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乐器分类考 [内容摘要]: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称誉。传统悠久的音乐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在中国古代悠久的文明史上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著名的西安古乐因其内容丰富、乐队庞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曲调优美而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是以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个大型乐种,又被称为“西安鼓乐”、“长安古乐”或“长安鼓乐”。 西安古乐是中国几千年流淌的历史回声,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愧宝 ,是中华文明文化的精髓,它就是一部历史,就是文化,就是艺术.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创造和贡献. 早在周时期,中原正声被视为正统的王室音乐之源头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主流。它以海纳百川,辐射四方的特性,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起始、形成、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力,从而超越了地域性文化的一般意义。周代渐兴采风制度的结果,首先是孕育出部各地歌谣经典。著名歌谣经典,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诗歌总集《诗经》1、“金”类这是指用金属(青铜)制为发音器体的一类乐器,如钟、铙、铃、铜鼓等。继新石器时代之后,青铜冶炼及其乐器制作技术在周时代了很大发展,青铜类乐器逐渐取代早前石、陶乐器的主导地位而成为此期最为引人注目的乐器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钟类、铙类,此外还有西南民族地区的铜鼓等。钟类乐器包括钟、铺等,均为悬鸣,即器口向下、器甬或器钮向上悬挂于架上演奏;铙类乐器包括铙、钲、句罐等,主要为执鸣或植鸣,即器口向上用手执柄或植柄于案上演奏,偶见有少数悬鸣;铃类乐器包括铃、铎等,腔体内均悬有舌,摇动时舌碰击腔体发声。钟和铙单枚使用时称为“特钟”或“特铙”;多枚不同音高的钟或铙成套编排使用时称为“编钟”或“编铙”。编钟和编铙早期枚数较少,后期枚数增多。铜鼓是一种通体铜铸形如“坐墩”的击器,可平置于地,亦可悬挂击奏。最早出现在文献所称“西南夷”地区。1960年和1975年, |
|
来自: 昵称52776266 > 《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