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札、手札

 朱晓剑 2020-02-21

即便现在经常逛旧书摊,遇到信札、手札的机会还是有的。只是数量越来越少罢了。这就如同今天书写方式的变革,让手稿变得稀缺道理一样。

前几年,在编《民间书人:萧金鉴纪念集》时,知道他是老编辑,且与作者有书信往来,但一时征集起来困难,也就作罢。幸好后来萧先生也用电子邮件,且许多与书友、作者往来的邮件保留了下来。这才有一段书缘作为记录。

爱书人当然爱读信札、手札,但时下的整理过后的信札、手札虽然读者更容易阅读,却有可能因出版的要求,删除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而手稿却可保留这些内容,这也是研究作者的一种方式,不仅如此,倘若作者在书法领域有造诣,也是可欣赏书法之美。

不过,逛书摊却难以遇到这样的信札、手札。因为书摊上有好几位书贩喜欢这样的藏品,遇上价格合适且有内容的东西,就收入囊中。每次去书市去的晚,也就少了捡漏的机会。

如此,收藏信札、手札也就成了奢侈品(这类收藏在今天也很想火热了)。而信札、手札在今天的老派文人中还可以遇到一些,但数量是越来越稀少了。这信札也好,手札也罢,确实🆚是比各种电子短讯更具温情一些。

话说回来,说一说书友间的事。嘉兴范笑我先生的手稿,常常只有听说,难得一见。像这样的老先生,在读书全也还是有一些。

故参加文化活动,或每次参加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总会带着藏书票设计大家崔文川先生制作的“长安笺谱”,请师友们随意写几句话,也不一定是多么重要的话吧。不过是为师友的交往留下一点“证据”。以后写一写回忆文章也就有了几分“底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