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价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案

 yiyidaodao 2019-10-08

评价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分类。2.掌握写景、即事、咏物、怀古诗的基本解题技巧.

二、古代诗歌分类

(一)、写景抒情诗

写景以抒情言志,或用衬托、对比手法,或用白描手法,或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答题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

    ①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

    ④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景物特征:孤寂 表达技巧:拟人

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

(二)、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即事感怀诗常见的情感

1.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2.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

(闺怨诗、离别诗)

如: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4.或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5.或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春望》:

6.或表现作者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远大报负。如屈原《离骚》。

7.或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咏物言志诗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怀古咏史诗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用对比手法以强烈的反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反衬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四)、怀古咏史诗

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隋炀帝时,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名的暴行。

第四句以大禹治水的业绩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但这样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统治阶级奢侈糜烂的生活予以批评。

(五)、边塞征战诗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③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六)赠友送别诗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3.饮酒饯别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翔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谢亭送别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七)、思乡怀远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参考答案: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八)、山水田园诗

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以此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兴。诗人往往从山水中或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特征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

 评价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学习目标:1.正确评价诗歌内容

2.掌握诗歌内容的做题方法

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 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如: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

2.对别后生活的关切 和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一)看标题(序、注)

例: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明什么哲理?

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

(二.)巧分类

见一.二课时略

(三.)析尾句

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

(四.)抓字词

把握诗中有意省略的词,体会诗歌的语言含蓄美。 
  诗歌是一种跳跃性的艺术。它讲究含蓄美,不直露,总要留下一块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感受诗的内蕴力。对此,金开诚先生曾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
字。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和诗歌的场景,以期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五)明意象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六.)知人论世  就本诗的思想内容给出赏析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注意也要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

四、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诗歌鉴赏的一般基本步骤。

     1.看标题、作者、背景、注释;

     2.读两遍,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意;

     3.抓住诗歌的意象(物),对诗歌进行理解;

     4.分析技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5.审清题干要求;

     6.根据要求,结合全诗意境组织语言表达。

语言组织:

这句诗/这首诗运用了……艺术手法,……表达了……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评价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观点.2.掌握作者评价观点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

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1、抓关键词。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和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和形容词,如宋祁的《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中《登金陵凤凰台》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答题明确了方向。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情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离愁别怨)的意境。

2、抓关键句。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它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如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这样的句子在诗中具有画龙点睛,明示作者观点态度的作用。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
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阳(今江西波 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

3、要熟悉掌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

用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有:

喜爱、向往、追求、同情、厌弃、憎恶、不满、痛恨、指责、揭露等。

如2007年天津卷诗歌鉴赏: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2007年安徽卷诗歌鉴赏: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秋词 (刘禹锡)                              行秋(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   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浣溪沙  (明)刘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夕阳江上雨余天。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4分)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

1)、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2009年高考湖南卷)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1

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2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2分)

2答:(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每点2分)。

3答案:表现手法: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作者情感: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4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5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

 6、答: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7【参考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疏雨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