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尘世中的凡人,恐怕都曾在人生的某一霎那,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拷问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应该追逐的目标是什么? 我听过一句话:'活着,像狗一样地活着,只要活着就有一切,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是怎么样。' 豆腐西施胡玉音熬过了批斗,游行,没日没夜地扫着大街,最终换来了一纸批斗成分搞错,归还一切,熬出了头,恢复了小业主的身份,这是《芙蓉镇》的活着。 生活在美国的黑人青年面对妻子的离去,失业的困境,拖欠房租被赶出,只能带着儿子流落街头,住着公共卫生间,他仍坚强地打着散工活着,'他一定有条漂亮的裤子'幽默的智慧折服了面试官,最终成为了百万富翁,这是《当幸福来敲门》的活着。 《活着》是余华的成名作,他曾被称为'中国残酷写作的代表人物'。 他的《活着》是不一样的活着。 余华的《活着》是'福贵式活着',福贵没有福,也没有贵,但他就叫福贵。'福贵式活着'绝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人与历史、人与生命,以及人与死亡的一种相处方式。 1、人与历史的关系:争与不争都是必然的从1949年算起,一个人要活过这样一段岁月,他需要经历:土改、镇反、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革... 《活着》中涉及到了土改、大跃进、三年饥荒灾害、文革等不同历史时期,虽然文中描写的语句不多,福贵遇到的事情中不难看出。 福贵是地主之子,靠剥削过着好日子,后来因赌博将家业都败给了龙二。土改中龙二成分被定为地主,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当场枪毙,而作为贫农的福贵反而得到了一定的照顾。 龙二被押往刑场时,冲着人群中的福贵喊:“福贵,我是替你去死的啊。” 福贵在为母亲抓药的路上,遇上了抓壮丁的国民党,备注去战场和同共产党打仗。一同去了战场的人,要么战死,要么在逃跑的途中被人打死,而福贵却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 福贵回忆起这一段,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福贵逃过土改,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是历史偶然遗留下来的历史,那么在饥荒中福贵和家人互相扶持度过,这是福贵和家人和历史抗争的结果。 历史是进步的,它对生命的审判也不是偶然的结果。它决定有些人冥冥中要死去,又决定另外一些人活着,无论这些人怎么挣扎,这是必然的结果。 福贵经历一切,他明白了:争来争去的结果就是赔上自己的生命,身边一个一个认识的人都死去了,他还活着。不如做个平常人。 2、人与生命的关系: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福贵早时顽劣不堪,吃喝嫖赌、夜不归宿、家暴家珍。 家道中落后,历经父亲去世、战场逃命后,福贵的心理有了变化。 福贵经历一家八口人七口人死亡:福贵败光家产,福贵他爹福贵他爹没有经受住打击,在茅坑里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娘和他媳妇家珍病死、儿子有庆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难产而死、女婿二喜在工地被石板夹死,就连唯一的外孙苦根也因为豆子吃太多了被撑死。 福贵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是给替他收尸的那个人。 儿子有庆被医院抽血过多而死,他发现县长是他当年与他同甘共苦,战场的死亡线上一同挣扎的春生。 福贵对春生说:'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 春生遇上文革,上吊自杀了。 福贵放弃复仇不止春生是他的朋友,而是福贵从战场上捡回一条命,他得知自己逃命回来是来自不易的,春生的命也是一条命。儿子有庆的血救回其他人的命,这是希望。 福贵最后和老牛相依为命。福贵在市场见到老牛眼里的求生欲,他买下老牛,他给老牛起名'福贵',不曾想老牛陪他度过最后一段时间。 美国作家福克纳说过:人之所以不朽,因为他有灵魂,富于同情心,自我牺牲和忍耐的精神。 福贵可以放弃复仇没有报复春生,他也可以对一头老牛产生怜悯之心。也许这也是余华想要通过福贵表达的精神内涵吧。 人来时间走一趟,天大的事大不过'你还活着'。 《人间世》的片尾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总会有阳光照射下来。 所以,活着,活好一点,活久一点,总会有阳光照射下来。 03、人与生死的关系:坚强活下去才是活着'死亡'是《活着》中时贯穿始终的一条明线。 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老黑奴'以歌报痛'的乐观主义精神,促使余华创作了《活着》 。 福贵经历破产、父母去世、子女遇难、妻子病逝、女婿和外孙的相继离去,福贵依然坚强活下了下来。 有庆去世时,福贵对地下的父母说:爸妈,有庆去后,你们对他好点,他活着时我对他不好。 家珍病逝时,福贵说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福贵年轻时比较混,做了很多对不起家珍的事情。 有庆走了,他不用受苦了。家珍走了,走得安详,不用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 凤霞走了,但是她给福贵留下苦根,给福贵留下了寄托。 凤霞的死换来苦根的出生,生与死在福贵的眼中内在地联系起来了。 苦根也走了,福贵最后一个亲人走了,福贵最后的寄托也没有了,福贵身边剩下一头老牛。 亲人相继离世,福贵也没有被打倒,他以生拒死,坚强活下来,他对带生死的态度,有着看透的豁达和超脱。 他对生命挚爱和敬畏,死命不断向他靠近,他又以坚强活下去的意志不断远离死亡。 老黑奴和福贵是两种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国度,然而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是一样的,或许这是余华想表达的活着的另一个意义:死亡不可避免,坚强活下去的意志迎向新生才是活着。 生活并不是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生命亦然。有的人生来就得拼尽全力去追求你垫在脚底的那个层面,活着就是他们的目标,因此对他们来说,活着就是件很伟大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仿佛看到福贵赶着“福贵”,嘴里吆喝着“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到生的意义。' 在他颠荡起伏的后半生里,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痛苦之后,垂幕之年的福贵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福贵'。 生老病死,挣扎抵抗,拼尽全力,争取到的也许不过是10%的存活几率。他们从来不问活着有什么意义,因为活下去本身就是意义。 《我不是药神》里面的所有人,都在追问这种意义。 对于福贵老说也是,活下去就是有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