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馆 | 承诺和一致性在公益筹款中的运用

 乐康居 2019-10-08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即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

社会心理学家史蒂夫·谢尔曼为自己喜欢的慈善组织募捐团:为了提高帮忙的志愿者数量,他先给印第安纳卢布明顿地区的居民打电话说,自己正在做一项调查,想知道他们是否愿意花三小时帮忙。

显然,大家都不愿显得缺乏爱心,很多人都说他们会当募捐志愿者。再通过如此微妙的手法征得承诺之后,过了几天,美国癌症患者协会真的带电话来要求社区组织募捐团,结果,帮忙的志愿者比从前足足多了7倍。

明白承诺和一致性之间联系的不只有社会心理学家,各行各业的专家们都会拿承诺策略来对付我们。

在游乐场门口,我每次带着孩子进门的时候,都会有人拿着气球和小玩具免费送给我们,领取的门槛很底,留下联系方式就可以。相信很多作为父母的都遇到过,玩具上基本都是早教机构大大的名字。而过了一段时间后,亲子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打电话邀请你去上一堂免费的亲子课时就很难去拒绝,再一想免费的试试又如何。亲子课上完可能就会购买上万元的亲子教程。

答应去上亲子课,是因为领取礼物的时候,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它给人造成的影响却极为惊人,这要比我们接到一个推销理财、问你是否要买房的电话难以拒绝得多。因为留下联系方式,所以对免费上一堂亲子课也照单全收。当然,这里面除了承诺和一致性以外,其实还有商业中惯用的互惠原理。

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众筹款中,运动类筹款(国内目前有近百家机构在开展)、体验式筹款、点对点筹款、其他类型的公众筹款……

运动类筹款活动是指以运动类的项目为载体,组织公众参与并进行筹募,参与者以筹款人的身份向身边的同伴募集捐款以支持公益事业的活动方式。通常运动类筹款活动分为以下几类:徒步、跑步、骑行、马拉松以及越野。

国际上,运动类筹款活动的开展已有多年的历史,如香港乐施会的乐施毅行者已经成功举办30多年,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运动类筹款活动。运动类筹款活动以其形式的新颖与活动参与者的深度体验为优势,受到公益机构以及公众的欢迎,在国内越来越多公益机构开始引进国外成功的活动模式,运动类筹款活动遍地开花。

国内,目前很多公益组织已经很成熟的开展运动类公众筹款活动,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善行者,每年6月启动报名,9月的第二个周末,50KM和100KM;壹基金举办的“为爱奔跑”,“为爱同行”;联劝举办的“一个鸡蛋的暴走”;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发起的“为爱行走”……

运动类筹款通过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将公众和公益组织连接在一起,而在公众注册报名的那一刻起就对公益组织产生了了解的意愿或认可。而在参加的过程中,逐渐的了解公益组织、了解公益组织在做的事情,就产生了一种更深度的联结。在参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则是让公众愿意向身边的朋友去推荐和介绍的基础,当公众愿意通过朋友圈、微博去晒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的时候,代表着机构收获了一份最宝贵的财富:承诺。

善行者要求四个人为一个团队,完成50 /100公里的挑战。完成50/100公里的徒步并非是专业户外运动员能办到的,许多人是怀着自我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参与到其中。高难度的任务使参加善行者变成一件很酷的事。而在备战和当天徒步的过程中,美好风景、充足的补给、暖心的后援团、安全的保障、给人惊喜的按摩、热情的志愿者欢呼和呐喊、和队员充电冲刺的喜悦都成为了晒的基础。

从往届队员的活动感言中也可感受到这一点。

队员二黑粑粑发微博说:感谢刘班长搞定接送的车之后,请吃晚饭、早饭,身体受伤还坚持走完了50公里;感谢会贤借给充电宝,让我后半程不至于孤单无缘;尤其感谢谭红波队长,在首任队长退赛时,果断承担队长重担,“身残志坚”地包揽了诸多团队工作。

“与爱瞳行”的李霄云说:我想强抱!所有挑战者!所有志愿者!所有村名!所有后援者!所有参与者!我很渺小,无声无力。但我们在一起很强大,有心有志!感激这一切!要感激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孩子,因为其实是他们帮助了我们,帮助了我们在做更好的自己。

——引自康晓光《2015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典型项目“善行者,公益徒步的传奇”

在两天的行程中,有许多可以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尤其是人到达身体的临界状态时,会有许多自省的想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灵之旅。

参加过三届善行者的队员在公众号中分享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善行者它把公益与徒步结合在了一起,在你享受徒步的过程当中,你还可以享受到去帮助他人和被人帮助的乐趣。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可是善行者让你的生命体验增加了一倍。多年以后,当你回过头来看自己每一年走过的善行者时,也许这种至始至终式的生命体验会更加的让人着迷。

除了运动挑战外,善行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参与公益的良好机会。很多人希望有机会参与公益,但缺乏自己能参与的方式和途径。这样的活动,不仅仅能让队员们参与,还能让队员的亲朋好友参与。“三好生”队的队员在随笔《用脚步丈量爱的长度与宽度——记我的善行100初体验》中写道“因为以爱的名义,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而善行,带着自己的爱心,决定组队参加。”

体验类筹款活动公益组织发起能够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受助群体状态的活动,发动参与者捐款,并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筹款。体验式筹款活动的一个特点是活动成本低,主要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做话题倡导,让参与者自己参与。参与对象门槛低,有瞬间引爆的可能性。

红鼻子节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慈善节日,从1988年创办至今已有29年的历史,喜剧救济基金会一直倡导“通过娱乐传递社会正能量”,旨在打造一个“没有贫困的公正世界”。

在国内,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多家媒体共同发起“饥饿24小时公益体验活动”(简称:饥饿24)也是体验类筹款的代表:倡导18-60周岁有条件的人10月16日12:00—10月17日12:00 24小时不吃饭。体验饥饿,关注贫困并捐出一天餐费帮助受饥饿困扰儿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