye

琼显,生子三:庇、敦、肃

琼璘,生子二:溢、满

琼琏,生子二:淳chun Ràng 

   先佑,生子一:浩

先恵,生子一:汉

先茂,生子一:沔

先郁,止

先盛,生子一:渤

先厂,止 

十二世:仁隆:(失传、略)

义隆:生子一:益,

道隆:生子一:理

任光,生子一:蔡佐

蔡顺,无考

挺,生子三:昇、tiáo :mín

度,殇

谦,殇

渊,生子一:观山

正,生子一:球

敬,生子二:车佐,车岳

哥三,止

熙,生子一华,华(止)

器,生子二:昌、盛

澍,生子四:秀、隆、茂(止)、英(止)

济,(止)

淮,生子一:仕元

汃,殇

本,生子二:陈舍、陈玑

浈,生子六:榛、榆、楑、樑、韶【过为源继子】、权

源,子:楫、

ye无记载

庇,生子一:材

敦,(止)

肃,生五子:杨、材、杰、术、彩

溢,(止)

满,(止)

(止)

瀼,(止)

浩,生三子:松、桧、梅

汉:止

沔:生三子:椿、泽、柏

渤:生一子:振

十三世:益,生子二:常、崇。常生子一:如高,崇生子一:玘       qi

        理,生子一:永思 

蔡佐,(止)

蔡顺,无考

昇,二子:普、晋

(止)

子一,叙

观山,无考

球,二子:思曾、思孟

车佐,(止)

车岳(止)

华,(止)

昌,子一:               

盛,子二。               

秀,子四,                      

隆,子一:        

(止)

(止)

仕元,子二:             

陈舍,(止)

陈玑(止)

榛,一子,往广西        

榆,(止)

楑,任广西卫官,子四,                       

樑,生子四,                           

,【过继】

权,生子一:       

楫,(止)

韶,嗣子。生子一:        

材,嗣子。生三子:                      

杨,二子:              

材,【过继】

杰,子一,

术,子三,

彩,(止)

,生三子:焕、炤、炫

桧,生一子:炽

椿,生二子:侃、仟

泽,止

柏,生五子:烓、爝、伦、伸、傃

振,生二子:俊、俪

十四世:如高:生子一:子泰

玘:  生子三:子杰、子雄、子奇

永思,生子一:奇

普,生子二:天泰、天恩

 晋,生子一:天麒

叙,生子一:思颜

焕,生子二:昙、晟

炤,生子二养一子:景、升、暹(炽子)

炫,生三子:   、朂、旦

炽,生四子:昂、晃、炅、暹(见上)

侃,生一子:晨

仟,生一子:鼎

烓,生六子:继善、继德、继事、继行、继性、继学

爝,生五子:继宗、继先、继芳、继志、继气

伦,生三子:万邦、万里、万硕

伸,生二子:继芝、继周

傃,生二子:继道、继统

俊,生二子:世英、世亨

俪,生五子:世豪、世雄、世奇、世则、世清

十五世:子泰,生?子:懋荣

子杰,

子雄、

子奇 :生子一:兴盛     

天泰:生四子:应元、 应旸 yáng 应娄、应璧

   天恩:生子五:应时、应运、应对、应兆、应祥

天麒:生子三:元泽、元亮、元瀞

思颜:生子六:日清、日慎、日谨、日丽、日登、日澄

思曾,生子二:日真、日现

思孟,生子五:日贵、日彦,日亨、日享、日存

昙,生一子:怀东

晟,止

景,生一子:乐周

升,生一子:胜东

暹(炽子):生二子:兴东、乐庄

  ,往北京(略)

朂,止

旦,止

昂,生一子:建溪

晃,生一子:凌溪

炅,生一子:云溪

暹(见上)

晨,生二子:大化、大用

鼎,生二子:仕用、仕忠

继善,止

继德,生二子:珪、瑚

继事,生三子:珍、璋、玑

继行,生二子:化、珉

继性,往雷州(略)

继学,同往雷州(略)

继宗,生二子:宇、宙

继先,止

继芳,生一子(略)

继志,生一子:洽

继气,生一子:潘

万邦,止

万里,生二子:绍舒、绍蔆(?)

