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州鲜为人知的一段悲壮护城史 记抗清英雄杨廷麟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19-10-03
作者:赣州房掌柜李启军
373年前的今天,赣州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清战争。这场战争调动了南明政权的赣、粤、闽、滇、桂、湘六省军队,数十万人参战。双方来回在赣州至吉安边际这一块狭窄的地带交战,时间总长达一年零六个月,固守赣州时间为六个月,最终以清军破城血洗赣州而结束。
1646年10月4日,是赣州人民必须记住的一个日子,因为这天,坚守赣州城半年之久的兵部尚书杨廷麟不敌清兵,小南门城破,他宁死不屈,戎服佩刀,投清水塘以身殉国,同日他的伙伴万元吉在建春门投江自尽以身殉国,赣州,这个明朝最后一个沦陷的重镇城市,兵少粮缺,硬是在杨廷麟的领导下,坚守了半年,举城抗清,没有一兵一卒投降,清军将领认为抵抗半年的城池加上赣州自古以来民风彪悍,起义此起彼伏,清政府不宜将其驯服统治,最终以清军破城血洗赣州,屠杀一星期,只留老弱抬尸,尽投西河冲水而下. 赣州城满城血尸恶臭,后来周边城乡强行人口填充迁入,赣州城镇小巷夜晚多次闹鬼,怕是不屈的亡魂,在低声呜嘤.
清军从小南门攻破赣州
话回从头,杨廷麟自小天资聪颖,五岁时随父在外攻读经书,天启三年(1621)被选为恩贡,崇祯三年(1630)举南京国字监乡试,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考取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
朱由检自继位以来,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清兵扰乱,朝廷内外,危机四起,一片混乱。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兵人塞,京师戒严,杨廷麟上疏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疏中尖锐地指出:“陛下有挞伐之志,大臣无御侮之才,谋之不盛,以国为戏。嗣昌及蓟辽总督吴阿衡内外扶同,朋谋误国,与高起潜,方一藻倡和欺议,武备顿忘,以至于此。”并建议由督师卢象升“集诸路援师,乘机赴敌”,强调“此今日急务也。”杨嗣昌意主和议,诡荐杨廷麟懂得兵事,企图把他派到前线去送死,思宗朱由检还以为杨嗣昌宽宏大量,举贤不避仇,便改任杨廷麟为兵部职方主事,在卢象升军中赞画机务。卢象升得知大喜,即派杨廷麟前往真定(治今河北正定)转饷济师。不久,卢象升战死贾庄(今河北巨鹿县),杨廷麟因奉使在外,幸免于难,当九死一生的杨廷麟上疏报告军中曲折时,杨嗣昌责其欺君罔上,贬秩调外,旋即好友黄道周(今福建甫田人,后为礼部尚书)被诬下狱,杨廷麟受到诛连。黄道周获释后,言者多荐杨廷麟。因杨嗣昌势盛而未果,杨廷麟便于乡里聚徒讲学。
杨廷麟真迹
崇祯十六年(1643)秋,朝廷复授杨廷麟兵部职方主事,尚未赴任,李自成就攻陷京都,杨廷麟恸哭,遂于江西募兵勤王。福王立,御使祁彪佳荐其堪受重用,召为左庶子,杨廷麟力辞不就,宗室朱统类诬其招募兵士图谋不轨,杨廷麟被迫解散了兵士。
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清兵入主北京。第二年(1645)五月,攻下南京,福王被俘。不久,清军下南昌,袁州、临江、吉安俱投诚,又取建昌。惟赣州孤悬上游,岌岌独存,而兵力单寡。人怀畏惧。就在这时,杨廷麟离家来到赣州,与好友詹瀚(今江西玉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刑部侍郎),刘同升(今江西吉水人,崇祯十年状元,翰林修撰)及赣州巡抚李永茂,共举义旗,建立忠诚社,择盟招集四方忠诚勇士。
