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管肉包子叫馒头,其实北京也有“肉丁馒头”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09

南方管肉包子叫馒头,其实北京也有“肉丁馒头”。猪肉丁(瘦多肥少)、黄酱、葱姜、香油做馅儿,包好以后褶儿朝下放(讲究的也有拿模子扣上花纹再倒出来的),蒸出来以后跟馒头很像。

说到这个,想起《东京梦华录》里面提到的一些面食。“炊饼”相当于今天的馒头,宋仁宗之前叫“蒸饼”,之后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字才改叫“炊饼”的。宋朝的“包子”跟今天用菜叶裹炒肉丁和米饭的那种“菜包”有点像。“兜子”相当于今天的烧麦,“细料馉饳儿”是大馄饨,而宋代的“馄饨”相当于今天的饺子。“角子”则是用粉皮或豆腐皮包的两头尖的包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代管无馅馒头叫“蒸饼”,有馅无褶的叫“馒头”,有馅有褶的叫“包子”,比如《东京梦华录》的软羊诸色包子,《梦粱录》的虾肉包子、细馅大包子、笋肉包儿、水晶包儿等等。PS,宋代以前除了熬面糊糊以外,凡是成型的面食都统称为饼。馒头是蒸饼(炊饼),面条(面片)是汤饼,烧饼是胡饼或炉饼,炸馓子是索饼……

宋仁宗时,不光蒸饼叫炊饼,正月也改叫端月、初月。太祖叫赵匡胤,东京街头卖香印(即印香,用多种香末调和制成的焚烧用香)的小贩都不敢吆喝“香印”二字,只能沿街敲锣

宋朝的避讳制度相当繁琐,不仅皇帝的名字要避讳,与其同音的字也要避讳。比如《绍定礼部韵略》记载,宋太祖叫“匡胤”,要避讳框、劻、筐等十八个同音字、引、靷、酳等十七个同音字。宋高宗名“构”,要避讳遘、媾、购、句、诟、逅等五十五字。两宋皇帝名字共需避讳326字。

洪迈《容斋三笔》也评论说「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指赵构的55个同音字)。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甚至连虚构的“圣祖”赵玄朗和攀附的“远祖”轩辕之名也要避讳,玄武大帝改叫“真武大帝”就是宋代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