万硕,生四子:绍维、绍熙、绍基、绍样

继芝,生一子:池

继周,生三子:灏、湛、汉

继道,生二子:泮、泗

继统,往陆川(略)

世英,止

世亨,生二子:念全、怀全

世豪,往钦州(略)

世雄,往博白迁石城(廉州),生一子:英

世奇,生三子:璋堂、琏堂、瑛堂

世则,往塘缀(略)

世清,(略)

 

 

十六世:懋荣

兴盛,生子二:方一、二子

 应元,生子二:一周,那三

应旸 生子二:大备、大全

应娄,生子一:太业

应璧,生子二:太辅、太弼

应时,生二子:用威、用休

应运,殇

应对,一子:用代(止)

应兆,子一:用俊

应祥,子一:用爱

元泽,子二:光宇、光宙

元亮,殇

元瀞,子二:光岳、光裕

日清,子一:丕承(止)、

日慎,子二:大钦、大钺

日谨,子二:大鑑、大炳

日丽,

日登,

日澄,

日真,

日现,

日贵,

日彦,

日亨,

日享,

日存,

怀东,生四子:迪冲、复冲、翼冲、敬冲

乐周,生二子:怀乐、思乐

胜东,生二子:怀林、雨江

兴东,生二子:茂林、华林(见下)

乐庄,续兴东子华林

建溪,生二子:念江、思江

凌溪,生三子:君洛、景山、龙山、

云溪,生一子:大建

大化,生一子:奇明

大用,生二子:奇猷、奇勋

仕用,生二子:九卿、九衢

仕忠,生二子:九重、九皋

珪,(略)

瑚,(略)

珍,(略)

璋,()

玑,(略)

化,(略)

珉,(略)

宇,生二子:必遴、二子(大村陈姓抚养)

宙,(略)

洽,生三子:必进、必达、必逢

潘,生二子:必选、必遇

绍舒,(略)

绍蔆(?)生一子:粹奇

绍维,生二子:三让、三谟

绍熙,止

绍基,生二子:献奇、裕奇

绍样,生二子:三略、三益

池,生三子:尚纶、尚纲、尚纪

灏,生二子:尚质、尚文

湛,(略)

汉,生一子:尚达

泮,生二子:尚让、尚熹

泗,生五子:尚仁、尚义、尚锦、尚敬、尚政

念全,生二子:素梅、素怀

怀全,生二子:素守、静守

英,生一子:仕贵

璋堂(略)

琏堂,生一子:胜护

瑛堂,生一子:秀明

 

董张生传发广西浦东宗亲谱

                  2019711日发至《华夏董氏历史学术研究群》

 

  石龍東岸塘表始祖寬公由湖廣武昌府江夏縣宋景定癸亥(1263)年遷屋石龍東岸塘表:自董仲舒(廣川郡今河北衡水市景县廣川镇大董古庄),漢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世:简、樟、荌(三兄弟其中一人)

  三世:信

  四世:松(漢驃騎大將軍)

  五世:科(漢光祿大夫)

  六世:評(漢尚書)

  七世:興(建武大中侍郎徵南大將軍)

  八世:介(漢明帝永平員外郎)三子:滿,溢,淪

  九世:淪(漢校尉內史左衛太騎遷西河太守)

  十世:椿

  十一世:炳

  十二世:熙(漢太子事光祿大夫)

  十三世:繼

  十四世:夢

  十五世:萍

  十六世:忠

  十七世:勇(漢駙馬都尉)

  十八世:朱

  十九世:通(漢鎮南大將軍)

  二十世:琰

  二一世:玉

  二二世:星(漢宣城太守)

