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门源,触摸古风遗韵!

 南山梵境 2019-10-06

留住乡愁,美丽筑梦,走进浙江传统古村落(三十一):龙游三门源,叶氏民居群寻幽探古

跟着大象去旅行! ——郭黎育的摄影故事

在龙游古老、美丽的大地上,

散布着不少古村落守望着古风遗韵。

它们并没有特别耀眼之处,

但就在这些极其普通的村落里,

保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

丰厚的民族感情。

三门源村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它不仅保留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展示着龙游地方文化的历史底蕴,

还记录了闻名全国的龙游商帮的辉煌历史。

因为国际龙舟赛,

我来到了龙游,

同时也吸引来自世界各国

和地区的龙舟代表队参赛和表演。

龙游历史悠久,

春秋时期建有姑篾古国,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

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

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

龙游石窟自从1992年被一农民发现以来,

经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

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一探这千古的迷团。

三门源是一个僻远的古村落,

多少年来,

这里的村民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自得其乐,

就像村边那默默无闻的丘陵与山峦一样,

平淡而恬静。

三门源村位于龙游与建德交界的梅岭关下,

距县城28公里,

隶属于龙游县石佛乡。

因为进出村庄要经过三道屏障,

且穿村而过的溪水又为塔石溪的源头,

故称三门源。

古村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北宋末年。

翁、叶二姓为村中望族。

据说翁氏为躲避方腊之乱,

迁居龙邱三门源,

开三门源聚居先河。

叶氏族人因卜宅至于此地。

群山环绕,仅有南面与金衢盆地相接,

一泓溪水依山势自北而南穿村而过。

民居依山势沿溪而筑,

以明清建筑为主,

保留了徽派民居与江南民居的特色。

村中建筑群房一体,

具有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曲折幽静的卵石巷道,

独具一格的粉墙黛瓦,

体现着浓郁的古村风貌。

如今,颇具古韵的明清古建筑群依旧伫立,

午后的阳光洒在小村幽深的卵石巷道上,

越发显得静谧和美。

两侧房子高而封闭,

巷子窄而幽深,

成了我们常说的板壁弄,

是一道独特风景。 

巷弄的窄处约一二米,

宽处约三四米,

交错之间,那些上了年纪的房子,

保存着阅尽岁月沧桑的纹路,

漫不经心地向人们诉说着老街曾经的辉煌。

叶氏建筑群是全村建筑精华所在,

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是江南地区保存完整的砖雕门楼建筑。

坐东朝西,

背靠虎山、前临溪水,

据传由龙游商帮的领军人物叶庆荣在清代中后期所建。

以大门匾额为名的芝兰入座、

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三座主体建筑

及附属用房、庭院、花园、荷花塘等组成,

砖木结构的建筑间互呈品字形,

各有连通,

彰显过去大户人家的繁盛。

叶氏建筑群的门楼砖雕镶嵌工艺美奂美仑,

山水花鸟、亭台楼榭、

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尤其是戏曲题材砖雕弥足珍贵。

嵌有23块婺剧戏曲砖雕,

堪称我国古代地方戏曲活化石。

走进叶氏建筑群三座老宅中的任意一座,

踮着脚尖揣摩那些窗棂牛腿雕刻,

仰着脖子琢磨那些房顶墙壁彩绘,

不由惊叹在历史走远之后,

给后人留着体面记忆的叶氏建筑群

竟是一件如此美妙、神奇的艺术品。

或许有时候看风景,

不需要太多人陪伴。

太喧嚣会惊扰了安宁,

就像此时的三门源,

不需要太多的打扰。

我就这样,

安静地而盲目地行走在老巷里,

享受着古村带给我的片刻宁静。

乡愁是一杯陈年酒,

乡愁是缕缕浓浓的思念,

不管是喧嚣,

还是寂静,

它总是置留在你的内心最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