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颈治疗网球肘——谈脊椎病因治疗学对网球肘的认识

 郭医 2019-10-08

    从脊椎病因角度考虑,所有上肢的问题都应该追溯其颈椎源性问题。

在龙层花教授的《脊椎病因治疗学》中,专门提到了“肩周炎是一种特殊的颈椎病”,这一具有创新性意义的理念(虽然已经提出近半个世纪)。笔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确认了肩周炎的脊椎病因学发病机制,并且观察到上肢肌骨疾病中很多都与脊椎病因相关。

    下面想通过常见病中的“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讨论与批评指正。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网球肘的概念和目前的发病机制。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以网球运动员发病率高而得名,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上髁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为特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1]。研究表明,在30~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3%,尤其以44~54岁的人群为主,无性别差异,可能与肘关节的重复、过度的使用有关。[2]由于网球肘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治疗方法仍然没有一个金标准,而且治疗后往往容易复发,部分成为顽固性网球肘。[3]

    从发病机制上看目前尚不明确。

    有的从解剖生理角度分析:解剖生理上肢骨骼较小,关节囊薄且松弛,关节腔较大,韧带少且力量弱,故运动易损伤;而伸肌相对于屈肌,较弱且活动度较小,桡侧腕短伸肌肌腱介于腕长伸肌肌腱和肱骨外上髁之间,反复挤压、摩擦、离心性运动收缩时更易受损。不少学者认为桡侧腕短伸肌起点的撕裂是网球肘发病的原因,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血管纤维细胞样增生的不成熟修复组织[4]。

    还有的从力学角度分析:力学因素网球运动是一项由下而上弧线运动,网球运动员每次击球时需手握重约340~425 g球拍,拍打重量约为56.7~68.5 g的球,产生120~200 km/h甚至更高的球速,每一轮回的运动手腕和前臂都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力。此外,由于臂、腕、指共同协调使球产生力量、速度、旋转、方向和落点,而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往往使运动员更容易造成网球肘,如腕、肘关节在发球时过度紧张、伸肌在接球时过度伸展;手腕在击球时位置高于拍头且不固定等口。[5]

通过对《脊椎病因治疗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笔者认识到同肩周炎是特殊颈椎病一样,“网球肘”也是特殊的颈椎病。它的发病机制与脊因学所认为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从脊因学考虑,根据临床观察,网球肘患者有以下特点:

1.    凡无外伤史者,其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与脊椎退行性变发病年龄一致。

2.    多数患者疼痛位置多固定不变,夜间常加重或伴放射至前臂或手部疼痛,起床活动可以自行减轻。受累肌肉多见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尺侧腕伸肌。压痛点常在肱骨外上髁部。此组肌群均属C5-C8神经支配,放射痛范围也与C5-C8前支支配范围相符。

3.    早期为痛性关节活动受限,后期多为关节长期失用而致肌腱挛缩,或发生关节滑囊炎致粘连而致关节活动受限。有的网球肘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形成顽固性网球肘。

    为了弄清与脊椎病因关系,我们做颈椎触诊,对顽固性网球肘患者检查。早期均可在C3到C7椎旁找到压痛点。该处可扪及横突轻度前移,或侧摆式错位。在锁骨上窝可扪及有关斜角肌紧张,呈索状硬结。下颈上胸45度,斜位X线照片,可见患侧一个或多个椎间孔中的钩椎关节位移或勾椎关节并后关节错位,使椎间孔变形变窄,病程较长或年龄较长的可见钩突骨质增生。用正骨推拿或牵引下正骨法纠正颈椎,钩椎关节错位,疼痛可加速缓解。早期患者痛性关节活动障碍,可在正骨后迅速改善,晚期粘连性关节活动障碍者除外。因此我们初步认识到,网球肘同肩关节周围炎一样是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颈椎病,发病主要在钩椎关节的前或侧错位。使脊神经根前根,或前后跟同时受累。一般颈椎病的关节功能紊乱型,多见后关节错位。出现颈肩臂疼痛综合征,并无运动障碍。而网球肘主要特点是疼痛,同时出现关节活动受限。脊神经前支在椎间孔外不远处发出交通支与交感神经相联系,并发出脊膜返回支再入椎管,支配管内骨膜,硬脊膜,硬膜外血管,后纵韧带及关节囊等敏感组织,钩椎关节前错位,直接压迫或牵张刺激而伤及脊膜返回支,引起剧烈神经性的肌肉痉挛性疼痛。若能早期诊断,及时纠正骨关节错位,解除对神经刺激的压迫。肌肉痉挛缓解,网球肘即可缓解,如果错位未及时纠正,将导致脊膜返回支损害而引起其支配的椎间孔内骨膜反应及关节囊渗出水肿,加剧了椎间孔内水肿而继发性加重,前后根神经受压迫,而加重网球肘周围肌肉痉挛性疼痛,形成恶性循环,发展成顽固性的网球肘。由于病变以椎间孔前壁为主,故运动神经纤维受损较重,而使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从脊椎病因思路治疗网球肘的方法:

1.    结合麦特兰德手法,进行颈部横突前方触诊,寻找comparable singe,也就是“气至病所”的“反映点”。再进行相应力度的按压,在横突前方进行由前向后方向的按压。可以在坐位下进行,同时配合患者向患侧转动颈部至极限位置。

2.    对局部痉挛的斜角肌进行按摩放松。

3.    对颈部相应反映点进行针刺,要求每次针刺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

请看以下视频。此患者为网球肘2个月,未经过其它治疗。来我科进行治疗,3次后患者症状改善,握力基本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龙智铨.顽固性网球肘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5,17(6):57—58.

2 Sims SE,Miller K,Elfar JC,eta1.Non—Surrgical treatment oflateralepicondylitis: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 [J].Hand(N Y),2014,9(4):419—446.

3 沈景辉,冯翔宇,林智锋.顽固性网球肘32例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2006,18(9):27—28.

4.Fedorczyk JM.Tennis elbow:blending basicscience with clinicalpractice[J].J Hand Ther,2006,19(2):146—153.

5.朱庆,朱宏,窦萍.网球肘的防治[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2):18—19.

6.Ali M,Lehman TA.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a betterterm thanlateral epicondylitis or tennis elbow[J]. J Hand Surg Am,2009,34(8) :1575

以下视频为从颈论治网球肘的握力前后对比。

第一次治疗前后对比:

第三次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