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辩证治疗产后汗症

 负鹏载舟 2015-08-10

   产后汗证包括产后自汗和产后盗汗两种。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寐中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汗”。
  不少妇女产后汗出较平时为多,尤以进食、活动后或睡眠时为著,此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所致,可在数天后营卫自调而缓解,不作病论。
  产后多汗早在汉代《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中有所论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又认为“郁冒”的发生关系“亡血复汗”,临床表现又“但头汗出”等,仲景认为产后多汗出,不仅亡其津液,而且严重者可致阴损及阳,出现亡阴亡阳之危。把“多汗出”视为产后三病的病因病机之一。隋代《诸病源候论》首列“产后汗出不止候”,指出其病因主要为产时伤血致“阴气虚而阳气加之,里虚表实、阳气独发于外”。并说明汗出不止,津液衰竭可导致“痉”或“经水断绝”的转归。唐代《经效产宝》疗产后汗不止方以玉屏风散加茯苓、大枣和中,地黄、麦冬养阴,牡蛎固涩止汗,为后世奠定了治疗产后汗症的方药基础。宋代《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了“产后虚汗不止”和“产后盗汗不止”之病名,将产后汗出不止分为 “虚汗”和“盗汗”两类。认为“产后虚寒(应为“汗”)不止”,因“阳气频虚,腠理不密而津液妄泄也”,并以麻黄根汤、止汗散、人参汤等治疗。明代《校注妇人良方》则明确提出“产后自汗、盗汗”之病名,根据产后亡血伤津,气随血伤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自汗、盗汗均可用补血兼益阳气之法治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按出汗的部位以辨证情,曰:“头汗阴虚阳上越,周身大汗是亡阳。”这些理论至今对临床仍有参考意义。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病机为产后耗气伤血,气虚阳气不固,阴虚内热迫汗外出。气虚、阴虚为本病主因。
  1.气虚 素体虚弱,复因产时伤气耗血,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阳不敛阴,阴津外泄,乃至自汗不止。
  2.阴虚 营阴素亏,加之因产失血伤津,阴血益虚,阴虚内热,寐时阳乘阴分,热迫津外泄,致令盗汗。醒后阳气卫外,充腠理,实皮毛而汗自止。亦可因气随血伤,醒后卫阳仍然不固而自汗不止者。
  【诊断】
    1. 病史 注意询问患者平素体质情况,有无结核、贫血等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 本病以产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为特点。产后自汗者,白昼汗多,动则益甚;产后盗汗者,寐中汗出,醒后即止。
   3. 检查 对于盗汗疑有肺结核者,应进行肺部X线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中暑、发热等所致的出汗相鉴别。应结合病史、病情缓急、有无发热等作出鉴别诊断。
  1.产后中暑 在夏日炎热酷暑之季,感受暑邪,骤发高热,汗出,神出,嗜睡,甚则躁扰抽搐为特征。而产后自汗无季节性,无发热及神志的改变。
  2.产后发热 也可出现汗出较多,但以高热多汗,汗出后热退为特征,起病急,病程短。而产后汗证为汗出过多而无发热,
  【辨证论治】
  本病临床以产后出汗量过多、持续时间长为特点。据出汗发生时间之不同以分自汗和盗汗。白昼汗多,动则尤甚为自汗;寐中出汗,醒后即止为盗汗。有气虚、阴虚之不同。治疗产后汗症,气虚者,治以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阴虚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敛汗。
  1. 气虚证
  主要证候 产后汗出过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有恶风身冷,气短懒言,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侯分析 产后伤血,气随血耗,腠理不密,卫阳不固,故自汗恶风;动则耗气,故出汗加剧;气虚阳衰,故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 益气固表,和营止汗。
  方药 黄芪汤(《济阴纲目》)。
  本方原治卫气不固自汗证。
  黄芪 白术 防风 熟地黄 锻牡蛎 白茯苓 麦冬 甘草 大枣
  方中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气固表,熟地、麦冬、大枣养阴滋血;牡蛎固涩敛汗,防风走表,助黄芪、白术以益气御风,黄芪得防风,其功益彰。全方共奏补气固表止汗之效。
  2. 阴虚证
  主要证候 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后即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侯分析 因产伤血,营阴耗损,阴虚生内热,热迫汗出,故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后阳出于阴,卫表得固,故汗出可止;阴虚阳浮于上,故面色潮红,头晕耳鸣;虚热灼阴,津不上乘,故口燥咽干,渴不思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为阴虚损及肝肾所致;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热盛于内之征。
  治法 益气养阴,生津敛汗。
  方药 生脉散(方见崩漏)加煅牡蛎、浮小麦、山萸肉、糯稻根。
  本方原治暑热汗多、耗气伤阴;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方中人参益气生津,麦冬、五味子、山萸肉滋阴敛汗,加牡蛎以固涩、浮小麦、糯稻根以止汗。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敛汗之效。
  若口燥咽干甚者,可加石斛、玉竹以生津滋液;五心烦热甚者,加白薇、栀子以清热除烦。
  【转归与预后】
  产后自汗、盗汗,有气虚和阴虚之分。但临床上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故自汗、盗汗非绝对化的分属气虚阴虚。正如《景岳全书? 汗证》云:“诸古法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产后汗证及时治疗以补虚敛汗,预后良好。但若汗出不止,日久不瘥者,须防气随津脱,变生他疾。对于长期盗汗者,应借助胸片等检查,除外结核病变。
  【预防与调摄】
  1.加强产后营养及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调营和卫;
  2.适寒温,慎起居,防外感。
  【临证参考】
  产后自汗、盗汗,因虚所致,前者主要责之于气虚,后者主要责之于阴虚。临床辨证时,除根据出汗时间在昼在夜外,尚须结合兼证及舌脉进行分析。治疗时,除针对病因或补气、或滋阴外,均宜酌加敛汗之品,标本兼治,方收良效。此外,基于气与津互根互生的生理关系,治疗自汗时勿忘佐以补津化气之品;治疗盗汗时,勿忘佐以补气生津之物。如此“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相得益彰,而其效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