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讯】书法要创作也要临摹——临摹展后天开幕,200多位作者带您重温历代书法经典

 耕夫的图书馆 2019-10-06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示上海书坛对书法篆刻经典学习成果,鼓励广大作者植根传统,尊崇经典,打造上海文化品牌,2019上海市书法篆刻临摹展暨全国书法名家临摹作品邀请展将于2019年10月8日在文艺会堂展出。

阅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

临摹是手段,是方法,是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不可或缺的基本课,也是使个人书写习惯逐步艺术化的过程。

本次展览旨在展示上海书坛对书法篆刻经典学习的成果,鼓励广大作者植根传统,尊崇经典,并以此为导向提高自身创作水平,振兴海派书法事业。

本次展览经过评委会认真有序的初评、终评,共评选出入展作品173件,其中书法148件,篆刻25件。临习作品涵盖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从篆籀金文,秦汉碑文,再延续到魏晋风度、二王脉络,至唐、宋、元、明、清、近现代诸家,且作品形式多样,除了在技法上对传统经典有不同的取舍和融合之外,还表现出因时代环境、工具材料、个人性格、艺术修养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对原作深度再现,或扩大视野投放展厅规格的再造样式。

展览同时邀请全国50位书法名家临摹历代经典碑帖,其作品与入展作者作品一同按照时代划分进入展厅,通过对比不同书家的临摹作品,阐释临摹过程中的个性与共性,经典与再造。

本次展览在展陈形式上也有新的思考,摒弃过去传统的、简单的展陈顺序,打破作品间相对独立的局面,通过书法历史顺序来分化章节,以观者的心理节奏为导向,跟随着书法发展的顺序,一步紧跟一步,促成艺术、文化信息的传播,加强作品与观者之间的欣赏对话过程,可以说,这种模式将带领我们在有限的展厅空间里,领略无限时空交替所带来的感官体验,仿佛是一场震撼人心的书法时空之旅。

1

  秦汉

秦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整理六国篆书为小篆,以小篆为主体的秦代刻石,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瘦劲俊逸,典雅宽舒。汉代书法,诸体肇兴。

作为当时通行的书体,隶书蕴含博大的气势,充溢雄健的力量。东汉隶书日趋成熟,流派纷呈,留下的百余种碑刻,琳琅满目、辉煌竞秀。隶书成熟的同时,也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章草、行书、真书,为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发展导夫先路。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的金文、小篆,使篆书别开生面。汉简书法活泼灵动、自然天真,透露了魏晋行草的消息。“尚气”成为汉代书法美学的底色。

2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臻完善的时代。真、行、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渐定型。这一时期涌现了书法群星,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王氏一门书法奠定了中国文人书法的基本格调。

书法在实用性之外孕育审美性,书法极盛而产生艺术自觉。书法的魏晋风度一变汉朝的大气磅礴、森严雅正而为意趣韵味、流动萧散之美。尚韵的书法成为一种自由的生命形式,书写着最深层的生命节奏和韵律。南北朝承接魏晋,在南帖与北碑两个维度深入发展,为唐代书法的南北融合提供了丰赡的基础。

3

 隋唐五代

隋代书法继往开来,融合了北朝的雄放粗犷与南方的俊秀柔丽,成就了文质两兼、刚柔相济的书风,开启了唐楷的新面目。

唐人尚法,唐人完善了魏晋楷书的法度,标志了楷书的成熟。唐代楷书注重实用性,体现了儒家中和之美。唐代狂草是魏晋以来今草的飞跃,怀素、张旭体现了大唐帝国的浪漫主义精神。唐代对魏晋以来的书法理论有了系统整理,出现了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张彦远《法书要录》等影响深远的书学著作。

4

  宋代

以宋四家为代表的宋代尚意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分水岭,宋代书法的艺术风貌、气象境界及思想意蕴,攀陟了汉唐以来的崭新高度。

宋代右文之政、以儒立国及帝王倡导书法,一祖八宗、皆喜翰墨从而鼓动士类形成一代操觚之盛。中华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人将书学融贯于士大夫之学,实现道艺相通,让游于艺获得心灵安顿。宋人书法注重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确立了中国文人书法的本体价值。

5

  元明

元代书法是向晋人书法的回归,以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等为代表的书家注重对传统的全面继承,高举复古旗帜,使各种书体全面复兴。

元人也开始倡导诗、书、画结合,“文人画”在元代走向成熟。明代帖学大盛,法帖传刻活跃,影响所及,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晚明时代,人文精神觉醒,突破儒学正统,个性得到解放,以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在笔墨中尽情倾泻丰富的情感,把传统帖学推向了新的高潮。

6

 清代以降

清代是书法中兴的时代

清代书法美学的底色是尚质

《三希堂法帖》的刊刻,象征了帖学的盛极而衰,清人帖学虽力图表现新意,但颓势难以挽回。随着金石碑版的大量出土,金石学、碑学兴起,以邓石如、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清代学者从事金石考据之余,发展出与帖学相抗衡的碑学书风,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完成了中国书法史的最终演进。近代以降,书法基本在清代帖学与碑学的交融中,努力彰显时代的气息。

2019年10月8日-2019年11月5日

开幕式:10月8日 14:00 

📍上海文艺会堂展厅(延安西路200号)

闭馆:10月14日、10月21日

10月22日、10月28日、11月4日 

提倡绿色出行🌳如有需要

南京西路1717号会德丰广场可付费停车🅿️

📌

开幕式前半小时

现场领取作品集兑换票

开幕式开始后10分钟停止发放

开幕式结束后,请凭票领取

本次活动作品集

限额150册,先到先得

📌

展览将在崇明巡展并举办临摹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