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大伦老师用药经验小集

 胡言佛语 2015-10-18

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再此向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有的是缺钙。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
、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熬水喝。
3
、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
      
杏仁9()
      
法半夏9,陈皮9,瓜蒌壳9
      
枳壳9,桔梗9
      
薄荷9
      
沙参9,射干9
      
五味子6,黄芩6
      
桑白皮9
      
甘草6。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一般四五服即可。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
、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
、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
、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
、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
(1)
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
(2)
脉象:脉细数。脉缓者勿用。
(3)
全身症状: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
      
盗汗自汗。
(4)
应用:经常熬夜者。
      
用脑过度者,房事过度者皆可用六味地黄丸调理。部分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粉刺患者也可用,同时加野菊花、枇杷叶各10g泡水代茶饮。
8
、黄元御治疗鼻炎方:桔梗元参汤,用于鼻塞、流清涕等症状。
桔梗9g
      
元参9g
      
杏仁9g
      
橘皮9g,半夏9g
      
茯苓9g,甘草6g,生姜9g。小儿用量减半。
如流黄涕,体内有热,用五味石膏汤。
如果鼻塞特别严重。
      
说话声音不清楚,是因体内湿气过重。
      
再加上寒湿淤滞,具体症状还有全身表现,如舌苔白腻。
      
四肢肿胀,胸脘痞闷。
      
此时可用苓泽姜苏汤。茯苓9g
      
泽泻9g
      
生姜9g
      
杏仁9g
      
甘草6g,橘皮9g,苏叶9g。注:泽泻不可久服。
如果寒邪深入,出现总是打喷嚏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则需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子治疗。
外用药:芙蓉叶研末。
      
放到鼻子里或口罩夹层中。
9
、黄元御治疗齁喘(哮喘)方:
苏叶、杏仁、橘皮、半夏、茯苓、干姜各三钱,甘草、砂仁各二钱。
10
、感冒的同时引起咽喉炎症。
      
可加入薄荷、射干。
11
、痛经外治法:川椒、公丁香研粉。
      
放入肚脐内。
      
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可以缓解。
12
、皮肤湿疹外洗:川椒熬水外洗。
13
、便秘可通过降肺气来治疗,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杏仁露+麻子仁丸
14
、产后尿潴留治法:提壶揭盖法
枇杷叶15g
      
苏叶15g
      
熬水5分钟
此二味药开肺气,肺为水之上源。
15
、赵绍琴治疗肾小球肾炎方(凉血活血)
防风6g
      
荆芥6g
      
炒槐花9g,生地榆9g
      
丹参9g
      
茜草9g,芦根9g,白茅根9g
      
杜仲15g,小蓟15g
      
生黄芪15g,焦三仙各9g,水红花子9g 16、产后恶露不尽。
      
腹痛发暖。
傅青主生化汤。温经化瘀,治疗产后淤血停滞。
当归25g
      
川芎9g,桃仁6g,干姜2g
      
炙甘草2g
先到这里。
      
待续。
打字怪累人的,怎么就没人顶呢?
17
、张景岳胃关煎治疗脾肾虚寒导致的泄泻
有的人闹肚子,一见凉就闹,早晨吹到冷风。
      
喝了凉啤酒等一定会泻。可以用这个方子
熟地、炒山药、炒白扁豆、炙甘草、焦干姜、吴茱萸、白术
18
、右归丸补肾阳
对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化)、骨质疏松等症均有效。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也有效。罗大伦认为。
      
右归丸""的力量不够。
      
有些人"虚不受补",服药后会出现腰痛等症。
      
可用桑枝10g,丝瓜络10g熬水送服药丸。
      
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
待续
19
、下气汤
黄元御原方《四圣心源。卷四》
甘草6g半夏9g茯苓9g杏仁9g(泡,去皮尖)贝母6g(去心)五味子6g芍药6g橘皮6g
治疗气滞在胸膈右胁者
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
      
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
粉甘草6g法半夏9g云茯苓9g炒杏仁9g炒杭芍12g广橘红9g粉丹皮9g制首乌20g
变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
      
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灼之剂。
方义: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
      
