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仰与文明

 爱游泳的黑熊 2019-10-07

古埃及的多神教信仰

感谢谢律师邀请,感谢各位群友在百忙之中来听我的演讲。

首先要声明,我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徒,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在神的问题上我持一种不可知论的态度。对人死后的世界我充满好奇,但是我不知道有神还是无神。今天,我就以这样一个跟其他大部分宗教信徒不一样的视角,来谈一下信仰问题。

我这个演讲可以给一个题目的话,我想叫《信仰与文明》。一个宗教信仰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信仰?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从人类宗教的产生,特别是一神教的产生一直到当代,从信仰走过的历程,简单地看看,宗教如何从不宽容走向了宽容。之后,我会从哲学上论证,为什么我们要宽容而不是不宽容。最后,我会得出我自己的结论,在一个现代社会中,不同信仰的人将怎样相处。

人类早期,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是有宗教的,但多数都是多神教。为什么人类一开始会有宗教?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类一开始知识非常少,对大自然的了解不多,对很多现象充满了好奇,但又不能作出解释。比如说火山爆发、海啸、生老病死,所有这些问题都充满神秘,充满恐惧,而人类对未来的生活又充满希望,所以宗教的产生就是人性的一种必然。那么为什么一开始多数民族都是多神教呢?因为人类的思维方法,在原始状态是很难把一些事情联系起来的。他看到山洪爆发,看到火山爆发,会想到这是山背后有一个神秘的力量,也就是山神在作怪。他看到海啸,河流泛滥,会认为是海神或者河神在发怒。他每天的生活经验让他知道,植物的生长、食物的来源有太阳的作用,所以他又会崇拜太阳或者月亮……他还没有能力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所以人类早期基本上都是多神教。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民族发展得比较快,或者文明成长得比较快。雅斯贝尔斯提出一个“轴心时代”的概念,认为有很多文明同步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比如说华夏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以及后来的希腊文明等等。不同的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走向。有些文明很快地从多神教转为世俗社会,比如中华文明没有保持住原始宗教,没有让宗教发展下去,它很快就世俗化了。再比如希腊文明,它的多神教是存在的,但是很快就变成了一种文学、戏剧或者娱乐的对象。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神,但是神跟人的生活变得轻松一些了,不再那么约束人了,由此出现了一些理性的思维——有很多哲学家、科学家,他完全不是以神的、宗教的方式来思维,而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这种文明也很快世俗化或理性化了。

但是有些文明不是这样。埃及文明是很古老的文明,可能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开始建立帝国。但是埃及文明一直是多神教,而且多神教一直在强化。直到公元前14世纪的时候,出了一个法老叫阿赫那顿,他实在讨厌多神教,因为到阿赫那顿时代,埃及民族除了他们的阿蒙大神以外,还有2000多个神。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每一个东西都可能有一个神。这么多神,就有两个效果:神很多以后,这些神就不可能像一神教那样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他事事都要管,你的生活跟神是无法分开的,你的整个生活都是在神的控制下。另外,神多了,就需要大量的祭司去管理,这就形成一个强大的阶层,祭司是管理神的,神又是管人的,祭司就能代表神来管人,他就拥有了对生活的垄断权。比如说文字,比如说宗教仪式,祭祀阶层在埃及就成了非常强大、非常有权力的阶层。经过2000年以后,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使得埃及人生老病死都要去求神求祭司。埃及人为什么做木乃伊做得那么好,为什么建那么庞大的金字塔?因为他重视死后的生活,他认为人死了以后在墓穴中还是生活的继续,所以他们会放很多东西在里边。谁管理这些东西?祭司。所以他们要讨好祭司。像我们现在互联网上的心灵鸡汤,“指点”你怎么才能生活得好,你就会打赏。埃及人他的心灵鸡汤不是现实的,是死以后的,祭司就写很多书,说你怎样在坟墓中才能够生活得很好。他们就要向祭司行贿。最后到了什么程度?不光普通人要向祭司行贿,连法老也向祭司行贿。有人问法老不是他们的头嘛,这是个误解。法老这个词我们通常理解,好像是一个宗教的概念,法老这个词什么意思?宫殿的意思。因为他实际上是一个世俗的统治者,就相当于我们讲朝廷的意思,因为法老在宫殿里理政。当然,他们有2000多个神,不缺一个,祭祀也奉法老为神。但是因为祭司有强大的实力,连法老都讨好他们,整个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他们身上,给祭司提供一系列特权。最过分的是埃及最漂亮的女孩一定是送到寺庙里去侍奉阿蒙大神,其实就是侍奉这些祭祀的。腐败到了这样一个程度,使得14世纪第18王朝后期的一位法老忍无可忍。他想改革,怎么改革?他要变多神教为一神教。为此他改了名字,他原来叫阿蒙霍特普四世。阿蒙霍特普什么意思?阿蒙大神的仆人。他改了,他不推崇阿蒙大神了,而且他要去掉阿蒙大神那2000个随从,也就是2000个小神,只信奉一个神——太阳神,也就是阿顿。然后他改名叫阿赫那顿,阿赫那顿的意思就是阿顿的侍奉者。