同年六月,唐王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加杨廷麟为吏部右侍郎,刘同升为国子祭酒。是时,江西成为抗清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杨廷麟也历史地成为这一战场的主要指挥者。粤东等地的明军旧部纷纷前来听用,一些乡绅大族也率家备粮入社,不久,杨廷麟等人又传檄征召虔州、吉州、临江各州的明军散兵残部,组织了一支数万人的抗清队伍,并迅速地与清军展开了阵地战,收复失地。在激烈的战斗中,杨廷麟亲督诸路将士下驻灶口,收万安、取泰和,冲锋在前,当年九月便收复了吉安全郡,又攻取了临江,杨廷麟因战功卓著,唐王晋升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学士,赐剑,便宜从事。十月,清军攻吉安,副将徐必达战败,赴水死。杨廷麟率军退屯峡江。
顺治三年(1646)正月,杨廷麟赴赣州,与万元吉(今江西南昌县人)会合。招募峒蛮张安等四营,得军四万人,张安挠勇善战,赐名龙武新军。张安新营士兵虽多,但是农民军纪律极差毫无素质,且毫无大局观念的草莽,经过数次战役,杨廷麟不得已将大部分遣散. 只留张安自己独守于都,可以和赣州形成相互支援
四月,清军十三营大队人马兵临赣州,开始了对赣州的局部围困。让赣州有一路总是可以人马进出,所以南明政权为了保住赣州,急忙调集了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的军队来增援赣州。赣州明军则加紧筹措粮草,招兵买马准备应付这一场殊死的决斗。
民间活动纪念他 可名字认识事迹无人知
赣州城杨廷麟是外等援军,这边发动城内百姓,将居民编成甲社组成义军,依靠军民共奋死守赣州。赣州义军配合明军作战,十分勇敢屡立战功。后来,在与清军的一场关键战斗中,由于伙伴万元吉指挥失误,清军火烧明军水师,明军大败,各路援军不战自溃。杨廷麟、万元吉只好退回赣州城中,依靠仅剩的明军6千余众坚守赣州,这时候的清军攻克了城外所有的明军据点,兵临城下,将虔城围得铁木桶一般,杨廷麟等只好坚守不出,等待援兵,也做好了与赣城共存亡的准备。清军围而不攻,城中的粮草紧缺,饥荒越来越严重,人心开始动荡.但是依旧坚固顽强.
要说赣州的援军不断,一直都有援兵,又被清兵消灭,也是悲壮的飞蛾扑火,因为赣州是最后一个明朝的重镇,所以,失散各地的明朝军队都是八方支援,比如御史陈荩带领三千滇兵前来,并表示誓死报国。为了加强粤、滇等队伍的团结,协同作战,提高战斗力,杨廷麟率领众军士宣誓,两军皆投戈大呼,抗清相救如左右手。清军屡屡攻城试探,杨廷麟先派遣著名的广西狼兵迎战,又前往于都赵新军张安驰援。不料战事节节失利。
五月,江西巡抚刘远生督师来援,中途在梅林与清兵遭遇,力战不敌,张安的新军亦败于梅林。一时间各路援兵裹足不前。此时,杨廷麟义无反顾,与万元吉一道收集散兵,竭力抗守孤城。后来援兵至,围城暂时缓解。赣州城里只剩下起龙、维经部下的士兵四千多人,城外只剩下水师后营的两千多人。开始的支援赣州的队伍出现叛徒,都不肯解围赣州,如参将谢志良在雩都拥兵万余不来援救,廷麟调广西狼兵八千人翻越山岭过来,这些狼兵也不肯赶紧赴援。恰好这时又听说汀州被打下了,人心更加震惊恐惧,肯支援的各路援军相继又被强大的清兵击败,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也已失守,隆武帝在长汀被清军追杀的消息,意味着等待援军的解围已彻底无望。被围困达半年之久的赣州彻底成了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杨廷麟亲自督战,久战不下,守城者皆懈,力不从心。
清水塘-杨廷麟殉节处
十月三日深夜,清军发起对赣州城的大总攻。在向导的引领下,清军选择了小南门做为重点强攻的地区。双方几番血战,争夺非常激烈,杨廷麟亲自上城督战。他知道大势已去,但是气节不会丢,民众士兵也已疲惫,饥荒严重.
