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崂山道士”的开山始祖,弃官入道成就玄奇人生的乐山居士张廉夫

  平凡的人 2019-10-07

即便是对于道教不太了解的人,也大多知道崂山乃是道教重地,道士众多。比较曾经一部名为《崂山道士》的动画片,让崂山道士火遍大街小巷。

片中,亮点颇多,尤其是仙人在会客时表演的法术,十分美轮美奂。故事本身也充满了寓意与玄奇,只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可以说是崂山道教开山始祖的张廉夫的人生也充满了玄妙的色差。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本是西汉时一位才子,曾入仕途,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在终南山修行数年,并云游名山大川,终成一代名道。

说起崂山众多道教庙宇当中,太清宫是最有名,也是记载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但其实,太清宫的前身三官庵和三清殿,就是张廉夫率弟子用了三年时间建造而成的,自然,他在崂山道教的功绩不仅仅是开创庙宇,更在于他来往于各处道教庙宇之间,推进各地道教经书典籍、经韵曲牌的交流,充实了崂山的道教典籍。

早在西汉初年,江西一户姓张的人家,就面临着数代单传要断了的人生课题,只因为儿媳田氏过门八年依旧没有生育。

一日,村里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讨饭老汉,张老汉把他带回家,田氏也毫无怨言,像伺候公婆一样服侍老人,一晃一年过去了。

某天,一家人回来发现老人不见了,只留下了两片竹简,上面写着:“善恶有报,祸福有主,谢赠膏丹,必做孕妇。来年生子,当令攻书,不求厚官,须称廉夫。”

众人这才发现老人该是一位隐士高人,那竹简旁还有个小布包,里面有一粒药丸,服用后,田氏果然生下一个儿子,并依照老人指点取名廉夫,这便是张廉夫初生的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是也为其天赋异禀留下了证据。

毕竟,在西汉时期,教育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大体都在学习诸子百家及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来的不同学术流派的知识。

而正是因为如此,黄老学说,成为了张廉夫的主攻方向,也依靠着知识的丰富被汉景帝刘启所重用,成为上大夫并对黄老学说进行挖掘和推广。

这让张廉夫如鱼得水,得以更加深入的研究,时间一晃就是就是六年,这时候,典藏的书籍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与其只是学习理论,不若实践才是他更大的追求,所以他为求真理断下决心,弃职入道独自来到了离长安最近的终南山修道。

如同崂山一样,终南山也是现今许多人都知道的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而之所以选择这里,便是因为老子也曾在终南山楼观台著书讲经,这让醉心于黄老之学的他,认为这就是最好的修道地方。

就在此地,他也遇到了他的师父,多年的理论沉淀终于绽放光彩,使得他比众师兄进步得都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吐故纳新”的功课。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完成了别人需要30年才能完成的学业。

此时,张廉夫的内外修为已经达到上乘,于是明白深山修行也不能再进步了,而更广阔的世间才是他的天地,自此张廉夫下山,开始云游各地名山大川,以增长阅历见闻。并沿途帮助世人,收授徒弟。最终与徒弟们一同来到崂山。

自然的灵气,让张廉夫决定落脚此处,不光搭建了太清宫的前身,也为周围居民治病,让这座道场声名远播,更引来不少修道者。使得崂山开始成为道教又一个重要的场所,且开创崂山庙宇之后,张廉夫仍旧往来于九州大地道教庙宇之间,并都带回各道教庙宇的经典、经韵曲牌,充实崂山的道教典籍,使崂山道教在各方面都得以全面发展,以至于后世崂山道士都尊称张廉夫为“开山始祖”。

而张廉夫本身确实道行精深,谈玄讲道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夫元气之在天地也,周际充满,混沦无朕;万物之居气中也,通贯互涵,氤氲不离。人之呼吸常与气通,一息不调则病,呼吸不续则死,如鱼之不可去水也。正是如此,才会让张廉夫年逾百龄,精神不衰,鹤发童颜,行走如常,结实健壮。

证道之旅☯心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