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天,乏力困倦、不想动、不想吃、睡不够?为什么?怎么办?

 d_lotus 2023-08-20 发布于北京

人生存于天地间,天地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中医称“人与天地相参

夏至后、立秋前为暑期,暑气当令。

暑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暑气过度则为暑邪,或称暑淫,是中医外感病因“六淫之一。

人受暑气影响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暑天的各种不适与暑邪的特点密切相关。

暑性炎热升散,易伤津耗气

炎夏烈日曝晒,气温过高,天气酷热。出汗是人体重要的散热机制。天气炎热,人体毛孔开泄,大量出汗,蒸发散热,称暑性发散

出汗过多虽然可以散热,但也会消耗身体:

1、大量出汗,直接导致体内津液不足

人体70-80%都是水分。

津液是中医对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脏腑、形体、器官等组织内和组织间,起滋润、营养人体的作用。

大量出汗,使津液从毛孔外散,会耗伤津液,直接表现为唇干舌燥,口渴喜饮,尿赤短少。

津液耗损进一步加重,会伤及阴分,出现颧红、手足心热、疲乏倦怠、消瘦、脉细数等。

2、气随汗泄,导致气虚。

中医认为,阳气对毛孔腠理的开阖协调、以及阳气的蒸腾和推动津液排出体外是形成汗液的基础。出汗是津液和阳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称“阳加于阴谓之汗”。

这不难理解,人在热的时候、运动的时候才会出汗。气温高、天热、运动都属于阳,汗液是有形的液体,属于

所以,出汗过多不仅消耗津液,引起阴亏,也会消耗阳气,导致气亏。汗液蒸发,带走更多的阳气,进一步加重阳气消耗,导致身体出现气津(阴两亏的病理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出大汗的人很容易乏力、气短、疲劳、倦怠、懒动的原因,这是气虚的典型表现,是出汗引起的气随津泄

虚至极或急骤外泄,会出现汗淋漓的同时出现气息低微、面色苍白、脉微弱,甚则昏迷,称气脱气虚失于温煦,出现肢端发冷(四肢厥逆),称暑厥;津亏气厥化风则出现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称暑痫这些是伤津耗气的重症。

无论倦怠乏力懒动,还是气脱暑厥暑痫,都和暑性属火,炎热升散,导致汗液大量流失,伤津耗气,引起人体气血津液不足密切相关。

暑多挟湿

暑期除了炎热难耐,降雨也充沛,是阳盛阴长的时令。

这时的特点是不但热,还潮湿,湿热蒸腾弥漫。湿,是暑气的另一大特点,人体受湿热的影响,会出现

湿性沉重下坠:表现为沉重的病变,如头重、身体困倦沉重、四肢酸楚沉重乏力等重坠的表现;

湿气秽浊:出现浑浊、不干净、不清爽的病变,表现为分泌物及排泄物秽浊不清,如小便浑浊,大便粘滞女性白带量多腥秽,男性阴囊潮湿等。

热蒸腾湿气上行出现头昏沉、不清醒、面部油腻,痤疮皮疹,舌苔厚腻。

湿阻气机、困脾:湿邪阻滞气机则见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粘滞、小便短少;气机逆上则恶心、呕吐等。

脾喜燥恶湿,湿邪侵袭容易影响脾,导致运化失常,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气血生化乏源则乏力倦怠;脾不升清则头昏沉、不清醒、嗜睡。

暑热升散,伤津耗气;暑湿滞脾,气血化生不足。人体消耗过度,来源不足,这就是暑天你为什么倦怠、乏力、懒动、不想吃、老想睡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暑天被称为“苦夏”的原因。

临床辨证后,对不同症状和病机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处理能收到不错效果:

乏力倦怠是典型的气虚,这时要补气为主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除了直接补气,还需要改善食欲、促进吸收。常用药为西洋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常用方为四君子汤、异功散。

湿邪是导致沉重、倦怠、昏沉和食欲不振的原因,临床常用化湿燥湿利湿又能健脾之品,如苍术、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藿香、白扁豆、白豆蔻等等,常用方为平胃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三仁汤、香薷饮、六一散、藿香正气散。

气有余,便化火,盛夏补气容易上火,且气虚的根本在于热盛引起的津液耗损,所以,暑期补气,常常需要加入补阴生津养液之品,如:沙参、麦门冬、玉竹、石斛,常用方如白虎人参汤、生脉饮、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

伤津耗气的湿热内盛的根本在于暑热,治本须要清热。常用药为石膏、知母、金银花、西瓜翠衣、天花粉、生地黄、绿豆等等。常用方如白虎汤。热盛神昏,用安宫牛黄丸;热入营血,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热极生风,用羚角钩藤汤。

对于倦怠思睡,总是睡不醒,也需要辨证治疗,偏于虚弱,阳气不足的,以补气醒神为主,常选用人参、白扁豆、白术;偏于湿困,属于湿气过剩的,以化湿醒神为主,常选用藿香、佩兰、远志、石菖蒲。气虚湿滞常常相互兼夹,辨证根据不同有所侧重。

热盛耗散过度,还可以配伍酸收之品,乌梅、五味子、酸木瓜都是酸收解暑的佳品。其中,乌梅可以止汗,还能生津液止渴止咳;五味子不但酸收止汗、生津止渴,还能宁心安神,补肾益气;木瓜酸收,还能化湿强筋骨,改善肢体沉重,同时能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食疗方面可以选择具有补益作用的白扁豆、山药、粳米;能生津液的雪梨、荸荠;既能清热又能生津解渴的西瓜和翠衣;清热解暑的绿豆、金银花;化湿的陈皮、荷叶;利湿的薏米;酸收的乌梅、柠檬等等。

暑期苦夏,除了中暑,更常见的上述多种不适,成因、治疗和调理,你都get到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