阿赫那顿与家人祭拜太阳神

他为了进行这样一个改革,不单改名字,还迁都,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埃赫塔顿,这是自己后来建的一个城市。他采用的是不宽容的强制手段,把所有阿蒙大神的碑像全部毁掉,换上阿顿的。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第一是祭司阶层的阻力,你要废除他们的特权,他们显然是不乐意的,他们发动整个埃及社会跟阿赫那顿对抗。普通的埃及人一时也很难接受他的所作所为,所以整个社会都在反对他。第二,他在毁掉阿蒙大神的碑像的时候,他自然要毁掉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名字。他是四世,三世也是叫这个名字。这就引起了朝内官员的反感,因为这叫不孝,埃及也有孝的观念。另外还有一个情况,他是个情圣,非常爱他的妻子,也可以叫皇后,但是他没有儿子,他有七个女儿。整个朝廷施加压力要求他选妃,要他生儿子继承皇位,但他坚决不干,他说我有我的“幸福夫人”和七个可爱的女儿足矣。更为严重的是,宗教改革造成了国内极大的混乱,财政出现了危机,此时埃及东方的殖民地和属国开始叛乱;阿赫那顿又是个和平主义者,他说叛乱就叛乱吧,我们非要打人家干嘛,我们非要让我们埃及的子孙去送死吗?没有必要。我为什么要统治那么大疆域?没有必要。

这样他就遭到了整个埃及的反叛。结果就是身败名裂,失去权力,在不到30岁的时候英年早逝。当然阿赫那顿留下了一样东西,就是他的长诗《太阳颂》,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在埃及文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改革失败了,人类最早想将多神教变成一神教的这样一个尝试,由于采取了一种过激的不宽容的方法,最后失败了。

阿赫那顿做法老前后,有一帮人是在埃及的控制之下,就是犹太人,就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这时候在是这里做客的,但是是以奴隶的身份做客。在这个时候,既然东方的附属国纷纷独立,以色列人也伺机逃走了。公元前1290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了埃及,这就是著名的《出埃及记》。摩西出埃及,在西奈山接受了上帝的律法,这个律法就是《摩西十诫》。以色列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他的几个儿子分别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受上帝的指派离开家乡,到了其他的地方,他侍奉上帝,上帝把迦南作为他的应许之地,让他在那建国。当摩西在西奈山接受了上帝的律法,这个律法实际上是定了一个契约,就是所谓立约。以色列人只侍奉一个神,就是耶和华,他是唯一的神,而以色列人变成上帝的选民。立约后,他们就开始向迦南行进,要去应许之地迦南。但是摩西没有到达,是后来的约书亚带着这帮以色列人到达了迦南,经过艰苦的奋斗征战,打跑了迦南原来的七个部落,建立了以色列国。