治在脾胃。
      
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
      
以助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
      
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渗入渗出气分、清理肺气。
      
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
      
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
      
肺降而气不滞。
      
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
本帖最后由中医新人于2009-11-16 1945编辑
20
、麻瑞亭治心悸咳喘方:
茯苓12g
      
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
      
制首乌12g,广橘红9g,杏仁9g,法半夏9g
      
广郁金9g
      
苏泽兰30g,柏子仁9g,北沙参12g
      
砂仁6g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脾湿肝郁、胆胃上逆。
      
肺失降敛。
      
心阳浮动。
      
宗气不固所致。
治法:
健脾渗湿。
      
平胆疏肝,清肺理气,降逆安神。
21
、吃空调致膝关节受凉
外洗: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桂枝10g水煎。
      
药汁泡脚,也可用热毛巾蘸汁敷
22
、体内严寒气重。
      
四肢发意气消沉。
      
夜里容易失眠
(1)
白天多晒太阳。
      
晒晒背部
(2)
冬天可适量喝放了姜丝的黄酒
(3)
平时可以多用两手扶后腰,意念两腰有两团烈火。半小时即可。
(4)
睡前泡热水脚。上床后。
      
两手枕在妖后,意念有地下之气穿手心进入两肾,想一下即可,时间15分钟。
23
、治疗慢性咽炎方:张景岳《镇阴煎》
熟地60g,牛膝6g,炙甘草3g
      
泽泻5g
      
肉桂3g(研末冲服)、制附子6g。如有水湿,可以加茯苓15g。一般三剂可愈
主治:肾阴虚导致的肾水不足类的慢性咽炎。所谓水浅不能养龙,因此肾中的阳气无所依托(中医认为阴阳是互报在一起的),则飞跃于上。
      
导致了喉咙处的症状。
      
这种症状。
      
如果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是越治越重。
      
多少年都不会好。
镇阴煎主要是补足肾水。
      
同时房子里还用了一点补阳的药物。
      
起到引火下行的目的,使得肾经之火重新来回到自己的地方。
傅青主的"引火汤"同理可治疗咽喉部的此类症状。
24
、复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
25
、孕妇感冒
如果只是发冷。
      
切几片葱白。
      
泡开水。
      
出点汗就可以,或者少用一点苏叶也可以
如果咽痛,痰黄,有感染了。
      
要用连翘、金银花泡水喝。
      
6g,也可以放渗透6g板蓝根。
      
解毒作用更强。
26
、带状疱疹外治法
地榆50g,紫草25g
      
车前子30g,研成细末。
      
然后用鸡蛋清调成泥。
      
每次涂抹在患处。
      
用纱布包扎。
      
每天换药。
27
、少白头治疗
二至丸,还有坚持吃黑豆。
28
、肝气不疏导致的闭经
用傅青主的益经汤
熟地30g,白术30g,山药15g
      
当回15g,白芍9g,生枣仁9g
      
丹皮6g
      
沙参9g,柴胡3g
      
杜仲3g人参6g 29、甲状腺结节
方法:疏肝气、泻肝火。但是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慎用海藻、昆布等药,因为可能会使症状更加严重。
30
、面瘫
刚开始阶段用药物控制。
      
疏风活血:当回27g,天麻15g,升麻15g
      
细辛5g,研成粉末。
      
每次服用3g
      
一日三次。
然后针灸治疗。
31
、苦夏
化湿:煮饭时可放一把薏苡仁;喝绿豆汤、杏仁露;方药:三仁汤
夏天不要喝太多意气消沉饮。
      
不要过分开空调。
32
、感冒
外寒阶段
1
、葱白、生姜煮水喝,不要久熬
2
、紫苏泡水喝
里暖阶段
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丸
双花15g,连翘15g,防风6g
      
荆芥3g,竹叶6g,白僵蚕10g(),公英10g
      
射干6g
      
苏叶6g(后下)。如果咳嗽、痰黄可加上浙贝母。
罗大伦认为。
      
感冒没有单纯的热证。
      
在里热的同时。
      
一定有不同程度的外寒,一定要配合解表,否则效果不好。如果发高烧,可以再方子里加入生石膏30g
      
如果身体不壮实。
      
可以加渗透党参1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