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象数理论文集

 Yumeizhong 2019-10-07

坤成物  君子以有容乃大  

       坤卦与乾卦相同的是同卦相叠,六根阴全部为阴爻。六十四卦只有乾卦与坤卦为全阳爻或是全阴爻。乾卦是阳爻有阴位,坤卦则是阴爻有阳位。坤卦为纯阴卦,正与乾之纯阳相对,恰成阴极成阳之后天之象。

  坤之为用在于阳,以体阴者必用阳,体阴而阳用,这提现了先天为本,后天为用的基本原则。坤卦虽然与乾卦相对,实则与乾卦相趣相成。乾无坤无以见其功,坤无乾无以成其用。坤卦的六根爻其反面即乾卦的六爻,一正一反,即一体一用,以后天之生化必变而后见。故坤卦之用皆为乾卦之所用,而坤卦之象皆与乾卦之所应。

       以卦爻而言,六爻三极,即天道、地道、人道三才之位齐备。内外两卦,两仪之象具全,通乎左右,四时之义以具,括于始终,六段之位彰显。故坤卦之象数亦如乾卦一样,气之升降,行之本末,主宾之级,来往之道,逐一与乾卦相对。本天者亲上,本地者亲下,以阴者乐升,以阳者乐降。此为气之自至,数之自成。

  凡天之所生,皆成于地。凡乾之所始,皆终于坤。凡物皆树立于地,行止于地。气见于外而数建于中,故坤为后天之中枢,万物之根基。言天者必自地而起,言生者必自地而成,言气者必自形以求,言往者必自地以候。故乾之德皆见于坤,乾之用皆至于坤,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万物生化之道。

        坤卦的卦象自乾卦所变,坤卦之气则与乾卦同源。二者相生相成,而后成天下之生成。同变同化,而主后天下之变。后天八卦以一阴一阳交合为道。六爻周流,皆为阴阳已合之象。八卦并列,乾坤行于其中。故坤卦卦辞皆主后天变化。故其辞明于吉凶,着于人事,通根同源,最终归于天道。乾犹如悬则。坤则为实践。乾犹张幕,坤则为四维。乾先而坤继之,乾始而坤终之。乾为之命而坤行之,乾为之枢而坤转之。一动一静,一柔一刚,一奇一偶,一圆一方,体异而能相配,体用之道有常,处内而见诸与外,顺天命而时行。如人之男女,物之雌雄,器之内外,道之西东,自然而然。

  圣人立教只为用天道昭示人道,故卦之德用须体现于人之行。人能行之成之则能使天道得以昭著,如果人不能行之成之,则虽有其德用而无其功。万物不会自行言语,而天地也不会自己说明。天地之德用,万物之生成,皆赖乎人之传道,而后昭著也。所以世界如无人类则天地虚立,万物虚存。世界无人道则天地之德用虚行,万物之生成虚名。所以没有人则万物无以为成,诸事无以为通。故乾之德用,成于坤而倚于人。辞之义要存于人道而见于人情。故吉凶福祸须在乎人事,卦之德用应征于人之言行。

  乾卦的彖辞曰:元亨利贞。四德四用,一语全备,无以复加。但由于其远离于人而未通于坤,故虽有德用却未及施行,虽有其名而未有所成。虽悬则于天上而未详其所承,人则生于天地之间,气由人以升降,道由事以周旋,天行依人所见,地道因人而全。人秉天地中气,为性命而无偏。上可知晓天象,下以至于黄泉。人为万物之首,主掌生化之先。挈群伦以生育,共万类而轮回。为气数之终使,为吉凶之准则。以其顶天立地,以应阴阳与柔刚。故人道以建,德用始昭,人事既备,变化为道。五行以应其用,阴阳以置其标。无论庸愚贤智,轮回路上相招。谓之天道,却曰人为。谓之天数,却曰人谋。实则为乾坤之大用。

  乾卦与坤卦都具有四德,即元亨利贞。但并不完全相同,坤卦的卦辞为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即母马,这里是就坤卦的温顺而言。所以坤卦的利贞是有条件的,是以顺从为前提的。利贞指的就是性情,在己之所守所行,守谓之贞,也可视为人之本分。行谓之利,贞谓之信,利谓之义。义见于外而信存于内,义见于行而信存为守,故曰本分。乾坤之异,即在性情。而性情之体本就无异,其所异者为所应之事,所成之德。人道必先内而后外,先守而后行。坤辞之重在贞,而必须指明其意义。名者依义以定,辞者依意而生。牝马即为名,亦为义。其辞、其意以至于坤道尽体现在牝马之中。贞信为女子之德,自古已定其教。此为坤道之本,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有求必会有应。此为人生性情自然,与强弱臣服无关。阴者内柔而外承刚,内顺而外逆行,亲下而接上,居中而含无疆。坤守牝马之良,温顺足以利往。开启天地之始,达乎人生性情。秉承宽厚之德,成乎顺承之行。马则健其足,牝则优于生。致远道以同天行,成终始以匹乾龙。  