[德]荷拉德·冯·兰茨贝格《乐园·出埃及记》

我们一般认为摩西是犹太教的实际创立者,因为犹太教的经典《出埃及记》《申命记》等等,都出现于摩西出埃及之后。以色列建国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辉煌,比如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大卫王建立了神权国家。但是以色列或者犹太民族是多灾多难的,他们很快就被亚述打败了,据说有十个以色列部落消失在历史中,可能被融合了。剩余的人后来又被巴比伦俘虏,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居鲁士打败了巴比伦,又让他们回到了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命运多舛,但一直在坚持与上帝的约定,一直虔诚信奉耶和华。这个时候的犹太教是一神教,但它不是普世宗教,它只是对以色列人有意义,因为它认为上帝的选民是以色列人,跟其他的民族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他们也不太向其他民族传教,但是他们非常执着地想保留他们的宗教和文化,这跟世界就是一种对抗。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他们以后,强迫他们接受希腊文化,他们进行过多次起义,都被镇压。再后来,罗马大将庞培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又一次灭国,或者说彻底灭国。这个时候犹太教就面临着选择问题,因为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就是靠犹太教。这时候耶稣出现了。《旧约》主要强调律法,也就是说它采取惩罚和恐吓的手段来要求对它忠诚。比如诺亚方舟的故事,比如说巴比伦之囚,包括耶路撒冷的陷落等等,这都是上帝的一种律法的体现,一种惩罚。但耶稣是靠什么?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是靠福音来传爱的。他不恐吓,而是来送温暖的。而另一个变化,耶稣不再认为上帝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只是犹太人的上帝,而是所有人的上帝,这是基督教跟犹太教的不同,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而基督教是普世的宗教。犹太教的经典就是《旧约》,《旧约》强调的是律法;从耶稣出现以后,包括后来的使徒等等形成的《新约》,强调的是福音,是爱,是普世性。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后,他的12使徒开始在罗马帝国传教,最著名的使徒约翰和保罗,都是因为传教被罗马当局迫害至死。耶稣出现以后,犹太教变成了基督教,后来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教派叫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也是从《旧约》中分化出来的,《古兰经》基本上也是来自于《旧约》,承认耶稣是先知。 

基督徒的坚定信仰,跟各民族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罗马帝国内,每个民族他都有自己的神,罗马本身也有他的神。其他的民族之间,是互相承认对方的神的,但基督徒不承认其他的神,你要拜其他神,就认为你是偶像崇拜。这引起了很多纷争,罗马帝国开始干预。我们都以为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是不宽容,其实是罗马帝国是要求基督徒对其它宗教更宽容。当罗马当局干预的时候,基督徒觉得你迫害我,我就更坚定的地去传教,更坚定地去对抗。当戴克里先杀害基督徒的时候,好多基督徒争先恐后地来殉道。因为他们有一种信念,认为弥赛亚马上就降临,要主动殉道。后来发生了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就是另外一个皇帝君士坦丁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耶稣。耶稣告诉他,你要信上帝,你要信基督教,后来他就转变了信仰,不再迫害基督徒,并逐渐把基督教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

