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维死后82年,随着一封密信出现,为何有人感慨诸葛亮可瞑目了?

 数字人生6688 2019-10-09

昨天13:08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虽然因马谡失街亭,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诸葛亮却在天水得到了一个姜维。在得到姜维后诸葛亮小编,他在写给蒋琬的书信中说道姜维是“有胆略的凉州上士”,很值得培养。

姜维投蜀后,诸葛亮出征,姜维都跟随左右,诸葛亮很看重他,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诸葛亮死后,姜维跟着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镇守边境,多有战功。蜀汉第三代班子费祎掌权后,姜维屡次想兴兵北伐,想实现诸葛亮遗愿,但都遭到费祎拒绝。

在费祎被刺杀后,姜维没了制约,于是他在升为大将军后,着手主持北伐大业,立志要完成诸葛亮遗愿,不过北伐并没有很大的进展。

公元263年,司马昭正式展开了自己的伐蜀大业,在钟会与姜维相持不下之时,魏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攻克绵竹,打到了成都城脚,蜀主刘禅最终选择了投降。之后刘禅又命令姜维投降,姜维于是选择了投降。投降之时,《三国志》用了八个字来突出姜维手下将士的表现即“将士咸怒,拔刀砍石。”这可以看出姜维的将士当时也是很想一战的。

陈寿写的没有注的《三国志》过于略,写到姜维投降就没了。虽然是后主刘禅让投降的,但终究还是让姜维带上了降将的帽子。

公元347年,东晋桓温率大军平定了巴蜀的成汉政权,桓温属下孙盛找到了姜维曾写给刘禅的一封密书,密书说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意思说自己当时是诈降,要刘禅忍耐一下,他马上就要光复蜀国了。

而桓温当时看到这封密书则发出了感慨说诸葛亮可以瞑目了,桓温的意思也就是说诸葛亮没有看错人,姜维一直都是心系蜀汉,是他合格的“徒弟”。当时的轻易投降是另有打算,是想借假降来光复蜀汉。桓温发现书信是公元347年,而姜维死于264年,差不多近82年。

姜维密书刘禅这个事迹都记载在东晋史料《华阳国志》之中,《华阳国志》是记载古代西南地区的重要参考史料,它的常璩是曾是成汉散骑常侍,桓温灭成汉后,他做了桓温的参军,随至建康。他是当时事迹的见证人之一,所以应该是比较靠谱的。《华阳国志》中的这件事后来也被纳入《三国志》中当做原《三国志》的注,自此广为人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