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对孔子真是天大的误解

 至譽無譽 2019-10-04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 · 泰伯第八》

我读的《论语》是中华书局发行的《四書五经》,这本书是简体原文,无注释无白话对照。因为我想自己先理解,所以很多书古书都买的纯原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对孔子真是天大的误解

论语

今天读到《论语 · 泰伯第八》的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觉得很突兀,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后面一句“不可使知之”很容易理解成愚民的意思。这些天读论语以来,孔子给我的感觉,是亲民的,而且孔子主张人人都需要学习,所以他广收弟子,兴教育,一生收了三千多个弟子。所以我不认为“不可使知之”是孔子的本意。

关于孔子亲民,他在《论语》的言行可以证明这一点。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 为政第二》

这句话前半部分,是批评以政来治理国家,以刑罚来规范人民,孔子认为这样的方法,人民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后半部分,是提倡用仁德来治理国家,用礼制来规范人民,这样人民就能知廉耻并且自我约束。

孔子的这番话,强调了人本身的自觉性,以“德”和“礼”来引导人民,使人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自我约束。

孔子极其注重引导人民加强自身的修养,他主张“忠孝”,但又批判形式上的“忠孝”。

对于“愚忠”我在另一篇文章有提到过。而对于“孝“,孔子更直接批评了形式上的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 为政第二》

孔子指出,养父母并不能称作真正的孝,因为哪怕是犬马,皆有所养,并指出在孝的“态度”上是难做到的(色难)。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对孔子真是天大的误解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孔子论“心”的程度可谓非常之深了。那么为什么如此注重引导人民加强自身修养,强调以人民的自觉性的孔子在这里突然画风一变,成为了一个狂妄自大的统治者的形象呢?

误解!

之前我有了解到古人著书是没有句读,也就是没有标点。那么后人看到的实际应该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尝试自己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有这么断句的想法,是因为之前读《论语》有读到这么一句话。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 学而第一》

孔子提到“使民以时”,意思是在使用人民时,要注意时间,要轻用民力,更不能耽误农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对孔子真是天大的误解

使民以时

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理解为:如果人民可以任使,那么就任用他,如果不听任使,那么就引导他,让他明晓事理(然后,再任用他)。如果这样理解,这句话在论语和儒家思想体系忠就不会那么突兀了。而且这样断句,非常符合论语的文字习惯,很工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 · 泰伯第八》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见解,之后我有查阅过这句话的解释,果然争议颇多。我觉得王蔚说得很中肯,后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好者使其偏,恶者使其冤”,前者如何晏、邢昺(个人觉得这两个人的解释有点强行辩解了,他们首先是承认了“不可使知之”的说法,再强行解释为什么“不可使知之”,不细说了),后者如范文澜、冯友兰。而且王蔚也提到了多种断句的方法,我想到的也是其中之一,说明还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