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蛎散

 学中医书馆 2019-03-16

【组成】  黄芪去苗土  麻黄根洗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30g)

【用法】  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药理作用】  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汗腺分泌等作用。

【中医证】  气阴两虚证(自汗、盗汗)。自汗出,夜卧尤甚(盗汗),日久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疲倦,舌淡,脉细弱。

【西医病】  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心动过速、结核病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气阴两虚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气虚不固,阴虚不守所致。气虚不能固护阴津,则自汗出,气虚不能推动,则短气疲倦;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盗汗;汗为心之液,久汗不止而伤心,则心悸惊惕;舌淡,脉细弱,皆为气阴两虚之征。治当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固表止汗,为君药。阴津外泄,以牡蛎之咸涩微寒之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与黄芪相伍,气能化阴,阴能生阳,阴敛阳守,为臣药。汗出不止,以麻黄根甘平,功能止汗,为佐药。气能固摄,以小麦之甘凉,益气养心,固表止汗,清退虚热,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

配伍特点:益气药配敛阴药,益气而生阳,敛阴而养阴,阴阳并调。

讨论:牡蛎散治疗证型,有人称为自汗、盗汗证,有人称为体虚自汗、盗汗证,有人称为气阴两虚证。自汗、盗汗是症状表现而不是病变证型,体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根据牡蛎散组成而确立其治疗自汗以气虚为主,盗汗以阴虚为主,所以牡蛎散治疗证型应以气阴两虚证比较妥当。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自汗,盗汗,心悸,脉弱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固摄止汗;若阴虚明显者,加龟板、鳖甲,以益阴潜阳止汗;若内热者,加知母、青蒿,以清透虚热;若血虚者,加当归、阿胶,以补血益营等。

3.注意事项:里热证者慎用本方。

【方论选录】 

张秉成“此方用黄芪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者也。”(《成方便读》)

【方歌】 

牡蛎散中用黄芪,麻黄根专长止汗,

气阴两虚常用方,临证加减用之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