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是伤寒疾病的第二步,一般情况下,伤寒经过治疗,在太阳层面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会出现阳明病。如果因为汗、吐下失宜,会出现相对应的阳明症状。 阳明病本来就是六经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的医家解释阳明都是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所谓的“阳明燥金”,虽然这种解法没有致命的缺陷,但是在实际运用上还是会将人带偏,比如因为有一个阳明燥金的前提条件,大家就将白虎汤命名为了气分热的主方,事实上,白虎汤的使用不一定是气分热,而可以从其他角度加以考虑。 阳明的代表方剂是白虎汤、承气汤、茵陈蒿汤,这三类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定的热象,所以白虎汤面对的是中焦的湿热,承气汤是面对的实热,茵陈蒿汤则是面对的郁热。所谓的燥金,只有承气汤是明显的,白虎汤不一定是燥热,而茵陈蒿汤则更明显不适燥热了。 阳明为合明 大家都知道,三阴三阳其实是按照阴阳的多少来划分的,所以我们需要清除三中国状态,三阳病都有发热,所以发热是三阳病的共同特点,也是阳气不同的表现状态。 阳明是合,也就是说太阳可以是将人体的阳气开,有的时候开的太过,有的时候开的太小;阳明则是合,有的时候合的太过,有的时候合的太少,不管如何,还是合出了问题。 比如承气汤证,就是因为闭合太过,导致人体阳气旺盛,所以有高热;白虎汤证,则是因为人体的湿气闭合太过,湿热之气在人体没办法透出去,但是这种阳气之闭合,其实是热为主,湿为次; 但是茵陈蒿汤则不一样,它的闭合是因为湿气为主,热气为次,所以在治疗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知母除湿, 粳米生津, 甘草护津。 白虎汤之所以是用来治疗湿热的,其实从中暑用白虎汤,还有风热湿痹用白虎汤就可以看出,只要是湿热性质的疾病,有热,有湿就可以考虑。白虎汤的机制,就是湿气遮蔽了阳气的抒发,用知母滋阴、利尿,粳米生津利尿,就是通阳。 所以,从一个立体的角度来说,阳明病是开阖枢之中的合出了问题,但是从人身阳气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阳气堵塞了,而且这种堵塞与太阳不一样,太阳堵塞在皮毛,主要还是表皮的问题。 表皮的问题,那么主要因素就是风寒,风在表,则疏泄太过,人体也受不了;寒在表,也会出现肤表被闭,变生百病。 而阳明则是寒邪,湿邪堵塞在肌肉,属于往里的层面,正是因为往里,所以发热更加的明显,温度更加的高。这时就需要从滋阴,从内消热邪。尽管有寒邪在,但是在阳气的作用下,其实表现出来的还是热象。 |
|
来自: 彼案 > 《六经辩证病机案例辩证六经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