四日,天渐亮,不断增援的清军借浓雾的掩护涌上了小南门,坚持了半年的赣州城终被攻破。明军与清军巷战,清军开始了血腥屠城。这时的赣州城内一片混乱,大多青壮男人都拿起了武器作最后的战斗。青年妇女害怕受辱而自缢或投塘者不计其数。杨廷麟在城上督战,力不能支,被部下拖下阵来,他见满目尸首,血水横流,大势已去,便与仆人退到清水塘。这里大大小小近十几口水塘里,积满了不愿意投降和害怕受辱的妇女、老人、小孩的尸体,情景十分悲壮。他停下脚步凝视着这些水塘,无力再战,整了整身上的披挂,向水塘中心走去,身为明代东阁大学士,南明兵部尚书的杨廷麟以身殉职,妻子稍后也沉塘自尽,杨廷麟是戎服佩刀,从容投清水塘以殉。当时塘内积尸平池,杨廷麟是挤在群尸间沉入水中的。据载,杨廷麟死后还“面如生,握拳张髯,气凛凛不可犯”。在杨廷麟的精神感召下,以身殉国的赣州地方官兵士绅百姓数以千百。
另外一位同样是兵部尚书的万元吉也选择了与赣州城共亡了。他本可以逃走的,元吉的部将把他护送到城外,元吉叹息说:“替我向赣州人说声对不起吧!使全城生灵涂炭的,是我啊,我怎么能独自活下去呢?”于是投水自尽了,终年四十四岁。
赣州的杨公路就是纪念他的
有一些英雄,万古流芳,修庙后人写传记,有一些英雄,却默默无闻,杨廷麟是因为护城而死,他按说也得到了赣州人民的感恩,为纪念他修了路,叫杨公路,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庭麟的墓园在文革时被毁,在赣州杨廷麟墓原址在现在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到市国土局一带,在原来的防洪土堤外。蔚蓝半岛一期那带的原址是红旗村的第九组杨梅渡,现在的杨公路和滩儿上了路十字路口以东是滩儿上上坊,以西是滩儿上中坊和下坊我家拆迁前就住在杨梅渡大桥桥头名忠汽车奥迪店那里.
那墓地叫杨公地,周围都是红旗村滩儿上和桔子园农民的开荒地。有市民回忆:很荣幸我家的开荒的就在那边上。实际那墓地就是个小土垛。不过外婆经常说在破四旧前那墓地是用比人还高的麻石做的。破四旧是被大家给拆了,我外婆家就有一块,小时候夏天睡午觉都很凉,拆迁时就说有人来看过,说没刻字没什么价值,遗弃了,别人家有字的好像都被收走了。外婆说破四旧时挖开墓地里面只有他的盔甲和兵器,没有尸骨,应该是个衣冠冢。以后就是个小土垛了.
而现在就埋没在了楼盘之下,赣州房掌柜李启军最初去寻找的时候,楼盘保安说,这个可是赣州的大英雄,还是因为找的人多了,自己才知道的,可惜啊.
杨廷麟投塘的地方我也去看过,有一个纪念碑,字迹几乎看不清,四周都是等待拆迁的房子.显得格外的荒芜,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明天就是杨大人的周年祭,我要去给杨大人祭拜,大家可以不记得,我却永远铭记,杨廷麟大人,今天的赣州发展的不错,但是,记得您的人或者单位,寥寥无几. (赣州房掌柜李启军整理写于10月3日11时)
我自己用牌位纪念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