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太极真功夫而与明师结缘

 hhs179 2019-10-07

回忆起拜恩师陈雄学艺些事,常感兴幸,慨叹是一种缘分。有些太极拳爱好者与明师擦肩而过,有缘无分,可惜啊!我写这篇拙文,就是希望太极拳爱好者珍惜与明师相见的机遇,有了机遇才能续上师徒的缘分。

早在二十几年前有本权威的老牌武术杂志《武林》,现已关门停刊了,很遗憾。我是个忠实读者,有一期的《武林》杂志上有篇陈老师文章,好像叫《研练杨式太极拳的误区》。读完有感慨,一个作者能写出对太极如此细腻,深刻的感受,其次,通过与杂志编辑部联系,发现作者是跟我的家乡是同一个城市,(那时我已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工作),能跑到老远的成都学艺,此人一定是个武痴。决定会一会他。那时没像今天的互联网那么发达,写了个信,留了个手机号。

那段时间,刚好老家有事,他打了我电话,这真是很巧,很有缘分。我在大学就爱上国术,常上图书馆借自然门功夫大师万籁声的拳书、杨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很迷茫,不得法。

能会会也看传统武术真实的面目怎样?

到了陈老师的家,哇,一幅太极拳名家全家福,在珠海拍的。上到他楼顶层,一边喝茶,一边聊话,他介绍了个刚跟他拜师的钟叔(当时在钦州市水电局当领导)认识,现在是叫钟师兄,介绍我入门的师兄。让我试推下钟叔,我那时年轻气壮,钟叔那时都有53岁左右,一推,感觉推一堵墙,几次老推不动,很纳闷。继续聊,我练过咏春拳和排打功,一直自信抗打能力很强,陈老师说有否兴趣体验一下他的太极拳劲道?我当时对内劲不了解,又对软绵绵的太极拳是否真的能打抱着半信半疑,加上自己认为练过排打功,我200斤重的身体,敦厚的胸脯肉又结实,就说:好吧!陈师问:给你五成劲体验一下,你看如何?我信心很足的答:放心,没问题!当时他用的是“搬拦捶”拳势,出那拳,看很轻松,然而一个暗含冲击波的短劲透到了我左边胸膛,痛得简直是翻江倒海,冒冷汗,打颤抖。哇!这一直是书上描绘的内家功夫,是真家伙,好嘢!后来听韩师兄说,他也尝试过师父那个搬拦捶短劲,看是拳从胸入,感觉是打出了脊背,就是进入好梦的深睡也被打清醒了。听同门人说,韩师兄的拳龄比师父还长十几年,可见他的学拳觉悟蛮高的,对太极拳也有较好理解认识,值得学习。话归正传,当时心里已决定要学这门传统太极拳,要练太极真功夫。离开陈师的家,回到深圳后几天,体验太极劲的那个部位还隐隐作痛,我用跌打止痛药酒又搽又敷,加上艾灸,过了二十几天才完全好嗮。

选了个好日子,在20031018,按传统杨氏太极拳拜师的程序入了门。第一关的桩功,哇!吃劲的要命,站得两腿发抖,大腿肌肉热胀酸痛,后来掌握要领熟练了,才没那么难受,换劲长腰腿功夫了。还有松腰功、松胯功、松肩功等含金量较高的基本功,还有拳架、推桩守桩、推手、散手与太极心法,很多细活。

师父领我入门,修行靠自己努力了。每年都上老师这两三趟,十几年以来,这应了林墨根师爷的那句话:“水涨船高”,师父不同境界的变化,我们也跟着在功力涨。这十几年,没白费,值得。因为我常出跟太极同道交流,今年初在莲花山上和一个也很资深的太极拳家摸了手,他问:你练了有二十几年拳的时间了吧?我说是的,其实我当时练了九年,因为我找到一个明白拳理的师父,没让我走弯路。相比之下有的走访天下名师,时间也花了,功夫还是个楞青,没进门。有些网友问,了解下师父的情况,我在电脑打上,老师让我少走弯路,后来想不对,更直接些,老师没让你走弯路,直走进去,就进门了。故思,我是幸运的,拜了个的好明师。何为明师?就是能把复杂的问题三两句话解释清楚,当然也能把简单问题阐释的极详尽又明白晓畅,绝不是谈玄故弄玄虚。

太极拳是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与技艺,它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舞蹈和竞技项目。一招一式,每个动作,都深涵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传统思想文化、传统武学兵法、传统道家养生术。学习太极拳,一是要明拳理,二是要晓练法,三是要用功。“理”不明则“法”不清,合“法”则可以省“功”,积“功”可以获技艺,显“技艺”则可彰“理”。只有合“理”合“法”的才是纯粹的太极拳养生功夫和技击功夫。倘若没有明师悉心的言传身教,怎么能明理得法?又怎能练出较好的太极拳功夫?

 

        修改于2018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