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道也有其自身的“子午流注”,侮逆了这种节律我们就更容易生病

 衆妙之門 2019-10-05

肠道也有其自身的“子午流注”,侮逆了这种节律我们就更容易生病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生物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近年来,有关生物时钟的研究成果更呈现井喷之势。

肠道也有其自身的“子午流注”,侮逆了这种节律我们就更容易生病

下面这张图现实的仅仅是各器官组织功能活动最活跃的时间阶段,而不是说仅仅这这些个时间点才活动。

肠道也有其自身的“子午流注”,侮逆了这种节律我们就更容易生病

事实上,每个器官,甚至每个细胞的活动都受到昼夜节律分子时钟的调控,胃肠道也不例外。

研究已经发现,包括进食行为、消化、吸收、胃动力和肠道微生物组群活动均与昼夜节律有关,胃肠道也有其自身的“子午流注”。

人的行为如果破坏了睡眠和肠道的节律,比如轮班工作,时差和长时间缺觉,可能与与肠道感染、肥胖、炎性肠病和结肠直肠癌等风险增加有关。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了一种先天性免疫细胞,参与调控肠道活动的时间节律,为肠道“子午流注”与一些病理情况之间的关联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这种被称为3型先天淋巴样细胞(ILC3)的免疫细胞,负责保持肠道正常、健康地运转。

研究人员发现,我们所说的时钟基因在此类细胞中具有很高的表达活性,而细胞中免疫分子的产生也与时钟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研究中,研究人员以6小时为间隔观测小鼠肠道中ILC3细胞的活动,发现时钟基因的表达在一天的昼夜期间以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编码免疫分子的基因活性也追随时钟基因而变化。

当研究人员按照工人轮班的时间表来改变小鼠的活动,即每两天的昼夜周期变化平移8个小时,ILC3细胞的功能就会变得不再正常。

这时,如果进行感染刺激,它们产生免疫分子的水平会较低。

此外,当研究人员敲除掉小鼠体内的一个关键的时钟基因时,这些动物就无法产生正常数量的ILC3细胞,就会难以抵御肠道细菌的感染。

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存在一点也不奇怪。

肠道也有其自身的“子午流注”,侮逆了这种节律我们就更容易生病

因为,我们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食行为通常都会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而每次进食除了会带来提供营养物质的食物,不可避免地也会带来“新”(肠道内没有的,或者更大数量)的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即使胃内的高酸屏障可以滤过很大一部分潜在的病原体。

比如,前不久一项研究就显示,每一次进食,体内炎症反应性都会出现增强。

这样,作为负责肠道内免疫监视和参与感染抵御的ILC3细胞自然就会预测肠道内营养物质,也包括潜在致病菌在什么时间到达,可以提前做出相应准备。

如果人们活动节律发生改变,ILC3细胞也会做出新的适应性变化。

但是,这个适应是需要时间的,况且,如果我们活动完全失去规律,这些免疫细胞就会无所适从。

如果在这些免疫细胞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不恰当”的时间进食,肠道的免疫监视和抵御能力就会较弱,细菌就有可能更容易突袭成功,发生感染。

当然,这种节律的紊乱绝不仅仅涉及感染,肠道屏障功能的削弱,肠道通透性增加,已知这种增加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存在关联,包括炎症性肠病和代谢综合症等。

因此,即使目前的证据已经证明,进食不规律与胃溃疡等胃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包括睡眠、进食等其他行为的改变必然会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节律性相关,保持规律的生活人是一种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