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气、病气与针刺补泻》

 野之老 2019-10-09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第一是“形气”。这里所谓的“形气”是专指人体外表形体的强健与否;第二就是所谓的“病气”。需特别注意的是,题目所说的“病气”,在此并非指病邪之气!而是相对于人体外在的形体表现而言,此“病气”有两种病理表现情况,即指在内的受病脏腑,其功能表现亢进或低下;而此脏腑功能的亢进有余或低下不足,则都属病态,故称其为“病气”。简单地说,“形气”与“病气”,具体所反映的,乃是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邪与正的一种表里及标本虚实关系;而这种关系,又直接影响着针刺时的治疗方法以及误治的后果。


对此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就是黄帝这里专门问岐伯:人的外在形体的表现,与受病脏腑功能之表现,有时相一致,有时不一致,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区分并加以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道:“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这段经文说的是,岐伯认为:对于那些外表形体不显强健的患者,如果他们受病的脏腑却功能亢进,这种情况属于外似虚而内为实;这说明是邪气在体内占着优势,故临床治疗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使用泻法来泻除邪气。相反,如果患者外表形体表现为魁伟强壮,而受病的脏腑却表现为功能低下,此属于外似实而内为虚;临床针刺治疗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使用补法来补益正气。倘若患者的外表形体不显强健,同时受病的脏腑也功能低下,此则属于阴阳表里血气都已经虚弱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就不可以再用针刺进行治疗了。因为如果误用针刺,则就会导致虚上加虚,虚上加虚就会导致内外阴阳全都衰竭;表现为人体血气消耗殆尽,五脏精气空虚而筋骨痿弱以及骨髓枯涸。这对于一些老年病人,如果精气已衰的就会因此由衰而绝、甚至于死亡;既使对那些精气充足的壮年人,也会因此耗损严重而难以恢复。


岐伯继续说:“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此段说的是,倘若人体外表形体表现为强健壮实,而受病的脏腑也功能亢进,这就被称做是人体阴阳表里血气都处于亢盛的状态;对应于治疗,则应该立即使用泻法来泻除邪气,以达到排除病邪、调整正气的目的。所以说,病气有余的属于实证,应当用泻法来治疗;病气不足的,属于虚证,应当用补法来治疗,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误治,岐伯说道:“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胰,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慑辟,皮肤薄着,毛腠天瞧,予之死期。”首先,文中“慑辟”中的“慑”其实指的是“病气”;就是形容人体肠胃正气不足,运化无力的一种状态。但需注意的是,“慑辟”在此并非指病邪之气,而是相对于人体外在形体的表现而言,在内的受病脏腑之功能表现为亢进或低下。而这种脏腑功能的亢进有余或低下不足,临床都属于病态,故而才称其为“病气”。本段整体翻译过来,大意是:临床医者如果施用针刺治病而不懂得人体这种“形体病气顺逆”的意义以及补泻的作用,那么则就会导致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互搏挣的一种病理状态。医者倘若对邪气满盛的病证误用了补法,则就会使得阴阳各经的血气满溢于外;肠胃之气壅滞不通及充塞腹内而致腹部胀满;肝肺二脏的脏气不得宣通而致气机壅塞于内;人体阴阳二气运行失常而发生错乱等等病理改变。相应的,倘若医者对正气虚衰的病证误用了泻法施针,那么就会使得:经脉因得不到营养而空虚;血气因过分耗损而衰竭枯涸;肠胃运化软弱而无力;皮肤瘦薄而附骨;毛脱发折腠理憔悴萎弱等等的病理改变。见到这些证候,则就可以预测到患者的死期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