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访谈】郭选贤教授:中医之路是一生的坚守

 健康福禄寿 2019-10-08

燥为秋季之主气,早秋季节,天气晴朗,秋阳曝晒,气温高而干燥,人体易感受燥热邪气而为患,其所导致的温病称为温燥,属温热病范畴。在秋季温热病高发期,御医良药平台走访了国家知名中医温病学家——郭选贤教授,在御医良药线下合作机构杏林堂国医馆见到了郭选贤教授。

郭选贤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首届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知名中医温病学家。第一、第三附属医院返聘主任中医师,郑州市中医热病会诊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温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中医热病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从事中医40余年,擅长治疗发热、咳喘、肝胃病等温热性疾病,对消化、呼吸之感染性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症亦有独到之处。

郭选贤教授:中医之路是一生的坚守

艰难岁月 勤学笃志 奠定师医路

郭教授说,自己这一生有两个职业,第一职业是老师,第二职业是医生,既源于家族长辈不是从医就是从师的影响,也源于自己在求学路上的坚持。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对学习的渴望和家中长辈的谆谆教导,毅然决然选择中医,从此走上了中医的道路。郭教授深知中医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问,唯有不断学习、实践才能体会中医的博大精深。两年毕业后,刚好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面对这样好时机,郭教授毫不犹豫报考中医专业,1978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五年制本科学习。在多年的学医路上,一直坚持6点起床背书,晚上10点休息,不浪费学习的每分每秒,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老师、同学眼中最刻苦、最勤奋的学生。

198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留校任教。郭教授说,学医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脱离了临床任何理论都是空洞的。所以在教书的同时,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到临床工作,几十年来没有停止过。

博采精研 实践真知 发扬中医特色

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温病学的教学、科研与临床的郭教授,是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6部《温病学》教材的重要编写者,共出版著作35部,代表作“三诀”(即《中医临证要诀》、《中医病证方诀要》、《中医内科诀要》),《温热病指南集校注》和《吴鞠通研究集成》是其重要著作。其中《中医临证要诀》更是多次出版,称为“学医之钥匙,临证之门径”,因此书获益的中医人不计其数,受到多位国医大师的题句写序。

在四十年的教学和行医生涯中,郭教授对传统中医学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在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约200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61篇,获国家专利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为我国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做出卓越贡献。

岐黄传薪 躬耕不辍 坚持教学和坐诊

从河南中医药大学退休之后,便有多家医院返聘郭教授为主任中医师,每周定期到第一、第三附属医院坐诊,同时,心系基层中医诊疗水平的郭教授认为,中医馆对于服务基层百姓来讲是最便利、最便捷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医带来的健康,其他时间会在杏林堂国医馆等基层为群众看病。在问及什么时候会休息时,郭教授说对于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足,很充实,即使退休也没考虑过要休息,总想着在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上,再为国为民为中医发一份光散一份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