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常识:寺和庙不是一回事,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lixj1028 2019-10-10

佛教常识:寺和庙不是一回事,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一,寺。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与儒、道逐渐融为一体,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与遍布九州的寺院有很大关系。

佛教常识:寺和庙不是一回事,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寺院并不仅仅是烧香礼佛的地方,它更主要的目的和作用是教育,并且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义务教育。寺院的藏经阁就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里面不仅仅收藏佛教经典,也有很多儒家道家的经典。寺院的出家人就相当于老师,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迷惑,可以向他们请教。古代的读书人,很多都是去寺院读书学习的,比如范仲淹、朱熹、王阳明这些大儒,都曾经在寺院长时间的挂单读书。寺院还会定期举行一些佛法的讲座,弘扬佛法,教化大众,老百姓都可以去听,也可以在寺里挂单留宿,相当于现在的公共教育场所。

佛教常识:寺和庙不是一回事,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相续、持续”的意思,在古代是皇帝直接管辖的机构,比如我们在电视剧或者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的,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等等,这些机构都是永久性的,要代代相传下去,不是临时性的机构,这才称为“寺”。

佛教常识:寺和庙不是一回事,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迎请到中国,请他们翻译经典,讲经说法,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皇帝非常重视,希望能把佛法永远流传下去。所以在第二年,汉明帝就下令在洛阳城为两位僧人建造住所,方便他们弘扬佛法,教化大众,因为他们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就称为“白马寺”,成为我们中国的第一所佛教寺院。到了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名称用得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词汇。

佛教常识:寺和庙不是一回事,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二,庙。

庙的历史比寺的历史更加久远,本来是古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并且庙的规模也有严格的限制,不是一般人可以建的。在《礼记》上就有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帝王的祖庙叫“太庙”,一般有官爵的人家的祖庙叫“家庙”。到了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来的神社混在一起,神社是祭祀鬼神的场所,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还有一些文人武士死后,后人为纪念他们,也会建庙,比如:孔庙、关帝庙、岳王庙、张飞庙等等。

佛教常识:寺和庙不是一回事,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所以庙的主要作用是祭祀和纪念,寺的主要作用是教育,他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学佛之人,应该明白“寺”和“庙”的区别,不要把寺院当成庙,不要把佛菩萨当成神明去拜,去寺庙不是让你求升官发财、求保佑平安的,去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是为了开启人生智慧,不是让你去搞迷信活动的,这些一定要搞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