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沿 | 栗占国团队最新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治疗再获进展

 昵称66099695 2019-10-09

热点

2019年9月2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栗占国团队在Ann Rheum Dis《风湿病学年鉴》发表了低剂量白介素-2(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最新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该药在SLE的疗效及安全性

这是该团队继2016年8月首次揭示IL-2治疗SLE的机制后,再次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RCT)证明低剂量IL-2的显著疗效, 是课题组对SLE治疗方案探索的又一重要成果。

Ann Rheum Dis(《风湿病年鉴》,ARD)杂志创刊于1939年,是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的官方杂志(IF 14.29),文章涵盖风湿免疫病学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血液等全身多个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预后不良。SLE目前特异性治疗方法少,而传统治疗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常见。目前我国SLE患者近1百万,研究能够控制病情安全的新型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入组难治或复发且病情活动度(SLEDAI>8)的SLE患者。在低剂量IL-2治疗后,患者的发热、皮疹、脱发、水肿、肾炎等临床表现、免疫指标(24小时尿蛋白、白蛋白、抗dsDNA抗体、补体水平等)以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 疾病应答指数[SRI4])改善。

低剂量IL-2组研究主要终点SRI4明显优于对照组,24周时IL-2组SRI4反应率为65.52%。此外,低剂量IL-2组患者的耐受性好,感染发生率(6.9%)明显低于仅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对照组(20.0%)。

该研究证实在给予低剂量IL-2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升高,而致病的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通过靶向调控IL-2受体纠正患者体内免疫失衡而发挥治疗作用。同时,低剂量IL-2组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升高且功能增强,可能与抗感染作用有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何菁教授、张芮君及邵苗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清华-北大生命科学中心(CLS)等基金的资助。

多年来,该团队一直致力于SLE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探索了新的诊治方法和方案,并在临床上应用。其中包括免疫抑制联合治疗(CIST)和小剂量环磷酰胺(SILD)以及T细胞疫苗等。前期研究证实了SLE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失衡,主要表现为效应性和调节性CD4+ T细胞的免疫失衡,而这些CD4+ T细胞亚群受IL-2调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在2016年首次应用低剂量IL-2治疗SLE并获得成功,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推动了低剂量IL-2治疗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已制定低剂量IL-2治疗指南,指导临床使用。

学科名片

风湿免疫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 风湿免疫学科/ 风湿免疫研究所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内首个亚太风湿病中心。

该科的各位教授在国内和国际的任职包括前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主席和前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委、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WHO 肌肉骨骼疾病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及委员等。获得的学术及荣誉称号包括973 首席科学家、CMB杰出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教师基金获得者等。团队成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Med》、《Science》、《Cell H&M》、《Immunity》等发表SCI 论文200 余篇,IF8.9-31.2 的论文31 篇。13 人担任著作/ 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主编或主译了《类风湿关节炎》和《凯利风湿病学》等20 余部风湿病学专著,参编30 余部。

供稿 | 风湿免疫科

整理 | 无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