[德]阿尔布雷特·丢勒 《耶稣受难》

罗马帝国以基督教为官方宗教后,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不是的,基督教本身又出现了很多纷争。不同的主教对圣经的理解不一样,后来达成一个共识:对《旧约》都采用象征解经法,对《新约》按字面理解去解经。但是,对于基督的理解仍是不一样的。亚历山大城的主教阿里乌斯,就不同意三位一体。他不认为耶稣可以跟上帝平起平坐,他从经典里查到耶稣说过自己低于上帝,所以认为耶稣不具有完全的神性。而另外一个人,亚大纳西,就支持三位一体。两派争议非常严重,就需要开一个会来解决。基督教史上有很多“公会议”,是指的全罗马帝国所有主教参加的最高级的宗教会议,一共开了21次。尼西亚公会议是第一次,旨在解决阿里乌斯教派与亚大纳西教派关于三位一体论之间的争论。这个会议由于君士坦丁大帝的支持,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正统说法,将阿里乌斯确认为异端。异端和邪教不一样,这个概念要搞清楚。当然被确认为异端,也会被驱逐,受到迫害。正当阿里乌斯被迫害时,皇帝死了,换了一个新的皇帝,叫君士坦提乌斯。他倾向于阿里乌斯教派,又开始迫害亚大纳西,罢黜了他主教的职务,派了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到亚历山大任职。双方矛盾激化,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相互屠杀。这是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教派之争。后来,有基督一性论派、聂斯托利派等不同的所谓的异端出现。聂斯托利派在唐朝的时候曾经传到中国,也就是我们讲的景教。聂斯托利派主要的观点是不认可圣母玛利亚,觉得她不是神,是人。这跟正统派的讲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被驱逐被迫害。基督教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纷争,每一次纷争都会造成相互的排斥,甚至屠杀。亚历山大城这个地方,有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其中还有过一个非常令人发指的事件。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数学家,希帕蒂亚,在亚历山大城被疯狂的基督徒撕成碎片。因为一神教本身就是一种不宽容的现象,所以内部的纷争也非常不宽容。在我们看来非常枝节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非常根本,所以会出现很多你死我活的争斗。

到后来,基督教出现了另一种、更大的分歧——路德和加尔文新教的出现。新教出现之前,一般把天主教都叫成基督教,出现了新教,才会分天主教和基督教或新教。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中,西罗马帝国崩溃,出现了混乱,基督教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重要的维持秩序的作用,它维持了文化或者生活秩序。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教会权力过大,由于本身的腐化,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发行赎罪券等事情的出现,让很多宗教人士非常不满,这样就出现了路得和加尔文的新教。他们提出了预定论:谁被上帝选中,这已经是预定的了,买了赎罪券也没用;第二他们还强调,我们不是非要通过官方教会才能与上帝沟通,我们自己就可以跟上帝沟通,这是宗教系统中的个人主义思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圣经》。这种新教思想,促使好多人去学写字读书,这也使得像北欧一些国家,因为新教思潮,文化普及率、识字率大大提高。

新教与天主教的对峙与纷争是非常残酷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法国天主教对胡格诺派的迫害,导致了胡格诺战争。胡格诺战争打了30年,后来迫使亨利四世签署了一个文件——《南特敕令》。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宽容性的文件,宣布宗教信仰自由,宣布胡格诺派跟天主教是平等的宗教信仰。但这个敕令很快就被路易十四废除,他签订了另一个敕令,叫《枫丹白露敕令》,这个敕令宣布胡格诺派非法,信仰自由的文件实际上没有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还有另外的故事,比如茨威格有本书叫《异端的权利》,就是写加尔文对其他教派的迫害。加尔文在日内瓦搞了个神权政权,基本上是在他的控制下,对反加尔文教者进行残酷迫害。所以说,不是天主教不宽容,新教也一样不宽容。

英国的清教徒由于不能忍受英国国教的迫害,离开了英国,去了殖民地。五月花号去了弗吉尼亚,另一批人在温斯罗普带领下去了马萨诸塞,在那里建立了所谓的山巅之城。他们到了美利坚,建立的还是神权政权,还是政教合一的政权,他们又迫害别人,迫害谁呢?马萨诸塞的温斯罗普这帮人,属于公理会。公理会是清教的一个分支。他们在马萨诸塞就规定,只要不是公理会的人,不得住在马萨诸塞。如果住在这里,要提出警告,警告五次还不离开,就要上绞架。据说历史上绞死过五个人。有个人就是这样被驱逐的,他叫罗杰·威廉斯。威廉斯原来是分离派的教徒,后来变成浸礼派,再后来自称是探索者。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不是某一派的虔诚信奉者。他被从马萨诸赛驱逐出去以后,带着少量的随从去了罗德岛。威廉斯的生卒是1604年和1683年,他发表十二条政纲的时候,还没有洛克的《政府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就是说,他早于洛克和卢梭,提出了信仰自由、政教分离的思想,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超前”综合了洛克和卢梭的主要思想。他去了罗德岛,在罗德岛跟别人一块建立了新的殖民地,建立了政教分离的政权,并且实行了民主选举。这是在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到了美国建国之前,杰斐逊跟麦迪逊共同促进了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出台,那个时候其实大家基本上认可宗教自由了,他俩不过是顺水推舟。在美国很多基督教领袖包括福音派领袖督促下,政教分离被写入《美国宪法》,就是《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案。第一修正案说,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第一是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仰信教自由;第二,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要求参与的权利。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正式确立了信仰自由。

