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人口中的“河南”,和你想象的大不一样。

 钻石佬 2019-10-07

来自遇见广州的第486篇文章

很多广州街坊习惯以珠江为界,把珠江以南的海珠区称为“河南”,把珠江以北的越秀、荔湾等老城区称为“河北”。


而“河南”,在建国初期,的确是广州下辖的其中一个行政区,一直到1980年才更名为“海珠区”。

“海珠”这个名字,来源于曾在珠江中的海珠石,如今已深埋地下,成为长堤的一部分。可以说,“海珠”的来源并不在海珠区。

海珠石曾经的位置,如今已被民间金融街所覆盖。

而“河南”这个名字,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这里位于珠江以南,才会被称为“河南”。

其实,在190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了“河南”的说法。
据记载,东汉大学者杨孚从河南洛阳辞官回到如今海珠区下渡村的家,带回了几株洛阳松树并栽种于宅前。某年冬天,松树竟满树白雪。人们觉得很奇怪,都说是杨孚把河南洛阳的瑞雪也带回来了,于是把杨孚居住的地方称为“河南”。
“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

从前的河南地,很多地方都是农田,在那里生活的多为农民;而在河北,既有东山少爷、也有西关小姐,商业也相对发达。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这句俗语。

珠江的阻隔、交通的不便,在很多住在河北的广州人眼中,河南如郊区一般存在。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交通也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河南居住。


看着如今海珠区的房价,当年抱有“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想法的人,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截图来源:《2019广州房价排行榜 广州房价走势 各区房价一览》

 从前的河南,到底有几威水 

很多人都知道东山洋楼、西关大屋,知道这是权贵商贾居住的地方。但又有多少人知道,100多年前的世界首富潘振承、伍秉鉴,把家宅建在了与十三行隔江相望的南华西一带。


当然,由于只与十三行有一江之隔,这里成了十三行行商家族买地置业的首选。这片富人区,与西关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南华西的巷陌中,已没有了当年富商大宅的辉煌。只有几户寻常百姓,过着寻常的生活。

到了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这一带区域就被纳入到市区范围。同福路、南华路一带连片的骑楼,也算是当时城市化的见证。


工业发展也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见证。从清末民初的发展,到建国初期,河南地逐步形成了如芳草围、南石头等片区大规模的工业聚集。

大元帅府,原为广东士敏土厂,也就是水泥厂,位于海珠区纺织路附近。

以前很多广州人住在河北,在河南的工厂上班,所以上下班时间的海珠桥,总会看到“单车大军”的盛景。

图片来源:网络

5.5公里的工业大道,曾是广州经济的主要支柱,撑起广州工业半边天。这里曾生产出广州第一艘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

广纸、东方红印刷厂......这些,是多少“河南人”的工业记忆。

双桥牌味精、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这些家喻户晓的生活产品,都是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