        坤卦以阴为主,故与乾卦皆成双配对。乾以九五为天之主,坤以六二为地之终。坤气由上而下,乾则由下而上。此为乾坤之定序。坤道由下承上,乾道由上俯下,此为乾坤之定则。坤以偶为正,乾以奇为正,此为乾坤之定数。故坤卦与乾卦有方位、有顺逆、有升降之差,体用之异。乾者阳不常变,故其体用相同。坤者阴也,以静为主,以动为用,以顺为先,以逆为继,即坤为地却由上而下,故体用有别。乾则体用一致,其行不易,其序不改。无不至所以无方向,无定位。故乾之彖辞为元亨利贞,四德周流,东西南北,四方覆盖。春夏秋冬,四时应候。来往反复,四行同达 ,无所滞也。坤则不然。坤乃体用相异,行之异宜。序有顺逆,德有广狭。有方位、有时令、有合否、有得失。所以必承乾始能成用,交乾始能成德,不可独立以有所作为。故其用有限,比如草木虽生于地,不得日之昭,雨之润则生机不见。譬之人类,虽居于地,但没有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人类便无法生存。故地之功用 ,以得天道而彰显,坤之功用,以得乾而成全育化之能。此阴阳之差,为生化之大则。人之生必父母构精,物之育必雌雄交孵。所谓施受之道,亦即顺逆之数。故地代天而坤承乾,牝以代牡女以承男,为万物生化之原。

  乾与坤虽若相等,实有盈虚之殊。虽若并行,实有主客之别。如日之光永不会变,而月则有圆缺之别。天道以理行,地道如线引。天行常垂衡 ,地行犹柱擎。天地之数,一后一先。天地之运,一方一圆。两两相接,如环无端。莫见其迹,莫知其源。皆因天以阳摄阴,地以形含气。互抱以行,相交以替,方圆转旋,莫知其极。牝马者生之于地,则行地无疆。而天马则行之空。天马为龙,故飞龙在天,牝马非龙,故行于地。后天八卦重在体用相协,故乾坤不能独行,坤元与乾元,并主天下之生化,同为万物之根本。而乾为阳主施,坤为阴主受。乾为气始,坤为形先。乾为自生,坤为自成。故乾之德而生于坤,乾之用成于坤,乾元之所见者 ,待坤元而后明。乾元之所生成者,待坤元而后成。坤元生化之功,而为万物所生成。故名之曰坤元。坤之资生之德与乾之资始之功同谐。

  天道无量,地道无疆。天无不覆,无所不包,故其德大。地道主载,止于地上,虽行无疆,而德有极,故不及地之外。所以其德曰至,至者极也。至者地之道,坤之德。乾元以大而统天,凡天之下而无不及。而坤元以至而顺承天,居其地而尽极,有其极而无不履。地道有限,天道莫量。地气所行,周地而已。天气则无不包也,故以大以形容天德之广覆,以至示地德之有常。这里绝不是扬乾而抑坤,天之大,星罗棋布,浩瀚无边,故乾道统天。对于坤而言,则坤道承天。对乾而言,坤处于顺受的地位,唯承得乾气之用。故地面之气,天日之光也,地行之度,天日之轨也,,地之预立,大气举之,地之周始,大气环之。凡地之生成,则天之功也,而天之生成万物,地之功也。天与以时,地复以令。天施以德,地承以化。天变以气,地成其形。天赋以数,地昭其象。凡天之所为,皆见于地,皆成于地。天始而地终,天施则地承。天地相通,生化以成。天地相接,万物亨通。

        坤顺承乾以厚德载物,合天之广覆以成万物。坤元合乾元之德,成天地之用。故一虚一实,万物并育。一生一成,万有并名。一气一形,万类并行。后天之主宰,人物之父母。分之则还于无,合则和二为一。不合不通,复归于空。故乾以坤名,坤以乾存。二元之德为一元之功。由一为二,气极则穷。由二合一,理穷则通。故先天由无入有,阴阳乃分。后天以气合形,乾坤始凝。凝者得其神,分者有其名。合而有得,乾始坤成。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而又相互转化。阴与阳,白天与黑夜,前进与后退,革新与守旧,大和小,上与下等等。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对立必定会有统一,这就是自然界以致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逻辑法则。我们讨论乾卦与坤卦的关系,不是单独的讨论天地,也包括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乾卦所提供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我们一往无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一直往前走吗,肯定会有目的。发出去了力要能够收回来,就是坤卦为我们提供的海纳百川的胸怀。自强不息与有容乃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地所以能成物在于地够顺承天的伟大胸怀,乾与坤的关系就是乾施与坤,一个人也是这样,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积极进取的一面,还要有承受、担当的一面。打出去的拳头必然要收回来,出拳为始,收拳为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勇往直前为付出,而承受与担当则为收获。

  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是养气的重要方面,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位置有多高,胸怀就有多大。也说明了度量对一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因为买东西多花了一角钱而睡不着觉的人,身体会健康吗。凡是斤斤计较,挑肥拣瘦,鸡鸣狗盗,小肚鸡肠,看什么都不顺心,见谁都不顺眼的人,必定是处处设防,寝食难安。俗话说:人尖没饭吃,狗尖没屎吃。说的就是工于心计,算计别人的人,最后肯定是自食恶果。所以修身养气就要放下包袱,抛却烦恼,就如一支歌唱的那样:笑意写在脸上,亨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这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个人难免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时想一想云淡风轻,看一看花开花去,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遥望青山荣辱不惊。在回过头的时候,烦恼就可能无影无踪了。有人将大地比作母亲,我们既有父亲的勇气,又有母亲那样的情怀 ,柔内而刚外,伸张有据,进退有节,善始善终。这才是养气的基本功,做到了这一点,以后的事情则一痛百通,离成功就不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