总起来看,信仰自由的确立是非常曲折的。不是某一个宗教教派主动给人一个信仰自由,而是通过宗教内部的很多纷争,通过很多人争取到的。当然,很重要的原因,西方的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在此过程中也跟宗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逼迫宗教不得不放弃不宽容的理念。

我们回到天主教。前面说过天主教的尼西亚公会是天主教史上的第一次公会议。天主教一共开过21次公会议,最后一次公会议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召开的。第21次公会议,正式发表了天主教的信仰自由宣言,不但承认新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是跟他们一样平等的宗教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信仰,也承认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也应该被平等对待。这是人类的进步。

第21次公会议

前面我讲的这段历史,实际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一神教的产生到宗教的纷争,从相互迫害到最后确认了宗教宽容的原则。

为什么要确认宗教宽容的原则?它的法理依据是什么?我现在想通过哲学上的一些有关神存在的论证,来说明为什么必须宗教宽容。

信仰自从产生以来就有两种论证思路,一种是神启的理念,一种是理性的理念或者叫借助理性进行论证的理念。关于前者,非常典型的就是德尔图良说过的一句话:因为荒谬,所以信仰。这句话,基尔凯戈尔也重复了好多次。他们认为宗教是不需要论证的,不需要用道理来告诉别人,因为信仰在先。基尔凯戈尔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就是亚伯拉罕献祭的例子,亚伯拉罕没有儿子,上帝开恩,终于让他有了一个儿子。后来上帝让他献祭这个儿子,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荒谬的指令,按我们现在看是非常违反人伦的;但是亚伯拉罕因为信上帝,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就带着儿子上山了,到献祭的时候,上帝给他换成了一只羔羊,把儿子又还给了他。基尔凯戈尔认为这最典型地说明了天主教的信仰。不是因为他有道理才信,而是因为你要信,前提是信,即使荒谬你也信,这才叫信仰。

当然另一派不是这样,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基督徒跟希腊哲学有一些接触,他们试图用希腊哲学去论证上帝的存在,我们把这种理念叫经院哲学,其实这些人也不完全是把理性放得很高,理性只是一个工具。比如奥古斯丁,他就提出你首先要信,然后才是论证。你不能因为理解才信,而是因为信了再慢慢去理解。当然他的思路还是要去证明,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论证,我大概总结了一些。

一个是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主要思路是通过为实存的确定性知识(真理)寻找来源,反推上帝的存在。奥古斯丁本来是个新柏拉图主义者,他深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他把知识、能力和对象按等级排序,认为处于最高级的就是真理。真理的来源到底是什么?真理来源有这么几个可能,一个是低于理性的,当然真理不会低于理性。真理是不是来源于理性?当然不是。因为真理需要为理性设置规则,所以显然它不能等于理性,真理只能高于理性。真理高于理性,按照奥古斯丁的逻辑,一定是有一个比理性还高的东西,这个东西一定不是人所具有的,那么就是神,这就证明神的存在。

还有安瑟伦的证明,非常有名。安斯伦的论证又叫本体论证明或者先天证明,它不经过后天经验就可以确定上帝存在。其实就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是上帝被设想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小前提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意味着它不仅存在心灵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结论是上帝存在现实中。

