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中医称鼻,俗称流鼻血。是鼻腔内血管破裂引起的鼻腔内出血。《诸病源候论》中有伤寒鼻、时气鼻、热病鼻、温病鼻、虚劳鼻之说。鼻出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症之一,往往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对于北方地区居住的小儿来说,秋季气候干燥环境下的发病概率更高。 鼻出血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病症。导致出血的原因,除季节气候外,与小儿身体健康状况及饮食习惯、起居、运动和情绪等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肺、脾、肝、肾四个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病因不同,鼻出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1.肺经之热较旺盛者 表现为鼻腔点滴出血,颜色红,但出血量不多,口内和鼻腔内干燥,身体发热,有时候也会有咳嗽,但痰不多。 2.胃热明显者 往往鼻出血的量较多,且颜色鲜红或深红,鼻子干燥,口中有臭味,牙龈出血,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口渇,特别喜欢喝水,大便干燥,小便黄。 3.肝火旺盛者 鼻出血的量多,而且颜色深红,嘴苦,咽喉干燥,面部和眼睛发红,容易发脾气。 4.肝肾阴虚者 鼻出血量不多,颜色红,时出时止,口内干燥,少津,并且会头晕眼花,耳如蝉鸣。 5.脾脏统血功能下降 出血以渗出为特点,颜色淡红,量多少不定,面部颜色苍白、无光泽,不想吃饭,精神欠佳,疲乏无力。 王医生教你推拿 儿童鼻子出血时在应急处置的基础上进行推拿辅助治疗,能够起到润肺生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作用,同时从根本上消除了部分鼻出血的原因,可谓是标本兼顾,值得推广之法。 推拿手法总的治疗措施是先点揉百会、迎香、合谷、大椎穴各30秒。 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鼻出血,我们在做完基础手法后,还可以加上以下手法: 1.肺经有热者 加清肺经、清天河水各100次,点揉曲池穴30秒,操作者双手拇指搓揉两侧足底涌泉穴直至足部皮肤发热为止。 2.胃热较重者 加清胃经100〜200次,清大肠经、退六腑各100次,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各30秒,推龟尾穴100次。 3.肝火旺盛者 加清肝经100〜200次,清心经100次,搓揉双侧涌泉穴至皮肤发热,点揉三阴交、太冲穴各30秒。 4.肝肾阴虚者 加补肝经、补肾经各100〜200次,用大鱼际肌搓揉涌泉穴至局部皮肤发热,点揉肝俞、肾俞、三阴交穴各30秒。 5.脾脏统血功能下降者 加补脾经200次,点揉板门、中脘穴30秒,摩腹50遍,背部八法(参考第2章背部八法手法)1遍。 (1)鼻出血后,不要用纸巾堵塞鼻孔,正确应急止血方法是头微微向前倾,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鼻翼,并向面部按压。 (2)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小儿鼻翼两侧、前额及颈部,注意冰袋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且不能一直放置在皮肤上,最好冷敷局部5〜10秒抬起一次,以免造成小儿皮肤冻伤。 (3)用大蒜捣碎,贴敷于涌泉穴上,并用纱布包裹固定。 家庭食疗小妙方 (1)胃热较重的小儿,用生石膏50克,北豆腐500克,并煮,根据小儿食量早晚各食用1次。 (2)容易出现鼻子干裂、发痒、疼痛、出血的小儿,平时可以用棉签蘸香油或橄榄油涂抹鼻腔,也可用红霉素眼膏加生肌散涂抹鼻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