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庞博教授 提到肾气丸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大部分的中医人都会想到肾阳虚。那么肾气丸在临床中的应用重点真的是在于肾阳虚吗? 让我们看看施今墨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庞博教授如何通过解读《伤寒论》,来明确肾气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本期教学视频摘自第二期“糖尿病”精修班长沙站,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庞博教授讲授的《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经验传薪》中的部分精彩内容。 课程内容精彩放送 从辨病要素到肾气丸 在“糖尿病”精修班的课堂上,庞博教授首先为大家总结了辨病五要素:
总结后,庞博教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向大家解读经方及糖尿病的中医治法,深受中医学子的喜爱。本期教学视频截取了庞博教授讲授肾气丸临床运用的部分内容。 以下是小师妹为大家做的整理。 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虚劳,腰痛”病位在肾——肾阳, “少腹”病位在脾——脾阳, “小便不利”气化不利——气阳; 故此条文说明肾气丸证为脾肾阳气虚,气化失司。 原文: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短气”——虚 “微饮”——实 “当从小便去”——小便不利 原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消渴”——多饮、多食 正如赵进喜教授认为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为:内热伤阴耗气。 “男子消渴”有内热,小便多,人消瘦。 “内热”、“小便多”为实。 “人消瘦”为虚。 此证是因实致虚,因热食气。因此此处肾气丸治疗的是虚实夹杂证。 我们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有一个经典的配伍特点,那就是“三补三泻”,那么肾气丸的“三补三泻”又是什么呢? 教科书告诉我们肾气丸治疗肾阳虚,但是补肾阳为什么不用巴戟天、补骨脂、鹿茸、鹿角胶而用的是附子、肉桂两味温里药呢? 另外,既然是补肾,可以补肾阴,如熟地养精血,山萸肉补肝肾、收涩填精;那为何用补气的山药呢? 答:阴成形,阳化气,气能生阴,阴能生阳。 说完三补,下面我们说三泻:丹皮、茯苓、泽泻。 教材中写用丹皮、茯苓、泽泻是为了到防止滋腻,既然防止滋腻为何不用砂仁、陈皮、木香? 也许你会说,这里补的是精,精往下走,既然往下走,那为何不用茯苓、泽泻、白术,或者茯苓、泽泻、车前草,却用的是丹皮呢? 那么看完下面这个条文,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原文: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消渴”意为有热,而“妇女饮食如故”则告诉我们无内热;“烦热不得卧”又说明还是有内热,故需清热;“而反倚息者,此名转胞”诊断为“转胞”,在此女子尿储留。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告诉我们,内热可以导致小便多,即,内热则壮火食气导致气虚,气虚不能正常气化,则导致小便多。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此名转胞,不得溺也”即小便储留亦可以郁而生热。 因此这是说明一个“体”和“用”的受损是双向的。 重点 故,肾气丸仅仅只是一个治疗肾阳虚的药吗? 答:临床用药要根据病、病机以及具体症状用药。 首先是“虚劳”,“虚劳”可以出现在各种疾病的后期; “短气”,“短气”常出现在各种肺源性的心脏病,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当这些疾病出现虚实夹杂,气化不利时均可使用; 病位在脾的相关疾病的症状:乏力气短,腹泻,小腹拘急; 在肾的相关疾病的症状:小便不利,腰酸,怕冷,阳痿,小便清长; “男子消渴”即糖尿病、甲亢; “女子转胞”可以用,男子转胞亦可以用,如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相关性疾病、癃闭。 肾气丸治疗的疾病不止肾阳虚,从病机上讲,肾气丸主治:“阳气不能气化”,“气化失司”。因此我们可以想到为什么济生肾气丸用来治疗水肿。 故,凡临床所见由气化失司所致的疾病,均可以考虑肾气丸。 回归条文,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肾气丸所主疾病均有“小便不利”或“不得溺”。 故,肾气丸所主之证中最重要的症状为“小便不利”。 庞博教授绘声绘色、妙语连珠的讲授令课堂上的学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获知识。 庞教授不仅继承了贺氏管针术七伎五法,而且还是施今墨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善用经方治疗杂病,具有深厚的中医基础。 看完今天的教学视频,你是否对肾气丸的运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呢? 如果是的,不妨将好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医人一同进步。 同时您还可以在留言区分享更多关于肾气丸的知识哦~期待您的分享! END |
|