第三是托马斯·阿奎纳的宇宙论证明。宇宙论证明,是从经验入手。第一个证明,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他物所推动,如此推论下去,必然有一个不受他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第二个证明,任何事物作为结果必然有原因,如此推论下去,必然有一个自因的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就是上帝。第三个证明,任何事物必然从他物获得存在的必然性,否则将会有某一时刻世界不存在。如此推论下去,必有一存在者自身是必然的,却能赋予他物以存在的必然性,这个东西就是上帝。第四个证明,事物的存在等级、完善程度是有次序的,如此推论,必有一个最完善的存在者存在,这个最完善者就是上帝。第五个证明是最高目的论。事物的和谐秩序不是偶然的,是有目的的。必然能找到一个最高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宇宙的设计者,只能是上帝。看托马斯·阿奎纳的论证,会发现特别像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第一推动力目的论等等,这都是亚里士多德的概念,所以托马斯·阿奎那其实也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把亚里士多德哲学用到了神学上。

第四是笛卡尔的证明。笛卡尔是一个怀疑论者,他唯一不怀疑的是我的怀疑,也就说我思故我在。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我很明显是一个实体,我的实体是有限的,但是我的思想、观念不是有限的。那么,根据他所谓的实在性的因果原则,也就是说原因不能小于结果,结果不能大于原因,我的思想必然有一个比我要大的东西才能产生。因为我是有限的,必然有个无限的东西存在,这就是上帝。这是笛卡尔的实存论的证明。

很有意思的是帕斯卡尔的功利性证明。他列出了四种可能:上帝存在,我信仰上帝;上帝不存在,我信仰上帝;上帝存在,我不信仰上帝;上帝不存在,我不信仰上帝。这四个命题大家想一下,有两个一定是对的:上帝存在我信仰上帝是对的,上帝不存在我不信仰上帝是对的,这两个排除掉。那么下面两个,上帝不存在,我信仰上帝,这有多大风险吗?没有,白信而已。但是如果上帝存在,我不信仰上帝,亏就吃大了,我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惩罚。所以这两个是不对称的,从赌博的角度,从得失的角度,我宁信有,不信无。这个论证是很有意思的,你在生活中会碰到一些基督徒,他会给你做工作,说你信上帝吧,信上帝有好处,没有,也不吃亏,对吧?要有的话,你不就赚大了?以前有一个基督徒就这么劝我,这就是帕斯卡尔的论证。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论证,比如莱布尼茨的论证、贝克莱的论证等等。康德对这些论证进行了总结。他说其实所有的论证大概有三种,本体论证明、宇宙证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这三种,归根结底是本体论证明,它们其实都可以转化成本体论证明。康德哲学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人的知性和人的理性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体或者物自体。当我们进行逻辑推理的时候,比如说我要从结果反推条件,我去追那个无条件者,我是无法越过有条件达到无条件的,因为你这样证明,必然带来二律背反。这是康德最著名的二律背反说,其实是对上帝证明的一种否定。本体或者概念,它们的存在和现实事物的存在是两个概念,就是说这种论证混淆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概念的存在和实存,也就是概念的必然性和实存的必然性,它不是一个东西。我们在进行理性推理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做逻辑游戏,我们无法跳出我们的思维,我们通过思维证明不可能得出某在思维之外的实存。

但是康德并不否定上帝的存在,因为我们既不能证明上帝存在,我们同时也无法否定上帝的存在。所以康德认为上帝存在非常必要。这基于两个目的:

一个目的,当我们预设一个上帝以后,在认识自然的时候,实际上就有了规范的向导,就是去找出大自然的莱布尼茨所谓的前定和谐,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康德提醒我们,当你预设一个上帝去进行研究时候,你一定不要用上帝的视角,上帝的方法去研究,一定还是要用因果律,用知性,用理性进行推理。这一点,牛顿是一个榜样。很多人会说,牛顿在晚年就是去寻找第一推动力去证明基督教。其实,牛顿在那个时代,不可能是一个无神论者。一般的科学家都是自然神论者,也就是说,他寻找的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第一推动力,但他采用的方法绝不是神学的方法,他还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去推理;所以他才失败,他没找到。康德从他这汲取了教训去研究,最后他说这不是个物理学问题,这是个哲学问题,这是个认识论问题,这是一个纯粹理性的局限性问题。

