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腰岭镇学校 李长梅 教学目标: 1、识记、巩固本课新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 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些字词。接下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曹冲究竟称的是一头怎样的大象?(PPT出示描写大象的语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描写大象的语句。作者用“又…又…”的句式,突出了大象同时具有“高、大”两个特点。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大象又高又大的特点。 这么大的大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古时候曹冲是怎样称出来的呢?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二、细读感悟 1、看到大象,官员们的反应是怎样的?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2、明确要求 让我们再来细心地读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可是有要求的,屏幕出示阅读提示。好了,孩子们,快速地读读课文吧。 3、自学、汇报 (1)学生自学,全班汇报。 (2)大屏幕展示,看一看跟你们画的内容一样吗? (3)交流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①谁来说一说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书写“称、秤”。 ②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曹操和官员们的对话,小组四人练习分角色读一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③老师听出你把两个大字重读了,读的真好孩子。这个办法好不好呢?你能从课文中的语句来判断这个办法的好坏吗?(曹操听了直摇头)“直”是什么意思呢?做一做曹操这个的动作。官员的办法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 (4)交流曹冲称象办法 ①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曹冲的话,完成课后排序题。展示订正。 ②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图片,一起来说说图片表示的是哪一步。 ③讲述称象步骤:你能把这几步条理清晰地告诉我吗?我们也要学习曹冲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师生合作。(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重点学习“果然”一词。“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真、真的、当真)曹冲说的办法最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就是“果然”。 谁能模仿这个句子,用“果然”说句话。写字“然”。 ⑤评价曹冲: 通过实践检验,曹冲的办法真的是很棒,这回曹操有没有摇头呢?(没有)而是(微笑着点了点头)那此时曹操又会说些什么呢?(生想象回答) 官员们不能解决的难题,曹冲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时候是几岁吗? (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你从这个“才”字中能感觉到什么吗?(预设:一个“才”字告诉我们,曹冲年龄很小,却聪明过人,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在古时候一个七岁的孩子,就想出一个这样的方法,七岁的曹冲显然已经超过了成人,你认为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全文总结 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仅震惊了当时,也一直流传至今,小曹冲也成了我们小朋友的骄傲。我国古代还有一些智慧小故事,《司马光砸缸》《文彦博灌水取球》《王戎识李》,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最希望的是我咱们班的每个孩子也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遇到问题想办法的孩子。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上船--画线--装石--称石=象重 善观察 勤动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