  二三世:強

  二四世:路

  二五世:國(漢金吾大將軍)

  二六世:論(中散大夫)

  二七世:費

  二八世:隱

  二九世:中(開元辛西擺第為司空衛腳)

  三十世:文(徵遼大將軍)

  三一世:遠

  三二世:方(居陽太守)

  三三世:煜(大中大夫)

  三四世:務

  三五世:第(練議大夫)

  三六世:昶(荊州刺史立朝閩省莆田縣仁德裏白雲院!今福建莆田市)

  三七世:欽(唐司法軍)

  三八世:全(唐戊辰進士官中丞大夫)j

  三九世:實(汝誠鹹通進士初授臺州推官後遷端州刺史)二子:鐵(陸州參軍遷節度),銅

  四十世:銅(唐乾丙辰進士福建內廠籃運使加朝散大夫!今福建華山寺)三子:憬,怛,侃

  四一世:憬(進士官福州推官遷員處郎)五子:一度(宋太祖建降元年登進士第授協律遷循州司戶),一廣(任官檢校),一序(進士任縣尉南少府),一才(任泉州府),一傑(舉人)

  四二世:一才(任泉州府)

  四三世:豸(進士授侍郎徐州府長史歷戶部尚書)

  四四世:德:二子:,輝(進士官大理寺),華(任漳浦縣)

  四五世:華,字世榮!三子:琉,字汝玉教論!璜,字汝瑞丞務郎!吡,字汝祥進士大歡授員外郎政屯田尚書

  四六世:批,字汝祥(屯田尚書)四子:澆,浼,涖,浦

  四七世:浼(為宋教搜)四子:荏,甫,萊,華

  四八世:莆

    四九世:峯(淳熙八年(1174)進士祁門尉遷湖廣武冒司戶江夏縣)三子:集,魯,永

  五十世:永

  五一世:崗(字道隆)二子:彥,侍

  五二世:侍,四子:混(宋淳祐四年為官寺丞),禮,椿(宋淳七年國子監助教)穆(宋淳已未進士任刑部多史科)

  五三世:穆(進士任刑邦司務兼史科)三子:全(官至中丞),漢,棱(知縣)

  五四世:全!三子:守,安,寬(字世廣號居一)

  五五世:寬(居一由原籍湖廣武昌府江夏縣宋景定癸亥(1263)由鄉攤任高涼石龍標論)為石龍東岸塘袁始祖,今廣東化州東岸塘表

  五六世《化董二世》:純重:三子:曉,政,操

  五七世《化董三世》:曉:二子:希明,希華

  五八世《化董四世》:希明,三子:隆,善,旦

  五九世《化董五世》:隆(字建盛)

  六十世《化董六世》:脩:二子:漢傑,漢儒

  六一世《化董七世》:漢傑,二子:振宗,昌宗

  六二世《化董八世》:振宗:三子:文孫,福孫,貴孫(為化董分房:文孫為長房,福孫為二房,貴孫為三房)

  六三世《三房九世》:貴孫,二子:廷實,廷輔

  六四世《三房十世》:廷輔:六子:先祐為長支,先茂為三支,先盛為五支:                   以上為化董三房始祖根尋!至於各房分支自行追尋!!!《粵桂化董三房》

 

董文:关于化州董氏族谱:1、全吉老师曾提议主要追索在湖北至化州阶段,是可接受的。湖北之前的人和事都与其他姓氏族谱记述有些相同。2、湖北之前很有可能是在福建,主要依据有1)有湖北时期的先辈身后葬福建壶公山的记载,2)化州董民间有董杨同宗说法,相关典故出自福建。3)族谱有说董飏先来化任职,曾访化州董并赠手书。飏先公是福建人,他称化州董为同宗。4)族谱序讲到祖上有书名《昼锦堂》,史上涉及者有欧阳修、董其昌、蔡襄和翁承赞,后两者为福建人,族谱还记录祖上与翁有过关联。——特此汇报,待大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