另一个目的,是实践理性的要求。康德哲学很重要的是解决一个至善问题。人们要追求什么?人们研究哲学,思考,存在是要干什么?要追求至善。至善不仅仅是幸福,还要配得上幸福,你要有道德感。康德的实践理性就是建构他的道德世界,去追求人的至善。这时候他就要预设三个东西,这三个东西是纯粹理性无法推出来的,或者说推一推就会出现二律背反。一个是自由,一个上帝,一个是灵魂不死。为什么有这三个东西呢?康德讲,我们人的道德世界其实不是靠任何一个功利目的建立的,不是因为有好处我才去干道德的事,它纯粹是一种义务,也就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没有原因,必须是一种必然性、普遍化的东西。义务是什么?义务是对规则的敬重。我没有别的原因,我就敬重规则,可是规则怎么来的?规则总得有个原因,也就是人的自由,你的义务必须有一个主体,有一个原因。这是我们可以建立道德世界的唯一一个根据,就是自由。如果人没有自由,就没有自律。自律这个概念,好多人理解得不对,说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的,自律就是只能约束自己不能约束别人,这是错误的理解。康德的自律的概念是说,人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律己,不是因为幸福快乐我才这么干,而是说没有别的原因,只有自己约束自己,这叫自律。我干这件事情,我建立道德,我服从道德规则不是因为有好处;有好处你就要他律,就被必然性所约束。你的幸福一定是依赖于自然界的,它不是纯粹理性;而自律是来自于纯粹理性,没有其他的原因,没有其他的东西来约束我,只是我自己来约束自己,这叫自律。那么既然道德世界是自律的,就必须预设一个自由,没有自由怎么自律?这个道德不是来源于任何其他的功利的目的,原因就是要遵守义务,就要这么干,是绝对命令,不是有其他的条件,是无条件的。但这样有另一个问题,你一个人去建立道德世界,去对世界进行欲求,欲求的是至善,至善能存在吗?你怎么保证至善存在?那必须是上帝,因为上帝是全能的,上帝是绝对的,上帝是完善的。没有上帝的预设,怎么能保证至善存在呢?即使存在至善,就能得着吗?你的寿命是有限的,活个50年死掉,下一代重新开始,活了80岁又死掉……你从头再来,你永远够不着至善。所以康德说,人要达至至善必须预设灵魂不死。从实践理性上来说,必须这样预设。

总之康德认为,我们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我们也无法否定上帝的存在。在上帝问题上,他是不可知论者。康德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一个天启宗教的信奉者,他是一个理性宗教的提倡者。就是说,如果我们人是理性的,我们就必须预设上帝的存在。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讲座开始我说过,我不是无神论者,我也不是有神论者,但我跟康德还不一样。康德说必须预设一个上帝,我连预设都不要,我比他还大胆。不知道我就不说,但是我不得不关心这些事情,因为它影响人类的思想、影响政治、影响现实。所以我要论证我们为什么要宽容,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向别人证明上帝的存在。证明上帝的存在只有一个办法,说上帝告诉我,上帝启示了我,奥古斯丁就是这么讲的:有一天在树下,突然有个声音说拿起书来读,让他读圣经,所以上帝真存在。这种东西告诉别人,别人怎么信?所以这个东西就不好传达,所以对于上帝存在的这样一种理念,一定是个体性的,而不是主体间性的。所以既然连上帝存在你都没法知道,没法传达给别人,你怎么知道你那个上帝就是唯一的上帝,就是真正的上帝,别人的就不是呢?你怎么知道伊斯兰教那个安拉,就不是犹太教、基督教的耶和华呢?他可能就是一个,只是表述不一样而已。我们对根本就不知道的事情,为什么说别人的是假的,信誓旦旦说自己是真的?你有什么理由,有什么依据?你什么都没有,你只管得住自己信或者不信,所以我们必须宽容。我们必须对不同信仰的人去宽容,不能随便说某某某是邪教,这太武断,太自负了。

