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  小楷《洛神赋》结体两大特征

 用口叟 2019-10-07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之所以被誉为“小楷极则”,除了作品整体表现出的爽利劲健的美学特征外,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其技法上的完备。

 结 字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在结构上,其最大的特点,便在王羲之的基础上进一步变横势为纵势

楷书(小楷)从钟繇到王羲之,已经有变横势为纵势的趋势,王献之吸收了王羲之楷书的特点,结字取纵势,使字显得舒展清健,给人以典雅大方之感。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在王献之的笔下,完全没有钟繇楷书的隶书遗意,也与王羲之楷书古拙的韵味大异其趣。当然,和唐代楷书相比,王献之的楷书显然更具古意,丝毫没有唐代楷 书“搭积木”之感。
#1
疏朗开阔

苏轼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文徵明也言:“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

结字方面王献之是顶尖高手,他的小楷在结构上多采用疏朗开阔的布局。



如“嗟”、“椒”、“飞”、“为”等字,笔画尽管很多,但笔画与笔画之间互不干扰,显得落落大方。
#2
字势飞动

王献之善于在字中营造动态,并在动态中寻找平衡,这样整个作品就显得生动活泼,也起到调节整幅作品节奏的作用。如“兮”、“湍”、“畴”、“佳”等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