我前面说过,异端和邪教这两个概念不一样。基督教对不同的派别会互称异端,把不同的宗教叫邪教,这是最早的时候。有没有邪教?邪教主要不是看思想,邪教主要看行为。比如典型的邪教——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法庭给他的罪名是非法组织。它搞的是一种破坏性行为,爆炸、杀人,他是一种刑事案件,并不能认定这个宗教信仰是邪教。另外一个比较典型,人民圣殿教,美国的琼斯搞的那个。自杀,杀人……我们当然会认为它是邪教,因为他做了很多邪恶的事情。比如说他会给他的教徒洗脑,进行人身限制,集体自杀等等。这从行为上破坏了社会的秩序,犯了罪。但是不是因为他的理念,而是他的行为。人类历史上这种邪恶的行为,通过洗脑,通过绑架,通过给出一个乌托邦的美丽神话,让你不去思考,让你崇拜领袖,让你只盲从不思考,你的行为被他摆布,给个人或者别人造成很多灾难,这其实就是邪教。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不同信仰的人如何相处?我希望大家去读一下罗尔斯的著作。罗尔斯提出重叠共识的理念。罗尔斯认为,人类社会在很多根本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比如道德、伦理、信仰等等,人们要学会在一个理性多元化的社会里共存,多元化是人类的一个长期的现象,大家必须学会在多元化社会中去找出重叠共识。重叠共识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政治权利,我们的政治安排,我们的一些宪法权利。在一个理性多元化的世界里,可以有不同的信仰,可以有不同的道德,但是大家都认可一些共同的原则,共同的价值观,比如自由、民主、平等、法制,这就是罗尔斯讲的重叠共识。

我们要学会在重叠共识下去生活。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不同信仰的人不要因为宗教去争得面红耳赤,你是基督教,他是伊斯兰教,能争出什么来?争不出什么来。那就搁置下来,去谈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东西——我们的权利怎样保障,怎样共同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在多元信仰的前提下,我们的共同价值就是普世价值,在这样一个最大公约数下去进行讨论,共同建构秩序良好的社会。

我后面要讲信仰不是什么,为什么讲不是什么呢?因为好多人把信仰看成了全部。本来是很好的一个律师,信教以后就不谈法律了,这不应该。宗教不是什么呢?宗教是终极关怀,是人最根本的有关彼岸的问题,它不是你的日常生活,它不是你的科学研究,它不是你的法律诉讼,所以不要什么东西都拿宗教说事,要学会把宗教看成更庄严、更庄重的东西,上帝管不了你那么多。有一个例子,有一个著名的律师,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二零一七起来》,他告诉我们说,上帝告诉他说,2017某组织就要垮台了,但2017过了,没有垮,事实证明上帝不灵。你这么干,连上帝都一块出卖了。到底是你耳朵不好,还是上帝预测错了呢?上帝是不会错的,一定是你听错了,上帝管不到那么多的事,上帝管大事,什么大事呢?彼岸的事,超越的事,最终极的问题。

应该知道,信仰不是一切。应该像康德讲的那样,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必须老老实实地用逻辑推理,而不要投机取巧,放弃研究。在法律诉讼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法律条文、法律的原则去辩护。在生活中一定要踏踏实实,该挣钱挣钱,该过好家庭生活过好家庭生活。不要一信了教,就全都不要了。所以我们要知道上帝不管什么,信仰不是什么。

我今天大概从文明史的角度,谈了一神教的产生以及一神教在发展过程中的分歧、纷争,这些纷争如何带来了信仰自由,以及我们在哲学上没有能力证明上帝存在,也没有能力去否定上帝的存在,只好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宗教信仰,同时要学会与不同信仰的人相处,共同建立一种秩序良好的社会,去建立我们美好的未来。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